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7章不安定因素 - 大周内卫 - 一人魂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大周内卫 >

第1027章不安定因素

皇帝没同意,他认为这不是一起筒单的杀人案,派刘文炳去也不是大材小用,这背后一定有个大事件。刘文炳无法判断,到底与朝廷内的结党有关,还是与女真的谈判有关,亦或者与陕西的民变有关?

公孙剑接见了女真使团,他们比预计的时间早了一天抵达北京,过了一宿才见到大周皇帝。这一次来的不是国书,而是臣子汇报工作的奏疏。皇太极不敢称皇帝,也不称呼大汗,只说自己是建州卫指挥使。

这个官职属于他的老爹努尔哈赤,等到努尔哈赤死去,皇太极继位。双方已经杀红了眼,大周朝不会让他继承官位,更不会册封新的官职。

可是除此之外,皇太极还能自称什么?

人家都已经俯身到尘埃里,你还能吹毛求疵,责怪他文书写得不够规范吗?

公孙剑有心拖延时间,同时也不能丢了大周朝的脸面,既然你在此方面做了妥协,公孙剑换新的一招。命英国公古惟贤、内阁阁老苏茂相为使,全面负责谈判相关事宜。

女真人中的阿敏站了起来,他直言不讳的强调:“女真与大周应尽快达成一致,否则必然会有变故发生。既然今日见到大周陛下,不如当场将条件讲明。”

公孙剑感受到女真人的迫切心情,同时也听到他话语里的威胁。

什么叫“变故”?

那意思是如果迟迟不能达成协议,女真不得不发起军事行动。

公孙剑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情,也能猜测到女真必将如此,他只是想让女真人再犹豫一会,让他们在艰难的境地里保持迟疑,战争越晚爆发他们就越弱,大周朝应对起来便越容易。

实际上李国普才是秀才,是举人,是进士,他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难。阿敏作为马上将领,征战沙场多年,唯一能回应的是刀兵,偏偏女真这会的军事力量不比从前。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公孙剑觉得他用力太猛,毕竟是内阁首辅,连“滚”都说出来只能代表情绪没控制住。

公孙剑见场面僵持住,出言说道:“朕刚才说过,命英国公古惟贤、内阁阁老苏茂相为主,明日起认真讨论此事。”

前一阵子,雪片般飞来的奏疏都在攻击黄立极,直到黄立极被允许告老还乡,仍然有人冒着被处罚的风险,坚持不懈的攻击。

且,他还进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大周边关附近成了纯粹的军事区,几乎没有任何居民。

也就是说,阿敏发出的威胁是有一定效果的,公孙剑只好让他说下去。

人家什么都同意,你怎么拖延?

对。

人家没说错,女真同意做个藩属,那就应该遵守大周的规矩。

他们中很多人是正直且有骨气的,魏忠贤当政时敢骂他阉竖,现在皇帝要和谈,他们也会跳出来表示反

“女真愿意退到大凌河以东,归还西面的多处堡垒,并立誓军队绝不踏出半步,此其一。第二,大周可在山海关外任意地点设置马市,女真保证每支商人团队不超过百人,车辆不多于十辆,且不得携带兵器。第三,女真愿意归还从大周逃窜过去的官员、宦者十人。第四,女真大汗愿意取消皇帝称号,以及‘清’的国号,接受大周册封。第五,女真愿意每年进献貂皮、海东青、野山参等辽东特产。”

这时候,公孙剑转头看阿敏,那眼神似乎在示意,朕也很为难啊!

公孙剑不好表态,只好先拖延一下,问道:“那你们想要什么?”

记得以前的历史上,大周朝病入膏肓,崇祯帝苦无良策,为了讨个活路想去和谈,结果满朝文武众口一词的反对,皇帝只好拿具体负责的官员当替罪羊,推说自己没有和谈的意思。

现在风向变了,最近几天全是反对和谈的,有人攻击皇帝身边小人挑唆,有人攻击内阁和各部尚书溜须拍马,还有直接攻击皇帝本人的,骂人的话都快出来了。

当着皇帝和女真使节的面,他直接站起来反对,“女真既然承认是大周的子民,便不能继续鸠占鹊巢,沈阳、辽阳等城池必须交换,老老实实滚回赫图阿拉吧!”

可阿敏已经说的明明白白,不能拖延,否则战争会立即爆发。

在他面前,沙场老将阿敏反而像个文质彬彬的书生。

阿敏恭敬行礼,言道:“陛下所言极是,阿敏代替大汗表示,女真愿意听从。”

管事的人很客气的解释,“广安门距离京城很近,大人如果真是出城公干,没必要在此处就餐,也不用非来这里使用马匹车驾。”

这座广安门外的驿站,通常接待从外地来京的客人,长途跋涉快要赶到京城,在此处暂时歇个脚,肚子饿的吃点饭,没有去处的先住几天。毛羽健恰好相反,他是从北京城向外走,没多远的距离,不可能住在这里,吃饭也没必要非来这里。

公孙剑必须好意思,脸皮薄做不了合格的皇帝。

李国普的职位是他刚任命的,老先生性情火爆,一生嫉恶如仇,直接向对方开喷。

管事人告诉他:“陛下有令,驿站虽可民用,却要保留传递军情急报的功能,留下两匹马应对不时之。

毛羽健来的时候没有空闲的位置,也没有可供租赁的马匹和车子,他不由得勃然大怒,本老爷公干,还要排队吃饭吗?租一匹马还得等着?你们马藏前明明还有两匹马,为何不能使用?

反正,这些人坚定的认为,大周朝是天朝上国,应该立志几年内消灭对方,犯不着和一帮蛮夷讨价还价。李国普并不轻易认输,不好直接反驳皇帝,他将矛头对准了古惟贤和苏茂相,“英国公,苏阁老,你等若是出卖大周城池,哪怕一寸国土,必将为万民不耻,为朝野共愤!”

阿敏早听说了,这位皇帝登基后取消了百姓的户籍限制,并放宽了路引的发放,允许百姓自由流动。而

关。”

轮到公孙剑傻眼了,在对方所提的诸多条件里,你认为这一条是可以反驳,并与对方好好的争执一阵子。结果阿敏根本不考虑,直接表示同意。

公孙剑能想得开,并不意味朝中大臣都能理解。

传递重要信息是驿站的功能之一,因此驿站至少要保留两匹马应对不时之需。更何况马匹是需要休息的,安排至少两匹待在马厩里,有利于保持它们的畜力,避免马儿过度疲劳。

公孙剑承认,如果是开阔地带的野战,哪怕有大炮和火铳,同等兵力下明军仍不占优势。

“首先,女真需要大周开放马市,愿意拿马匹及辽东特产,换取足量的粮食、食盐和各类生活用品。其次,女真大汗需要大周册封新的官职。其三,双方达成一致,不允许接受对方土地逃出的百姓。”

既然当场无法决策,从明日起开启和谈,至于最后是什么样子,皇帝并没有明确说。

总之,阿敏有种“秀才遇到兵”的感觉,根本没法反驳。

公孙剑知道有人会反对,但没想到一出场就是内阁首辅李国普。

连国号都同意取消,皇太极退皇帝位,还想怎么样?好意思提归还辽阳、沈阳吗?

其实,也不用公孙剑事先动员,大周朝堂上反对和谈的大有人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