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白水潭之狱(5) - 新宋·大结局 - 阿越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新宋·大结局 >

第34章白水潭之狱(5)

第34章白水潭之狱(5)“王家大公子便是好,又能如何,人家早就娶了庞家小娘子,才子佳人……”

一个女子瞅了桑梓儿与楚云儿一眼,掩嘴笑道:“两位姑娘都是天生丽质,哎,可惜呀……”

桑梓儿终究是小孩子,听人家说可惜,便忍不住问道:“可惜什么?”

一句话惹得那些女子笑成一团,有人便答道:“可惜不能嫁进王家呀。”顿时把桑梓儿羞得满脸通红,一时间恼羞成怒,忍不住冷笑道:“你们这些人没见过什么世面,王家又算得了什么?我便是嫁人,也断不会嫁进什么王丞相家。”

有人见她天真可爱,不通世故,更觉得有趣,取笑道:“王丞相家的公子还不行,看来姑娘是想入宫侍侯皇上吧?”

楚云儿见桑梓儿小脸臊得通红,心中竟然升一种想要保护她的感情,她啐了那些人一口,冷笑道:“你们自己削尖了脑袋想嫁进丞相府,却来取笑这位小妹妹。真是好没由来。须知这世上的人物,未必便只有王家的两位公子。”

“小娘子别说大话,若王家公子你都看不上,还有哪位能比得上呢?家世人品相貌事业,王家公子哪一样不是上上之选?”

“你们都不知道吧?王相公要整顿白水潭学院了。凡是和新法不合的,全部要赶出白水潭学院。”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赵顼本来想从轻处置这件案子,快快结束。不料三个法官意见各有不同,甚至于互相攻讦!而段子介竟然以白刃拒捕,也让他觉得不可理喻。偏偏三个宰执大臣的意见,也是完全相反。

所有的人都能感觉到一场政治风暴正在袭来。

王珪谁也不想得罪,干脆称病,躲得远远的。

13终于,一切都在熙宁四年十二月初十爆发。

众学生看见王安石,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张淳傲然说道:“学生为白水潭冤狱而来,为王相公欲清洗白水潭而来,为免役、保甲二法害民而来!”

桑梓儿听到一怔,见这丫环如此看重石越和桑充国,忍不住对楚云儿主仆更平添了几分好感。

不多时,便到了宣德门外的御街之上,数千人一齐跪倒,黑鸦鸦的一片。然后由张淳带头,三呼万岁,便即放声痛哭,一时间哭声震天,连内宫都听得到。

“石秘校连胄案虞部的差使都不管了,称病在家,看样子真是出事了。”

12不久后,开封府的酒楼里。

但这丫环说话太冲,一句“井底之蛙”,未免把人给得罪了。有人便冷笑道:“小姑娘,我劝你死了这条心吧,石秘校是皇上面前的红人,谅你也高攀不上。桑公子虽然不错,此刻却在开封府的大牢中,你此刻若来个美人救英雄,劫狱私奔,倒也是说书人的一段佳话,只是要说桑公子和王家公子比,未免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白水潭的事情,在开封府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王安石认为公开诋毁朝政,有损朝廷变法之威信,自当严惩。而从段子介的事来看,白水潭的确鱼龙混杂,需要整顿。对于桑充国,他倒没什么意见。王安石要的,是给天下人做个样子,告诉他们朝廷推行新法的决心容不得别人说三道四!他无意于针对具体的某个人。

“孙觉、程颐纵容之情自是属实,难逃其罪。桑充国实不预此事。段子介阻差办公,当杖责释放。”

赵顼再也不曾料到,又惊又怒,道:“这般胡来,成何体统?”

韩维和石越受到邓绾的弹劾之后,不得不暂时避让,等待皇帝做最后的裁决,因为邓绾是谏官,他是有此特权的。韩维本不愿意管这宗差使,正好得偿所愿,只是心中恨极邓绾,连续上表弹劾邓绾,直骂邓绾人品不堪,是王安石的奴才。

“是啊,段子介还要被革了功名呢。”

“哎,桑公子挺好的一个人,就这么被关着,出不来了。”

邓绾只不住冷笑:“桑充国什么也不招,天下之大,怎么去搜捕那些人?”

争论不休之下,结果三人干脆各自上表。

枢密使文彦博也道:“臣亦请同往。”

韩维接到皇帝限期结案的手诏之后,和曾布面面相觑。几次过堂,孙觉、桑充国谈笑自若,程颐辞色俱厉,现在唯一能定案的,只有段子介阻差办公。邓绾却依然大言不惭:“二公何必担心,若让邓某用刑,还怕桑充国不招?数日之间,便能有结果。”

此时学生们已是围着开封城绕了一圈,不料各处衙门都是互相推诿,连个主事的官员都不曾见着,一个个怒火中烧,连本来想要持重的学生,也变得恼火起来。众人便准备去王安石府上,国子监的学生对于宰相执日的情况了如指掌,便道:“王安石今日在中书省执日,去他府上没有用。”

“你知道吗?皇上本来有意释放孙觉的,结果被邓绾进谗言而阻止了。”“早听说了,韩大尹和石秘校,听说都官位不保呢……”

王安石在学生们游行各衙门时,便已得到消息,正欲派人去驱散,不料学生们竟然闹到宣德门前来了,这时见皇帝发怒,连忙说道:“陛下,请让臣出去将他们劝散。”

曾布也说道:“桑充国一介书生,若抵讯不过,死于堂上,我们三人都脱不了干系,当务之急,是搜捕那十三名学生。”

三人表章同时奏上,立时引来轩然大波。

楚云儿心里一惊,连忙过去拉了桑梓儿的手往殿里走去,一面安慰道:“妹妹,别听她们胡说八道,这些三姑六婆知道个什么……”

“谁说不是呢,这次写的文章,就有说免役法不好的。”

张淳、袁景文早有此意,就是不知道国子监的学生之意,这时候见他们主动倡议,自然立即同意。众学生群情激愤,也顾不许多。于是众人推举出几个文采较好的,和张淳、袁景文、李旭一起,共是十七人,做为领袖,起草奏章。洋洋洒洒万言之书,骈四骊六,倚马可待,写完后当众宣读,乃是请求皇帝释放桑充国等四人,赦免白水潭十三子,罢邓绾,废免役、保甲二法等等。众人尽皆叫好,于是便浩浩荡荡向皇城行进。赵顼正在崇政殿批阅奏章,忽然听到外面哭声震天,连忙叫李向安去打听,又命人宣王安石等大臣火速见驾。

然而邓绾步步紧逼,王安石又似乎想要插手白水潭,石越却已经没有丝毫退路了。

在石越对皇帝的影响力减到相当微弱的境况下,石府纸窗红烛之下,一个阴谋开始发酵。

一个叫李旭的国子监学生高声说道:“诸位,我们一不作,二不休,不如叩阙上书。诸位以为如何?”

各种各样的耳语,插了翅膀一样的传遍了开封府的大街小巷。关于孙觉和程颐会被编管流放的小道消息,关于石越、韩维会被罢免的谣言,关于王安石要把白水潭非议新法的学生全部赶走的传闻,都被人们说得有鼻子有眼。

“你胡说八道,石大哥说他有办法的!”桑梓儿一急,忍不住连“石大哥”都说了出来。

学生们的情绪再次被煽动起来。而程颢等人当天正巧被石越请去府中商议对策,没有人安抚的学生在张淳、袁景文等人的率领下,整个学院有几乎三分之二的学生,差不多四千余人,一起写了状词,前往登闻鼓院击鼓上书,国子监受了一肚子气的学生也有三四百人过来声援。

不多时,李向安和王安石等人几乎同时回报,众人站在一旁,听李向安跪奏道:“官家,是白水潭与国子监学生叩阙上书,讼桑充国之狱,约莫有五六千人之众。”反正是估计,他也不怕多说几千人。

赵顼微微点头,道:“既如此,劳烦诸卿。”但忧虑之情,却形于颜色。

这是北宋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大事,一干官员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应付,禁军卫士虎视眈眈,却也不敢轻举妄动。

赵顼的心意如此摇摆不定,臣子借机互相攻讦,那就在所难免了。更何况,朝廷的大臣,本来就因为政见不同而面和心不和。

邓绾又自有不同:“查白水潭之案,桑充国实为主谋。其素代石越主持校务,凡诸事未经其手,焉得施行?然臣沮于韩维、曾布,多有掣肘,遂不得定其罪实。孙觉、程颐二人,或有官命在身,或当世之所谓大儒者,却肆意纵容门生,诋议朝政,攻击大臣,下狱之日,又阴使门生故吏喧哗于市井当中,其心实不可测。若不严惩,难戒来者。段子介一举子,腰怀白刃,公然胁迫朝廷命官,目中无全王法,名为圣学弟子,实则亡命之徒,或桑充国所阴蓄之死士乎?臣以为当革去功名,禁其再入科考,其中内情,更须穷治。又十三主犯逃逸不知所踪,当行文各路通缉。石越管教失当,白水潭所致,竟皆为亡命无法之辈,平日已于酒楼拳脚相向,一朝有事,或逃逸王法,或持刃抗命,臣实忧之。奏请整顿白水潭学院,勿使鱼龙混杂,后患无穷。臣另有表弹劾石越无礼法、治邪说等十事,弹劾韩维与石越为朋党沮丧断案等七事……”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这还假得了吗?先是国子监,再是白水潭。听说丞相府已经在商议,派开封府的逻卒上街,敢说新法坏话的,立即抓进大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