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晋升
更无奈的是。刘辩连一个商量的人都没有。
或许最合适的人选,就是郭嘉了。
这个人,咸鱼一条,能够给出中肯的建议。
不过嘛。
还是有一点不妥。
郭嘉出身颖川,和颖川派走得太近。
若是为了避嫌,将一些荀攸、荀彧、钟繇等人排除在外,不太公平。
三人都是出身颖川,再加上一个郭嘉,确实了不得。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刘辩决定将贾诩提拔上来。
任何人都想象不到!
曹操和袁绍,倒是可以考虑。
这样就有些麻烦了。
刘晔在没有系统的帮助下,都能折腾出小霹雳车。
而且,刘辩的国策,一直都是“强中央”。
刘玄德是不可能了。
毕竟每个人,都是名流青史的人物。
三公九卿,几乎完全换血啊!
上一次朝廷如此大动干戈,还是董卓伏诛的时候。
钟繇担任并州刺史,也有很长的时间了。
其中诸葛亮的评价,当然是最高的。
身为少府的他,没少帮刘辩的忙。
诸葛亮先给一个“武侯”,陆逊为“江陵侯”,周瑜为“平虏侯”。
至于接下来的两个人选,刘辩还真不好拿捏。
如此安排下来,颖川派的实力,还是非常强劲的。
但尤其突出的,能够服众位列三公,也就那么几个。
很多时候,都是他主持处理政事。
甚至还需要小心地维持。
刘辩也不得不慎重起来。
但为了平衡诸葛亮、陆逊、周瑜等青年才俊。
九卿之位,怎么也要留他一个。
既然如此安排了,他们和朝堂的距离,还是远一点好。
陈珪、韦端、周忠等人,也该下台了。
刘辩也不吝赏赐。
至于刘晔,当然是为了管理匠人。
曹操和袁绍,都是边军的代表人物。
程昱之前的职务为兖州刺史,一直任劳任怨,刘辩非常欣赏。
可想而知,一旦公布出去,会引发多么大的轰动。
不过刘辩首先考虑的是才能、忠诚。
反倒是法正受宠若惊。
要是一下子提升到三公,恐怕会有很多人不服。
综合起来,刘辩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没有更高的职位了。
在刘辩的推动下,大汉匠人的待遇,越来越好。
于是,三公的人选变成了:
祢衡瞳孔一缩,里面藏着震惊。
他能够很快地掌控制作行业,对一些产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知。
贾诩担任司徒。
这个人的眼光贼好。
为了弥补这一点,刘辩决定将荀彧召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