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天机云锦用在我(5) - 新宋·大结局 - 阿越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新宋·大结局 >

第454章天机云锦用在我(5)

第454章天机云锦用在我(5)“要么,支持一个新党去益州,便当再送给王安石一个人情。此人自然不能是吕惠卿的党羽,但新党不论是谁,都是支持大行皇帝开疆拓土的。即使朝廷有意放弃西南夷,他到了益州后,多半也要唱反调。不过,新党的人将如何恢复益州的元气,那便没人能料得到了……”

“先生以为司马君实会答应让个新党去益州么?”石越没好气的说道,“他恨不得明天便下令和西南夷议和,后天便颁令撤兵。那地方对他来说,毫无意义。”

“那相公不妨去大相国寺烧香,盼着王厚与慕容谦赶紧打个大胜仗——这亦算一法。”潘照临面无表情的说道。

“要烧香有用,我每日烧一车香也成。”提及此事,石越更加气闷,“王厚与慕容谦在汴京的时候倒是信誓旦旦,可花了这么久时间,只打过一次胜仗——何畏之率五十人偷袭一个叛部,斩首十二级,此外便是高遵裕收复了一座泸州空城——我要拿这个‘战绩’去和西南夷谈判么?!”

“那也比吃败仗强。王厚与慕容谦至今没吃过一次败仗。西南夷到底是在本乡本土打仗,从二人的奏报上看,慕容谦几次率兵进剿,都是无功而返——西南夷中,亦有善战之人。他们多半听说过王、慕的威名,只要他们率大军进剿,哪怕丢了老巢,也不肯与他们交锋。但只要官兵一退,他们立时便又呼啸而返。二人一面稳打稳扎,一面借助何畏之的关系,暗中与叛乱的夷种联络,以图分化打击,这确属上策。只不过……”

“只不过等他们令那些头人信服畏惧,司马君实早已下令招安了。”石越心里虽然知道王厚与慕容谦的做法无可指摘,但越是这样,他才越是郁闷,他已经写过密信给王厚与慕容谦,向他们说明了朝中的形势,但迄今为止,并没有任何石越期盼的消息传回来。

“相公既然已经知道这些路都走不通,那相公以为自己还有选择么?”

“一派胡言!”高太后腾的站起身来,悖然大怒。她隔着珠帘,怒视着韩忠彦——无论如何,她都不相信韩忠彦这些鬼话。韩忠彦只不过是为了让所有人好下台阶罢了。他只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便如同他在雍王之事上的所做的一样。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君臣相疑,非国家之福,太皇太后圣明,还乞三思!以石越之贤,断不会为此无父无君之事!”

不是永远都有最好的选择。大多数时候,你都必须接一些令你感到反感的选择。这一点,即使你贵为尚书右仆射,亦无例外。

若是有人想试探她,那么她高滔滔便一定会给他一个回应。她会让他知道,究竟谁才是神器之主!王安石想去杭州,便让他去。石越又想去哪里?!高太后在珠帘之后,望着韩忠彦,忽然一字一句的说道:“大府,老妇虽在深宫,亦曾听说,白水潭的学生,至今都管石相公叫山长,此事可是属实?”

石越、王安石……这二人都曾受大行皇帝知遇之恩,他们一定会将雍王当成六哥的心腹之患。而且,这亦是朝中真正有能力不接受这个既成事实的两个人!

“先生之意是……”潘照临的暗示,是石越从未想过的可能。但是,石越对潘照临这方面的判断,却有完全的信任。

没有人想过会发生这样的事,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事情会突然失控!

“大府可以看看,这里全是弹劾安焘、李清臣的折子,本朝从无建辅政大臣之先例!大行皇帝托孤于卿等,实是感于君臣相知之义!”

“大府亦是遗命辅政之臣。大府且看看这些!”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但是……她高滔滔依然会回应这试探!“我知道了。”她冷冷的应道,语气却温和下来,然后,她侧过脸过,问陈衍:“相公们到齐了么?”

还有谁能对这些士子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喝醉了酒?听信流言?

即使不去看潘照临的表情,石越也知道他此时脸上的嘲弄与讥讽。潘照临与他说话,从来都是如此,绝不会特别给他留情面。石越几乎有点恼羞成怒的感觉,但是与以往一样,他心里其实很清楚潘照临在说什么。

韩忠彦此时已再无刚才之从容,他惊疑不定的望着陈衍捧着一叠奏折,送到他面前。

潘照临轻轻点了点头,“不管范纯仁如何想,是真以为陈元凤是识大体、知大义的真君子也罢,是得罪了新党,与相公又有旧怨的孤魂野鬼也罢……总之,范纯仁既不必担心陈元凤不站他这边,亦无须怀疑他的能力。而范纯仁看起来,也越来越不象是个迂腐的人。”

十个白水潭的,七个太学的!

高太后铁青着脸,望着站在下面的韩忠彦。

“至于陈元凤,他只是相公的敌人,却并非相公的威胁。相反,他既然做出了对吕惠卿反戈一击的事情,不论他真心还是假意,只要他还有野心,便也只好去当君子。不过,若是他想讨好司马光,那便会唯司马光之命是从……”

这是高太后无法理解的愚蠢。

“要阻止冯京告病。不妨便让他判成都府,在成都养病。陈元凤依旧做完他转运判官的任期,朝廷不再派转运使、副过去。以不变应万变……”

石越“哼”了一声,“但他绝不会和我打交道。”

“他们误信流言。”韩忠彦依然很平静,但语气坚定,“此前有流言说,石得一之乱,是为了迎立雍王。还有人说,太皇太后迟早会废掉幼主,另立雍王……”

他们直指石得一之乱,乃是为了迎立雍王!痛骂韩忠彦只问狐狸,曲护豺狼,是为了迎合高太后,希求富贵。说他为子不孝,为臣不忠……并且要求高太后大义灭亲,诛乱臣贼子,以安天下!但接下来的事情,更让人目瞪口呆——韩忠彦竟然毫不避嫌,直接派兵将他们全部逮捕入狱,然后自己进宫请罪!高太后悖然大怒,斥责这三十七名贡生“妖言惑众,离间君臣母子,于大行皇帝大不敬”,令开封府严加讯问,追查有无幕后指使!这又是一桩大宋朝从未有过之事。

“那是因为他够聪明。”潘照临的语气中甚至有赞许之意,“和相公打交道对他没半点好处。陈元凤向吕惠卿反戈一击,不论司马君实如何想,范纯仁对他的好感却是溢于言表。二人在伐夏之时,便已有交谊。依我之见,相公只要能和范纯仁打交道便可。”

垂帘听政的高太后,只有这么一个弱点——她最疼爱的儿子赵颢。但便是这一个弱点,竟然屡屡被人用来挑战她的权威。她绝不相信这件事情后面没有阴谋——即使这些士子年轻气盛,亦绝不会傻得只凭流言,便做出这种蠢事。

“韩家之忠义,大宋人人皆知。”高太后冷冷的说道,“我只希望,这些喝多了酒的贡生中,不要有石相公的学生才好!”

这是挑战还是试探?两个辅政大臣想知道垂帘的太皇太后究竟有多少能耐?高太后又想起曹太后对石越曾经有过的猜忌。

石越又想起自己的封建大计,心里面更是五味杂陈。

但是,这种分享,应当是她主动赏赐出去的,而不是被迫的。臣下应当对她的这种贤明感恩戴德,歌颂她的英明与贤德;而不是将此视为理所当然,甚至不容挑战!高太后缓缓坐下御座,双手却紧紧抓住御座的扶手。她亲眼目睹过三位皇帝登上皇位,也目瞪了三位皇帝的死亡。治平年间发生的事情,更令她终生难忘。她知道宰相的权力,如曹太后那样的人,也会被韩琦说撤帘便撤帘!高太后微微点了点头,“去召他们进来罢!”

她知道是谁容不得雍王。

石越冷冷的打断了潘照临的话。“陈履善若只有这点野心,便做不出对吕惠卿反戈一击的事来。”

她也知道石越曾经私下里见过王安石,此后,王安石便主动请求出镇杭州,去推行石越的盐债——高太后不信任王安石,她一点都不信任王安石。而王安石竟然愿意为了支持石越,做出如此大的让步!他不惜去杭州,二人背后,究竟又有着什么交易?还有桑充国……桑充国对六哥一直忠心耿耿!他是王安石的女婿,是石越的大舅子。

是桑充国的盅惑,还是石越的暗示?!

她并非不知道朝廷对石越的倚重,但她绝未想到,原来连韩忠彦的心里,也是如此倚赖石越!

而她的御座之前,珠帘之外,还有六位辅政大臣!即使六哥还年幼,撤帘并不是眼前的威胁,但是,她不得不考虑另一种可能——辅政大臣们主导的两府,可以轻而易举的架空她!她垂帘听政还没几天。高太后第一次意识到,她的地位并不比石越稳固。

殿中早已摒退侍卫,珠帘后面,高太后坐在御座上,陈衍等几个心腹的内侍侍立两旁。珠帘之外的殿中,只有韩忠彦一个人。

三十七名参加省试的贡生,身着丧服,击响登闻鼓,在登闻鼓院外痛哭,联名上书,痛斥韩忠彦不忠!

珠帘之后的高太后顿时怔住了。

你们当我只是个深宫中的妇人,可以随便摆布么?!

“这些人喝多了。”韩忠彦对审讯的禀报,一开始便令高太后感到荒谬,但韩忠彦的表情显然不是在开玩笑,“这三十七人互相全部认识,臣已经查明,此前他们的确全在会仙楼喝酒——会仙楼的掌柜和酒博士都记得他们。民间禁酒哀悼之令刚过,所以他们亦不算违禁。在喝酒时,有人听他们提到雍王与曹王晋封的事,讯问时,他们中亦有人承认,他们因为听到雍王晋封之事而不满……”

陈衍连忙欠身禀道:“回太皇太后,已经都到了。”

“石越乃国家柱石之臣!”韩忠彦再次重复了一遍,“臣只恐这正是契丹离间之计亦未可知。若朝廷无石越,非止交钞之事无法收拾,臣只怕今日罢石越,明日契丹便已南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