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我不甘心
“百户!百户!我们已前出大营三十里,暂未发现鞑子的踪迹,咱们是先行回营,还是继续向前打探?”陈涛捧了一把雪擦了擦脸,寒风吹过脸颊,他却恍然未觉,望着眼前一片银装素裹,直到身旁的靳一川提醒,他才感受到一阵寒意。
陈涛情不自禁地缩了缩脖子,淡淡道:“若继续往前,恐怕会遭遇鞑子的主力,咱们寡不敌众,先回营,明日再探。”
“是!”
几人迅速上马,调转马头。
“驾!驾!”
由八人组成的夜不收小队在这广袤的天地之间飞速驰骋着,马蹄印在雪地之上,像是一朵朵傲雪寒梅。
陈涛默不作声地策马在前,没有人注意到他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此事之后,杜松也懊悔不已,甚至生过出家之念,直至四年前才被重新启用。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刚走到营帐十米开外的距离,陈涛便被杜松的亲卫拦住。
而努尔哈赤手中只有六万的兵力,双方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此后万历皇帝大怒,将其下狱闲置,朝臣虽皆以为杜松勇猛过人,但因其性格原因,无人为其求情。
这道政策的赏格格外丰厚,即便是这些丘八们也都一个个热血沸腾,摩拳擦掌,眼巴巴地指着消灭女真人,好封妻荫子。
陈涛一脸肃穆,面无表情地说道。
王宣是一个黑脸大汉,一直沉默寡言。
而距离赫图阿拉最近的李如柏手中掌握兵力两万五,却不负责具体作战。
此刻这些人一个个面红耳赤,似乎正在为战事争执不休,对于陈涛突然进来,他们视而不见,继续争吵起来。
再加上,十万大军人吃马嚼,耗费巨大,财政不足以支撑下去。
“此事休要再论,监军所言有理……”
陈涛虽然在大军之中极不起眼,但实际上,他的身份又极其复杂,或者说极为不可思议。
“尔等难道不知国库空虚,十万大军人吃马嚼,户部早已拨不出银子,陛下已经下令,此战当速战速决,若继续拖延,定会导致名怨沸腾。”
所以陈涛压根就没有劝谏的想法,他这次过来,只想着如何死中求活。
开口之人乃是赵梦麟,赵梦麟生的十分斯文,一副儒将的样子,此人素以有勇有谋著称。
史书认为杜松此人有勇无谋,且刚愎自用,陈涛对于这一点也深以为然。
可以说,杜松在鞑子当中的威慑力绝不亚于“马王爷”马芳。
他分兵四路,命杜松领兵三万、马林领兵两万,分别从西面和北面进攻,担当主力部队。
夜不收,就是侦察兵的意思,这是明代辽东边军哨探的特有称谓。
回到大营,交接完此次任务,让靳一川等人回营帐休息,陈涛径直前往杜松营帐。
沉默半晌后,杜松终于做出最后决定,只是他话还未说完,便被一阵干咳打断。
……
因为在这个时候,杨镐向万历皇帝上了一道《擒奴赏格疏》,并且得到批复。
“末将附议。”
这场大战,杜松部最先覆灭,作为西路军的斥候百户,也就是说,陈涛将成为第一个牺牲的炮灰。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趁此士气高涨之时,当急行至赫图阿拉,一举攻下对方老巢。
还有天气因素的影响,寒冬之时是不适合作战的,因为士兵和战马都会生冻疮,甚至会大批冻死。
才刚来这个时代两日,难道就如一粒尘埃一般,悄无声息地被淹没在历史的车轮之中?
杜松面色深沉,阖目沉思起来。
正当陈涛在图书馆埋首伏案之时,他突然两眼一黑,不省人事。
军户在这个时代的地位极低,向来为人所鄙,一个三品指挥使向七品御史磕头行礼的事情早已屡见不鲜。
其实他心底是赞同张铨的意见的。
此后便势如破竹般,将各路明军全数击溃,而南路的李如柏不战而逃。
另一方面,随着《擒奴赏格疏》的颁布,整个大军士气高涨,人人都争先恐后,想要在战场之上杀出一份前程。
杨镐此次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并且目标十分明确,直接深入北方,攻打努尔哈赤的老巢——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围拢在杜松周围的是几位参将游击等高级将领,分别是赵梦麟、刘遇节、王宣、桂海龙,王浩等人。
“大帅让你进去。”
张铨素知武事,生的高大威武,完全不似太监,就是比知前宋时的童贯,以及武宗朝的张永恐怕都不遑多让。
一年前,鞑酋努尔哈赤趁明朝党争激烈,防务松弛之际,对大明用兵,接连攻占了抚顺、清河等地。
可是杨镐却制定了一个错漏百出的计划。
万历皇帝怒不可遏,当即从各地调集大军,命兵部左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主持辽东军务。“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他原本是二十一世纪某高校的历史研究生,正在准备一篇有关于萨尔浒战役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