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廉价劳动力
盛世的善人搏名,乱世的善人搏命。面对动辄成百上千的饥民,就算是像叶贤这样的富家子弟,也会后背发凉,深感力不从心。
可惜,牛都吹出去了,现在反悔显然已经来不及,叶贤只能打肿脸充胖子。
“如今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每每想到这,在下便痛心疾首。”
“虽有接济天下之心,奈何一人之力终究有限。”
“思来想去,唯一的法子便是互惠互利,诸位有力气的出力气,有技术的出技术。”
“相应的,在家为诸位提供最基础的食宿和安全保障。”
若单靠‘情操和品格’来接济苍生,就算世界首富也抗不了几天,但转变思维,将这些饥民视为廉价劳动力,而非累赘,似乎就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
叶贤也不怪他们,毕竟贼匪横行,对百姓荼毒已久。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看着碗里黄澄澄的黍米,老者混浊的眼眶瞬间湿润,不断用手背蹭着眼泪。
“实在是什么都不会,你便搬个小马扎,坐在大树底下,帮忙照看娃娃们。”
必须尽快安排饥民上岗就业才行。
这老头六十来岁的模样,在这个年代,已经算得上高寿了。
不到十六岁的孩子,暂时不做安排。
“叶先生,在世活菩萨也。”
老者呆呆的看着叶贤,自己这把老骨头,就算是站在饥民中间,也要惹来不少白眼。
就在这时,叶贤冲林英招了招手,简单交代了几句,林英当即朝灶房走去。
林英会意,大声宣布:“谁若是有疑问,只管大声问出来便是,就算说错了话,也绝无任何惩戒。”
除了有手艺的人之外,全部编入劳动部。
无论男女老幼,不顾叶贤的阻拦,纷纷跪下,磕头拜谢。
在老者的印象里,饭就是野菜或是树皮,就这,也已经三天没吃过了。
这老者,当叶贤的爷爷都绰绰有余了,叶贤可承受不起这一拜。
这五十个老者,且不可怠慢,否则就会在年轻一辈的心里,种下奸隙的种子,得不偿失。
饥民们情绪激动,磕头如捣蒜者,抱头痛哭者,不计其数。
众饥民对于叶贤压榨百姓血汗的无耻奸商嘴脸,却感恩戴德,甚至觉得晕乎乎的,宛若做梦一般。
光出不进,搁在谁身上也扛不住啊。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见此情形,叶贤长叹了口气,打发林英去灶房蒸饭。
如果说,在此之前,众饥民对叶贤还心存疑虑。
见饥民们面面相觑,似乎对于叶贤表达出的‘善意’,还透着些许质疑与忌惮。
由于饥民们饿了太久,不宜饱食,再加上叶贤囊中羞涩,实在是没有大肆挥霍的本钱。
二十五岁到五十岁之间的男女,共有八百人。
吃饭的嘴巴实在是太多了,照这种速度,不出半个月,好不容易过上富裕日子的凌月堂,就会回到解放前。
叶贤却吓了一跳,连忙示意林英过去把老者扶起来。
片刻过后,终于有一个蓬头垢面的老者,颤颤巍巍的问道:“小老儿一无力气,二无手艺,留在这里也是个吃闲饭的,不如先生放小老儿下山罢。”
“若只懂耕畜,给年轻人传授些耕畜经验,也是极好的。”
刹那间,哭声连成一片。
让他们立刻接受叶贤这个“山匪头子”,显然不现实。“其他人也听好了,除了天地君亲师五伦外,不可跪其他人。”
“老先生,我们凌月堂不兴这个。”
“有叶先生,我们就有了活路。”
觉得这世上绝不可能有这般善人。
索性供养着,好好活着便是。
要多可怜有多可怜。
叶贤不由长叹了口气:“老先生,这世上的人就没有废物一说。”
十六到二十五岁之间的精壮小伙,共筛出来一百多人,全部编入凌月堂的武装部队。
就这,也直接把凌月堂的存粮,耗光一缸。
“若懂算术,就去账房谋个差事。”
“你若识字,便收拾一下,在堂口里当个教书匠。”
至于真正的粮食长什么样,早就忘得一干二净。
既然决定救,就要一视同仁,来者不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