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5章一场惨胜
洪承畴领军前是个文人,大周朝正宗科举考试上来的,他对皇帝的心思揣摩的很透。为什么贼寇会投降,为什么将领会接受投降,其中的门道很多。很明显,皇帝已经洞悉了奧妙。
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情况,说轻了是彼此关照,严重点就是:养寇自重。
你是地方大员,是统领的元帅,拥兵几万甚至十几万,当你还有敌手的时候,你是皇帝的左膀右臂,是维护帝国统治的英雄。一旦你的敌手被消灭,你会孤单的没有对手,也就失去了价值。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你将失去自己的地位,不再拥有强大的军队,甚至被皇帝猜忌,被朝臣攻讦,最终落个凄惨的下场。
于是在很多朝代里,将领愿意留下自己的敌人,像猫抓耗子一般,不停的玩弄对方,却舍不得彻底弄
死。
在这个过程中,将领会越来越强大,最终成为帝国的军阀,不再服从朝廷的管辖。
两百多人?洪承畴笑了笑,让他们先吃着,好酒管够,本抚稍后就来。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军兵来报,王左桂等人已经入席,同行的还有两百多亲信。
一个数字错了,可以追究错误的原因,当你找到根源,发现不是笔误的时候,那便是迎来收获的时刻。要么是你的流程设计有问题,要么是你的制度看起来道貌岸然实则无法执行,要么是没有严格遵照操作规
文震盂性格也够抒的,鄙夷道:“这些人还是不了解陛下,马屁拍在了马蹄子上。”
公孙剑为了他们的品级,毫不吝惜太保、太师之类的加官,却不让他们兼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以及六部、都察院、都督府的任何实权官衔。
王左桂的耐心被一点一点消磨,他现在带两百多人出去,召集那些还没有被遣散的民众,应该还能杀出城去,找个荒山一头扎进去,官军未必能找的到。
“喝酒!喝酒!”
如此说来,在大周朝的权力体系里,内阁的重要性在降低。
这封信虽然言辞温和,却很隐晦的告诫洪承畴,养匪以自重的勾当不要学,义乌军、秦兵、天雄军三路京营队伍相继进入陕西,这里的叛军只有被剿灭一条通道。
两百多醉汉赤手空拳,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没用太大功夫,他们已经悉数倒在了血泊里。
两百多号兄弟在一起,看起来更安全一些。
那个他一直盼着见到的洪承畴亮相了,指着王左桂说:“给本抚绑上,严加审讯!
然后,洪承畴转身走了。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洪承畴说了,你的队伍必须解散还乡,你本人和亲信可以安置到军队中为国效劳。
一队官军冲了进来,拔出了腰刀,面对兵器被收缴的叛军,展开毫不留情的屠杀。
反倒是孙承宗圆滑一些,并没有轻易表态。
什么是墙倒众人推?什么是破鼓万人捶?
公孙剑喊来了内阁的李国普、文震盂等人,还有都督府的孙承宗、吏部尚书王永光,当着这几位有可能的接替人选,公孙剑说出自己恼怒的原因。
王左桂想过投降,他听说书先生讲书,《水浒传》上梁山好汉一直等着被朝廷招安,到时候就可以获得官职。但是洪承畴不是太好的投降对象,他被那些传闻给吓住了。
第一,黄立极之所以表现平庸,与公孙剑过于宽松的要求有关,皇帝没打算让内阁太出彩。
洪承畴要向皇帝表明自己的态度,那就是剿匪之心从未懈怠,最好是能让入秦的三路京营大军少干点
活。
但是,极少有人知道,自从公孙剑登基上台,他对内阁的定位已经发生不小的变化。
东汉末年诸侯并起,唐灭之时强大的都是平叛者,历史已经无数次验证的道理,皇帝又怎会不提防。
王左桂被围的严严实实,待了三天便断了饮食,只能选择投降。
?小承宗是距离他们很近的人,一旦上任有能力掌控朝局。
洪承畴不急着进攻,在必经的道路上挖壕沟、竖栅栏。
总之,公孙剑乐于看到图穷匕见,而不是隐忍不发。
让决策的人专门决策,让六部负责具体执行,相当于权力的分化,内阁彻底退到后台决策的位置,而且是辅助皇帝。
王左桂环视左右,都死了!
他的丞相、宰相,还有国师、上公,一个都没留。
另有一人示意他别说话,如果巡抚大人单独将咱们头领喊到里面,我等反而不放心了。
可洪承畴依旧没有来,在两人对战的整个过程中,洪承畴一直稳如泰山,把王左桂耍的团团转。
李国普是个直率的人,坦言道:“众人都在猜测圣意,感觉黄阁老要被赶走,于是为陛下造势。”
洪承畴没有全围住,而是给他留了北门的缺口。
文华殿里的公孙剑生气了,他气的不是黄立极的儿子杀人,而是雪片般飞来的弹劾奏疏,集体指责这位内阁首辅,要求他立即下台滚蛋。洪承畴同意了他的投降,并在此处设下宴会,要与他把酒言欢。
其次,有一个所有官员都看到的现象,内阁成员不再兼任各部尚书,这是最近几十年来没有过的。
王左桂没法讲条件,他不是主动合作,而是被迫无奈后的投降。
范。
低头看自己,貌似还活着。
现在不同了,公孙剑不怕问题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