第102章返途(2)
第102章返途(2)等他走后,王三秋靠近乔九,看着他头上此时还带着的叶帽,蹙眉道:“我帮你找一个帽子去!”
虽然在大余渡时有看见县城里来的蓄发男子,可这些村里就少见了,为了不引起麻烦,乔九一直戴着叶帽。
“嗯!无论草帽还是竹笠,只要能戴就行。”乔九也感觉不便。
还不等王三秋出门,老妇人已经端着两只碗过来了。
碗是粗瓷土碗,比三秋的脑袋还大,里面卧着两个白嫩嫩的荷包蛋,还放有自家酿的米酒醪糟。
“你们既然要急着敢路,我也不留你们吃饭,就想吃些开水垫垫肚子。”老妇人声音很大,爽利得震屋顶。
“多谢大娘了!”王三秋也不推辞,伸手接过一碗递给乔九,然后自己也端来就吃。
见这两个外乡人走时还给老人家钱,老幺的态度立即就变了,原本还马虎应酬,此时健谈起来。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在王大财心目中,自己在镇上名声不好,再失去砍青节上小伙子们的追求,以后难再找到情投意合的人了!
见王三秋突然脸红,老太太又道:“姑娘你这鞋可不好,露着脚趾头。我给你另外找一双凑合着穿。你相好的他不计较,你也不能随便露脚给别人看啊,呵呵!白嫩嫩的让人看着就想摸一下。”
妹妹辛苦六月里,
回屋给你捶背多!”
牛大户倒是有运送辣椒的船会往镇上,可王三秋是不想等待的。
歌声给了这些日日相伴的夫妻浪漫,也增添幸福。
河道两岸种有树木,而小船就在树下滑过,阴凉舒适。
隔得有些远,前面几句她听不清楚,只有最后一句“十丈愁肠苦变甜”映入耳中。
那妇人连声拒绝着,渔船已经划开了!
“哈哈!李婆对人最是热情,三个儿子在山上替人砍树赚钱,三个媳妇跟孩子全部都在山上,家里就两个老人在,我们几户人家谁家有事都要找她帮忙。”
“只要不嫌弃船小,倒是能坐!”老幺看起来有些不乐意,可有两个老人打招呼,他也只能应下。
王三秋被老妇人絮叨得不敢看乔九,只能低头全部答应着。
河水清澈见底,平静无波,河道两边满是水草浮萍,渔船被竹篙轻轻一撑,就滑出丈许,搅得船尾浮萍乱转。
她跟乔九以前似同路人,关系开始暧昧也就这一天半天的,乔九开口还说的是兄妹,怎么这老太太一说就提到“般配”上来。
乔九要的竹笠找来了,王三秋也有一顶,能遮太阳。
想起当年的壮举,老幺手拢住嘴,对着远处高坡唱起山歌来:
“太阳出来照半坡,
“幺嫂可真是能干,老幺哥你是怎么找到这样好的堂客的?”坐在这样小的船中,王三秋不敢动,乔九在外人面前又回到默然状态,她只能说说话打发时间。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老头去了许久,久得王三秋都想翻山走路时,他回来了,还带着一个快三十岁的男子。
王三秋眉头跳了跳,自己想要做辣椒酱,原料产地很重要。
很快王三秋的脚上穿上了一双不知道是谁的半旧绣花鞋,那人比她脚大,系上鞋袢勉强能穿好。
妹在坡上不见哥。
听她提起自己的婆娘,老幺黑黑的脸上浮起一抹笑意:“当然是砍青节啊!其实我头年就看上她了,没对上歌,第二年砍青节上我就专门去找她,哈哈!就找到了!”她没有吃早饭,虽然有梨啃着,也早就饥肠辘辘,能吃点东西正好。
而这个牛大户是在专门收购这附近人家种的辣椒,再送去大余渡出售。
坡下的人家就在上面种些辣椒,隔几天就摘下来送到前面大村的牛大户家售卖,给家里添几个零用钱可以买布购油。
王三秋想起自己被禁止再参加砍青节时,王大财难受的神情。
王三秋看看天上毒辣的太阳,山里妹子吃苦耐劳,干起活来一点不输男人。
正在她心里胡思乱想间,山坡上悠悠有女子的歌声传来。
砍青节她是过不成了,这样有滋有味的山歌也听不上了。
听到山坡上自己婆娘的回应,老幺呵呵直乐,这是一对勤劳而幸福的夫妻。
等自己坐上船,王三秋才告诉一路跟过来相送的老妇人道:“大娘,我在灶台上给你搁了些钱,感谢你的开水。”
——————————————
王三秋问过,老幺卖出去的价格一文两斤,还得条顺根直,没有残次品。
船行十几里就到了一个大村的外面,就在河道两岸能看见大片辣椒地,现在正是大量采收时节,红红辣椒遍地。
老幺家也种了几亩辣椒,现在他急着将刚刚摘下来的新辣椒送走,去晚了人家就不收,而他的婆娘还在山上浇地,难怪他有些不乐意。
盘溪沟两山高峻,半山腰上有缓坡可以耕种,而且上面水源颇丰。
“像是一家人”这话在大余渡可是两个意思,一则是血亲,长得像。另一个则是男女间“般配”,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王三秋差点一口呛着。
只是现在她心里记挂着王大财,无暇再想生意上的事。自己今天若再不能赶回去,只怕家里会出人命的。
“老幺,这就是要去镇上的兄妹俩,你那船能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