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朝议 - 三国之少年帝王 - 江山美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八百四十五章朝议

多面作战对于大汉而言,也是一种负担。大汉还不能狂妄。

刘辩召集了心腹,商讨此事。

庞统、徐庶、荀攸、郭嘉、贾诩等人纷纷到场。

以这样的谋士阵容,毫不夸张地说,足以谋一国。

“公达,你叔父在徐州可还安稳?”刘辩突然和荀攸唠嗑起来。

说起荀彧,刘辩对他的期望是非常高的,否则也不会任命他为徐州刺史。

徐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南北的交通枢纽。

“文和说说看,此客到底值不值得出手。”刘辩沉吟道。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陛下,朝廷在西域的布置,已经好几年了,万事俱备,只要陛下一声令下,袁刺史一定会为您拿下西域。”

富豪们明面上不会说什么,这种怨气会逐渐地积累。

刘辩也知道他们的小心翼翼,更加地欣赏。

毕竟贾诩就是凉州出身,一来二去,也就熟络了。

朝堂中,颖川派的势力非常膨胀。

哪怕军费可以筹集,可这也是非常损伤朝廷信誉的事。

长此以往,不利于皇室的权威,以及朝廷的统治力。

“哦?为什么?”

借钱战争,本就是一场冒险。

贾诩说出这样的话,也是有理有据。

当然,以荀家的条件,想要谋反几乎是不可能的。

要是在这种时候,出征西域,朝廷哪里来这么大的精力?

“陛下,这是拿下西域的良机。”贾诩非常赞同袁绍的观点。

大臣之间的交流,以及各种小党派,这是阻止不了的事情。

人是群居生物,朝臣抱团取暖,是公开的秘密。

刘辩对此心知肚明,可是他没有阻止。

首先兵权这一点就不过关。

荀彧接受的也是传统的儒家教育,对朝廷忠心耿耿。

荀攸已经位列光禄勋,九卿之一。荀彧也不差,二人一内一外,相辅相成。

像是凉州、幽州这些边境,需要具有侵略性的统帅。

刘辩也认为有道理,不禁看向了贾诩。

这叔侄二人,自我避嫌起来。

刘辩将袁绍安排为凉州刺史,渐渐地,贾诩和袁绍就走得比较近。

对于徐州的事务,绝口不提。

富豪就会以为,他们才是国家的主人。

他们说出的理由,也是朝廷现今需要解决的问题。

他想要帮一个小忙,可惜没有帮上。

至于内地,刘辩更注重发展。

次日朝议,刘辩再次拿出此事进行讨论。

他是徐庶的同窗。

赞同的人有,不赞同的更多。

这还是在战胜的基础上进行假设,万一输了呢?

每个人都血本无归,还断了西域这条财路。

“陛下,如今朝廷并没有攻打西域的理由,若是贸然出兵,恐怕不能令人信服。”荀攸表示了反对。

贾诩长叹一声,并没有坚持自己的观点。

朝廷需要派遣二十万以上的大军时刻盯着,防止暴乱。

袁绍和曹操最为合适。

要是荀攸表现出过于关心徐州事务的姿态,反而不美。想要找借口,这还不简单?

“现今国库空虚,恐怕不是出兵的最佳时期。”徐庶插话道。

只要服役超过一定时间,就可以获得自由。

这些人会不会蠢蠢欲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