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汴京新闻(4) - 新宋·大结局 - 阿越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新宋·大结局 >

第53章汴京新闻(4)

第53章汴京新闻(4)众人无言的点点头,听欧阳发继续说道:“石山长曾经在一次讲演中说过,报纸都是有立场的。我们《汴京新闻》也是有立场的,但是我们有立场,并不是说我们是石山长的私人工具,我们不是任何人的私人工具。我们的立场,是我们坚持的理念。这个理念,便是报道真相。如果因为是对石山长或者与我们关系密切的人不利的新闻,我们就不报道了,那么我们就背叛了这个理念。《汴京新闻》现在面临着真正的考验,我们选择公还是私,选择坚持理想还是袒护私人,都在今天决定。我认为,如果我们有立场,我们的立场就是中立!我们办报的根基,便是不偏、不私、不党!”

说到这里,欧阳发停了一下,他看到许多的编辑都已经动摇了,甚至连桑充国的眼神中,都有了犹疑。

“还有一个原因,这一个原因,让我们别无选择。这是现实的原因。王子韶为什么把这篇报道交给我们?为什么还特意强调可发不可发?很简单,我们不幸卷入进了一起政治倾轧当中,而有人把我们《汴京新闻》也算计进去了。如果我们发表这篇报道,他们就此挑起了石山长、沈院长与我们的矛盾,甚至白水潭学院的同窗们,也会对我们不理解;而如果我们不发表,我敢肯定,明天,汴京的大街小巷,都会流传着我们拒绝报道对石山长不利消息的谣言,御史台某些早有准备的御史,肯定会攻击我们与石山长结党偏私,说我们是石山长的私人工具,到时候取缔《汴京新闻》的声浪必然一浪高过一浪,而那些因为相信报纸是公正的才支持我们的人,也会怀疑我们,一旦普通的民众不能同情我们,士林的清议不支持我们,我们就失了自己真正的根基,到时候进退失据,百口莫辩。而且还会害了石山长,结党的罪名一旦坐实,石山长也承担不起。”

欧阳发的话引起了所有人的震动,便是桑充国,也没有想过这么深的阴谋。众人低声私语,讨论着欧阳发的话。桑充国也陷入极度的矛盾中,理智上,他明白欧阳发说的有理,无论出于坚定的维护《汴京新闻》的信念,还是出于让《汴京新闻》生存下去的原因,都必须刊登这篇报道。但是如果刊登,如果刊登……

“子明,我会永远站在你身边,帮助你完成这个伟大的理想。”在白水潭说过的话,再一次在桑充国的心中响起。石越可以说既是自己的老师,又是自己的挚友,这样做,是不是背叛?!并不止桑充国一个人有这样的矛盾,有人站起来说道:“虽然欧阳先生说得有理,但是我仍然反对刊登。在最困难的时候,屈从于压力,对自己最尊敬的人落井下石,我反对。”

但是他的话没有得到响应,能够进入《汴京新闻》编撰部的,都是有理想有独立判断能力的菁英,他们懂得如何冷静的取舍。

欧阳发盯着那人的眼睛,平静的反驳:“你说错了,这不是背叛!石山长教给我们理念,我们尊敬他最正确的方法,是坚持他教给我们的理念,而不是效忠于他个人。石山长对我们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话刻在辩论堂的石墙之上,是石山长亲自叫人刻上去的,这就表明了他的态度。以石山长的胸襟,一定会理解我们这样做是因为出于对大道的坚持。如果我们不刊登,反而才是真正的背叛。我说了三点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前面的两点,而不是第三点。第三点不过是帮助我们下判断罢了。要在政治斗争中洁身自爱,最首要的因素是永远保持中立。何况,如果我们不刊登,反而是害了石山长。这一点大家都应当明白。”

“那也不一定,短时间来看,自然受点影响,长远来看,还很难说。何况如果桑充国不是石越一党的话,《汴京新闻》这一次声名大震,是肯定的了。”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程颢见桑充国取下挂在衣挂上的披风,准备出门,迟疑了一下,也跟着走了出去。二人一起到了马房牵了马,默默地向白水潭学院的尊师居走去。二人也不骑马,只是慢慢牵马徐行,走了许久,见前面有一座建筑,二人于白水潭的一草一木,早已熟悉,自然知道那就是辩论堂。桑充国心中一动,牵了马就往辩论堂中走去,程颢连忙紧紧跟上。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

有人沮丧无比:“看来石秘阁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这个沈括到底是什么人?”

桑充国一点都不知道,这样的选择,究竟是对还是错。

“桑充国和石越怎么了?”

有人忧心忡忡:“别是辽狗偷去了,那就惨了。”

“看样子《汴京新闻》果然有几分风骨,和石越关系这么好,也毫不留情的捅一刀!”

瞬时间,小孩身边就围了一堆人,纷纷抢购,这可是震惊天下的大新闻啊!

想着终于可以见到分别许久的石越和桑充国,唐棣脸上不由露出了一丝笑容。

桑充国环视会场,良久……只有一个人,缓缓举起了他的右手。

一面是对理想与自己信奉的“正义”的坚持,以及自己倾注最大心血的事业的前途;一面却是对自己最尊敬的亦师亦友的人实际上的背叛。桑充国在自己的承诺与欧阳发的提醒中,激烈地交战着,这也许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之一。

……

“《汴京新闻》的胆子真是够大的,这么大的案子,他们也敢报道!”

终于,他拿定主意,站起身来,沉声说道:“明天在焦点版刊登这篇报道。按程序,有三人反对,可以提起表决。若有反对者,请举手。”

“这个太原散人是什么人?”

桑充国感激地看了程颢一眼,挤出一丝笑容,道:“都说听程先生讲课,如沐春风。白水潭学院有今天,程先生也功不可没。”

因为不是辩论日,这里并没有人。桑充国找到刻在墙上的那行著名的字,看了良久,叹息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有人在旁边自我安慰:“以石秘阁的能耐,怎么会看错人,听过说三国的评书吗?那别是石秘阁一计吧?”

……

也有人为石越开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还是石秘阁亲手查出来的呢。可见石秘阁还是有本事的。没本事能这么快查出来?”

7唐棣带着从人进了新曹门。离开京师已经快两年了,本来他还没资格回京叙职,但是不久前吏部下文,让他任“权发遣判三司度支司常平案公事”,可以说是罕见的提拔,据说是因为唐棣在地方推行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有力,中书门下直接堂除的。虽然不是馆职,但是对于自己的文采学问颇有自知之明的唐棣,倒是并不介意。

程颢不知道桑充国心中的想法,他沉默了一阵,叹道:“是啊!白水潭学院之盛,孔子以来未尝有也。石子明真是千年难得一遇的人才,你放心,他能够理解的。”

相比市井百姓众口一辞的愤怒与担心,士林的反应就是要复杂得多。

其实欧阳发的心里也不敢肯定:“石越真的会不计较吗?换上谁都无法接受最信任的挚友和亲手培养的学生的背叛吧?虽然明知道那是最理智的选择。”想到这里,他有点担心地看了桑充国一眼。

“哎,震天雷如果流传外国,只怕大宋有难。”

唐棣心里一紧,也顾不得许多,连忙挤了过去,买得一份报纸出来,急匆匆的翻到焦点版,看到上面几个大字标题,几乎惊呆了!……

桑充国点点头,脸上露出坚毅之色,“有劳二位,大家继续工作。”说完这句话,他全身的力气似乎突然消失,一下子软在了座位上,“在理想与友谊之间,我选择了理想……”

“……”有人则挽惜地说道:“可惜连累了石秘阁。”

“官人,今晚是住到舅爷家,还是住驿馆?”身边几个从人,有些是第一次来繁华的京师,也显得格外兴奋。

免不了有人白他一眼,“一计?一计搞得报纸上来,闹得沸沸扬扬的?没脑子。”

但是,最终还是要决定的。《汴京新闻》的前途就在自己手中!不仅是物质上,还有精神上的。如果刊登,《汴京新闻》的前途就此决定,独立于任何政治势力之外,中立而公正地报道,《汴京新闻》将会开一个好头,而士林的清议,会更加尊重这份报纸,民众也会更加信任《汴京新闻》!只是这一切,是建立在让石越声名受损、雪上加霜的基础上的。而如果不刊登,即便勉强存活下来,《汴京新闻》也会沦为石越的跟班,自己所相信过的一切理念,都不过成为极可笑的讽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桑充国身上,桑充国知道自己可以投票决定,这样的话,自己也许可以多一点借口。但是,“我要这借口做什么?”桑充国在心里苦笑道,“如果需要选择,就由我来承担一切!”

唐棣一路走到驿馆,听到的都是这些议论的声音。似乎整个开封城,因为报纸的出现,瞬时间就可以让全城关注同一个话题了。而这些市井小民根本不会在乎报纸上的其他细节,没有什么比震天雷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了。虽然有很多人依然相信石越,但是却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因此怀疑石越并没有那么神乎其神。至于沈括与孙固的名誉,在民间简直是低得不能再低了,现在只要有人提到沈括、孙固,老百姓就会破口大骂!而唐棣更担心的却是桑充国与石越的关系。《汴京新闻》是桑充国创办的,他怎么可以攻击石越呢?唐棣实在不能理解。忽然,他改变了主意,决定先不去驿馆,而是先去白水潭问问桑充国是怎么回事!

有人不屑的反驳:“这是赏罚分明,石秘阁荐错了人,当然要罚。皇上是明君呀。”

“通过。”桑充国的嘴里,艰难的吐出了这两个字。

“可……不是说石秘阁是左辅星下凡吗?”

“其实桑充国也没什么不对,春秋大义说要大义灭亲,《汴京新闻》标榜天下惟公,他们算是守住自己的承诺了,这也是君子所为。”

“这也太傻了一点吧?这样报道出来,石越的声誉是要大受影响的。”

“石越这次,心里滋味不好受吧!”这是幸灾乐祸的。

“这样子说起来,石越的确是难辞其咎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里面有阴谋,你不知道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