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人贵有自“制”之明,生气忍一忍
第4章人贵有自“制”之明,生气忍一忍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当你生气的时候,也应该有自“制”之明。生气的危害是如此之大,小不忍则乱大谋。只有在生气的时候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方能成就大事。
忍一分钟,令你百事平
生活中打击无处不在,当人们遭受竞争对手的打击时,很多人心绪难平,容易表现得气急败坏甚至勃然大怒。可是事情却往往不会因为我们的发火而有什么改变。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忍耐,不懂得让自己的心绪保持平稳,无法让自己的心态平和而荣辱不惊,他将难以很好地发挥自身能力,也更容易失败。所以,当面对竞争对手的无端挑战时,请务必心绪平静,先默数一分钟,你将做到不慌不忙,泰然处之。
杜拉斯是法国著名的电影艺术家和作家、剧作家,堪称当代法国文化的骄傲。杜拉斯有着惊世骇俗的叛逆性格、五色斑斓的爱情往事、人生经历更是极具传奇色彩,不仅如此,她还是一名积极的参政者。她曾于1943年参与了一个反维护希特勒政权的集会。她在集会中触痛了当时政府的软肋,参与运动的所有人,都受到警方的追捕,杜拉斯当然也不例外。当时,她正准备到小城格勒诺布尔避难,火车包厢里还坐着三个人,一个叫布拉瑟的男人和一对母女。布拉瑟一眼就认出了杜拉斯,因为他是当时法国的一名演员。
杜拉斯的新作《无耻之徒》曾被布拉瑟在报纸上进行了无情地抨击,《无耻之徒》被他评判得一无是处,可对此,杜拉斯并未理会。当两人这一次相遇时,布拉瑟依旧不依不饶地大肆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劝诫杜拉斯,希望她以后能改进。听完布拉瑟的大肆抨击,杜拉斯心里十分生气,但却没在表面上露出任何声色。她微笑着道:“这是我的第二部小说,我还以为没人读过这本小说呢,真高兴你能仔细地读完它,我以后会继续写下去,希望您给予支持。”说完,杜拉斯冲着对面的孩子笑了起来。
布拉瑟以为杜拉斯会为自己的言语大发雷霆,并且与自己发生争吵,这正中自己的下怀。可听完杜拉斯的话,他不得不为自己之前的言论感到羞愧,因为这场本该发生的纠纷被杜拉斯用十分和平的方式解决了,这让布拉瑟不得不对杜拉斯刮目相看。于是,他诚恳地向杜拉斯道歉,一改往日看不起她的态度,并与她亲切地交谈起来。
杜拉斯暂时忘记了烦恼,包厢里是一片欢快的气氛。大伙正聊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两个军官突然冲进了包厢,要查看他们的身份证明。这两位军官很显然是来追查杜拉斯的,见到此情景的布拉瑟急忙起身与军官寒暄,其中一个军官表示很喜欢他的表演,布拉瑟显示出很高兴的样子,而另一个军官看向杜拉斯,似乎认出了她。
布拉瑟忙搂着杜拉斯朝军官说:“长官,请允许我介绍一下,这是我太太。”两个军官犹豫了一会儿后便出去了,杜拉斯就这样在布拉瑟的掩护下,顺利地闯过了难关。
试想,若杜拉斯面对布拉瑟的抨击不顾一切地反驳,那么在军官到来之时,布拉瑟将恨不得将杜拉斯推给他们,又怎能在关键时刻救她一次。所以说,使杜拉斯脱此一劫的正是她之前的一时之忍。愚蠢的人,才会在批评声中极力反驳;而聪明的人,则懂得忍一时之气,在他人的批评声中找到出口。深谙忍道的杜拉斯便是在困境中得到布拉瑟的帮助。
要想能大有所为,就要心胸开阔,目光长远,不斤斤计较于眼前小事。正如俗语说的:“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不争一时短长,全身心投入长远目标,给自己营造一个好的氛围,那么眼前失掉的,必将会得到加倍的补偿。
忍功夫和事业是成正比的,你的忍功夫有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能忍方是真英雄,能忍令人百事通。所以,遇到事情,我们不妨以忍为贵,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忍是涵养,退一步天高地阔。“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而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是苏东坡曾经说过的话。没有足够的涵养和忍耐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但是,涵养需要自身的修养或是一定的经历才可达到,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先天就具有忍耐的。
民间曾有人总结出这样几句格言:肯吃亏不是犯傻,能受屈乃为贤士;让三分心平气和,退一步天高地阔;和气者心常乐,能忍者身自安;怕小人不算无能,敬君子方显有德。在你遇到感觉不能容忍之事时,不妨默念几遍这些格言,那些想不通的人和事,你将能让自己宽容地放下。
调整心态,你将学会忍耐。我们时常会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独自生闷气和发脾气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好。你可以从下面三点做起:
第一,不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误是人之常情,的确可以自责,但不能陷入自责的深渊无法自拔;第二,不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勇于担当的人,犯错不要紧,重要的是,不能把错误强加于其他人。第三,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本来错在别人,而我们却在那里生气,这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告诉自己,别逞口舌之能。在生活中,我们常试图改变别人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所以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与他人发生不必要的争辩,可是争论的结果却是让对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哪一方都赢不了争论。所以,不要逞一时的口舌之能与他人争辩。如果输了,当然就是输了,要是赢了,你还是输了。人的心意不会因为争论而改变,一个人即使口服,但心里并不服。我们因为反驳、抬杠取得胜利,可那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要想改变别人的主意,是比登天还难,即使你可能在争论中十分有理。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情,有的是突发的,有些是在预料中的,人与人的交往更是必然的,很多时候,因为一个小小的问题,我们会与他人有不同的意见并发生争吵。有些人会与不同意见的人争一个输赢,因为他认为这件事自己是正确的,有时自己争赢了,可能很高兴,但是换来的是朋友同事间的距离好像远了许多,以后与你来商讨事情的人会越来越少。其实,你失去了更多可贵的东西,再没有人给你提出你的不足和缺点,你自己学到的东西更少了,进步的速度更慢了。这场争论你并没有胜利。
熄灭心火,别让自己发怒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因某件小事生气,我们是否曾想过:一旦怒火爆发,不但会伤害别人还会伤害到自己。怒气就像是一座“活火山”,若是盖住了火山口,耐心地稍稍等一会儿,它就会自己溜走,可是一旦你开了盖子,让它行了个方便,它将会惹出更多的怒气,从而让情况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当你发现体内的火山有喷发迹象的时候,应该立即制止或者想办法将它掩埋掉,扼住它进一步发生的可能。
村子南边的老王跟邻居因为小事吵了起来,两人争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肯相让。村长闻声而来,将双方制止住。两人争先恐后地向村长控诉对方的过错:“他简直不是人,竟然做出这样的事……”
“我今天还有点事儿,要不这样吧,明天上午我再给你们评评理,你们都先回去好好想想事情的前因后果,明天再去我家。”村长忙这样打断了双方,然后便走了,俩人只好也各自回家去了。
第二天,愤愤不平地老刘和邻居来到了村长家,但很明显,双方的火气已消了不少。
两人一见到村长,又开始控诉对方:“村长,事情是这样的,他竟然……”
“我不是说过了吗?我的事情还没办完,你们先回去,晚上我去找你们,再给你们评理。”村长又打断双方的话,然后便离开了家门,俩人只好怏怏地离开了村长家。
后来,村长傍晚时分在田边遇到了老刘,老刘嘴里哼着欢快的小曲,正在田里忙碌着,丝毫没看出吵过架的迹象,村长跟老刘打招呼,老刘竟然没有提“评理”的事。
村长微笑着对老刘说:“你现在还需要评理吗?”
“我想明白了,真是不好意思,为了一点儿小事伤了邻里的和气多么不值得啊!”老刘不好意思地用粘满泥土的手摸摸头说道。
村长微笑着道:“知道我为什么一再拖延评理的时间吗?就是想让你们控制一下火爆的脾气。这回想明白就好,以后遇事千万不要在气头上说话行事,忍住了火气,你将会避免更大的麻烦。”
老刘羞涩地点了点头。
将“怒火”浇灭,熄灭心火,任何一种情绪都是最容易克制在刚开始的时候。当你开始觉得气愤、不高兴的时候,或者在生气、体内充满怒气的时候,不妨先不要说话,尝试着先浇灭心头的火。这时,应多“回头”想想:他并没有怎么损害我;他并不是我不共戴天的仇人;也许他并不是有意的。而不是一味地想对方怎么让你生气,这样一想,内心就会慢慢平静下来,进而消灭怒火。
第一,要熄灭心火,你就要学会将心比心,多为他人想想。将心比心,先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实在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如果我们假设处在当事人的地位和情境,甚至假设自己就是当事人本身,用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是他,那我处在他的位置,我会怎么看这个问题?我又能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做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就更能理解他人。如果我们能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那么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耿耿于怀,甚至大动肝火的某件将变得不再是问题,我们将会因此而消散怒气,心平气和,我们的人格力量将得到提升。
因为为别人着想,会给对方带来被人充分理解的感觉,所以我们当我们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时,时常会遇到这种事情,对方会把我们看作自己人,自然也会更加信任我们。而对我们自己来说,原本的不愉悦都会因此而消除。这也是我们的终极目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多为他人想想,将会在无形中化解矛盾,升华自己的人格。
第二,要学会冷静处事,这是上策。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有些人总是火气很大,认为嗓门大才能把其他人压住。可实际上效果却恰恰相反。你的声嘶力竭的吼叫,有些人根本完全不放在眼里。所以,遇到事情需要先冷静下来,再考虑进一步对策。
遇事能抑制感情保持冷静,态度温和,心情平静,在人生道路上万事胜意,这是所有人都向往的。在现实生活中,“冷静”就像夏日丝丝吹来的凉风,冷却我们发热的大脑。冷静能让我们狂乱的思想变得有条不紊。冷静是成功处理问题的关键。
第三,在怒气中记得保持微笑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轻快流畅时,笑颜常开并非难事,而在愤怒中仍能保持微笑的人,才活得有价值。”这是德国的威尔科克斯曾说过的名言。如果在实际生活中能保持一种微笑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愤怒,那么再大的怒火也能被浇灭。
微笑拥有神奇的力量,是最好的镇静剂。很多人不仅能使对手的怒气全消,也使自己即将进发的怒火全部熄灭,便正是因为运用了微笑这种巨大的力量。愤怒最好的杀手是微笑,因此,微笑不论何时都是保护我们最有效的武器。
第四,要浇灭心火,别赶尽杀绝。许多时候,对于令自己愤怒的人,我们总是想起来就觉得誓不两立、你死我活,把他们当成十恶不赦的敌人是异己、是心腹大患,是肉中刺、眼中钉,所以总想着将他置于绝路,揭他的短,让他出丑,甚至不停地揭人家的伤疤。但是当我们自觉出了恶气,平静下来以后,我们的内心却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痛快淋漓,相反,甚至还会有莫名觉得惆怅。其实,无论面对何种情况,我们都要学会浇灭心头的怒火,摒弃赶尽杀绝的念头,不断积攒实力,树立正确的心态,通过超然的心态和智慧让自己的内心平静,如此我们才能生活得轻松自在,游刃有余,并能时刻以精神饱满的状态迎接人生的挑战。
第五,要懂得控制情绪,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很多初入职场的人常常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以致影响到正常的工作。要解决这样的烦恼,首先,碰到令自己恼怒的事,要冷静,先不要发火,然后再做出决定。有些事情一旦做了,就无法挽回局面,所以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其次,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人对事要心平气和,不可操之过急。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容易,要学会缓解和释放压力。最后,进一步固然可敬,但退一步也海阔天空。不要因以“退”为耻,而让自己没有回旋的余地。学会暂时让步,退一步将给你带来的意想不到的结果。
控制情绪,不要与人争辩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难免会与他人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这种时候,很多人可能会暴跳如雷,心绪难平地与他人发生争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忍住争辩,坏情绪就会十分迅速地发展,进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引起更大的祸端。可如果能够忍住不发生争辩,情绪就会得到控制。
忍住你的第一句争辩,对任何人,尤其是年轻人无疑是极其重要的。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棱角外露,总爱与他人争个高低,可是一旦发生争执,情绪就很可能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引起更大的祸端,这是十分可悲的。因此,对于年轻人来说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忍。
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他人与自己看法和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很多人可能在这时会选择与他人争辩,但这其实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因为当你与别人争辩的时候,势必会想办法证明别人是错的,自己是对的,而且随着激烈的争辩,情绪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你要知道,当争论开始时,你已经输了。美国耶鲁大学的两位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耗费了7年的时间,调查了种种争论后的结果。例如,店员之间的争执,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斗嘴,夫妻之间的吵架等。结果最后,他们证明了凡是去攻击对方的人,都绝对不会在争论方面获胜。
事实上,争论最初只是从一句话开始,但当争论开始时,你便已经输了。所以要从开始就将争论扼杀在摇篮里,阻止后面事情的发生。
那么,你应该做的首先是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人的脑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方面都能完全想到,而别人的意见是从另外一个人的角度提出,总有些可取之处,或者比自己的更好。所以当你与别人的意见发生分歧的时候,就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
当别人对你做出批评的时候,你应该感谢对方,而不是因为不中听就给自己找理由开脱这个问题。即使明明别人的是错误的,你说的或做的才是正确的,也不要和他争辩不休,因为争辩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相反还会给大家带来许多的不快,会伤害双方的感情。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不愿意听到别人对自己进行指正和评价,所以即使我们说的是对的,对方也未必听的进去。再者,在与他人争论过程中,双方都是试图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而不考虑对方的意见,双方将以对方为“敌”,总这样一定会引发很多不必要的误解,从而伤害彼此之间的情感。
其次,你要让别人说话,当一个好的倾听者。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不同的,当我们与其他人谈话时,如果别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我们要让别人有说话的机会,不能只听了一点就开始争辩。这样做首先是对对方的尊重,其次是能让自己更多地了解对方的观点,从而判断对方的观点是否可取,以努力建立了解的桥梁,使双方都完全理解对方的意思。
让别人说话,当一个好的倾听者。在听完对方的话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找你认同的意见,看能否找出相似之处。如果对方的观点与你的相左,你不能争辩,每个人的文化背景、思想均不同,所以观点各异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对方的观点是正确的,你应该积极采纳,并主动指出自己观点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刹住你的冲动,防止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