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贺兰悲歌(38)
第329章贺兰悲歌(38)“因为回去就有机会,不回去则一点机会也无。”
“机会?”
“若能达成和议,陛下谨慎事奉宋朝,借助宋朝的威望来镇伏国内。重用仁多澣,利用仁多澣与梁国相的矛盾,维持朝中的平衡。陛下再施行善政,留意人材,未必不能做个中兴之主。”
“大师这样的人材,遁迹空门,实是可惜。”
“阿弥陀佛。”明空的笑容依然是那般和谒,“在空门是修行,在官府能行善政,也是修行。贫僧所信奉者,惟‘慈悲’而已。陛下果真能亲政,还盼不望今日之语,能以慈悲为政。”
慈悲?秉常抿紧了嘴。“我不会忘记。”
号角与胡笳之声响起,将秉常的思绪拉了回来。
但灵州城内,却已惨不忍睹。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昨晚的大火,烧掉数以百计的房子,近两千军民葬身火海,还有数万石粮草与近十万枝箭也在这场火灾中被付之一炬。
禹藏花麻与李宪、王厚“对峙”的策略,只能用“无耻”来形容。他从不与宋军正面对抗,而是广布斥侯,双方只要稍一接触,他立即逃窜,却随时与宋军保持三十里以内的距离。他也根本不考虑整个战局,甚至对于防守兴灵都没有兴趣——因为据情报表明,禹藏花麻的主力根本不在宋军的北面,而是在南面!也就是说,禹藏花麻只是远远尾随着李宪部向兴庆府进军。宋军从石越到李宪,派出过无数的使者试图劝降禹藏花麻,禹藏花麻对这些使者一律热情款待,殷勤地向石越与李宪回赠着礼物与书信,但无论你是威逼还是利诱,他都不做任何表态,既不说降,也不说不降。
猛火油并非一种便宜的武器。开采、制造、保管、运输,几乎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高昂的成本。而且,既便你愿意不计代价的付出人力与物力,产量依然非常有限。听说就算在宋朝,如果海夷带来这种火器,也能够卖个好价钱。
“昨晚是哪一家想趁乱打开城门?”叶悖麻冷冷地问道。
“父亲!”耶寅抬头望着叶悖麻,沉默了一会,低声道:“无谓的残暴,无补于大局。”
没有任何功劳比得上将梁太后与秉常押送至汴京。这是这场战争中最大的彩头。
“唔?”
没有人不希望是自己的军队第一个登上兴庆府的城头。
“禹藏狡诈多谋,数月来我军与之对峙,他从不肯交战,每每稍触即退,却恃着他熟悉地形,如附骨之蛆,始终在我军附近游荡,使得我军战亦不得,进亦不得,退亦不得。遣使说降,则又欲降不降,为首鼠两端之计。我军虽累胜,然终无大用。若如此僵持下去,只怕折克行、种谔辈将兴庆府打了下来,太尉尚未至青铜峡。而若我熙河军须取道灵州而入兴庆,脸上也没半分光彩。而今之计,莫若分兵……”
叶悖麻脸上不停地抽搐着,握着刀柄的手背青筋毕露,目光慢慢变得如同野兽般的凶狠起来。
难道他们将全国所有的猛火油都带到了西平府?!仿佛是倾泄着一天前的怒火,西平府到处都在燃烧。
李宪皱眉望着帅案上面的书信,脑海中不断现出书信的内容。“某顿首启。冬序始寒,不审台候动止何似?四月奉诏,某与公分道并进,以讨不臣……赖祖宗之德,兴灵克捷可期。然某闻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几个时辰之后,火势终于得到了控制。而宋军的攻城也再一次被击退。天明后,宋军又开始了攻城炮的轰炸。让人略觉安慰地是,宋军终于没有猛火油了。
叶悖麻霍地转身,盯着耶寅的眼睛。
耶寅平静地望着自己的父亲,叶悖麻的眼中全是不愿相信的震惊。
“是贺兰家。”回答叶悖麻的,是默默跟在他身后的耶寅。
不仅仅是城墙上。
叶悖麻非常清楚汉人在工艺方面的优势。他们精于技术,擅长机械。[121]无论是西夏还是契丹,作坊中的工匠大多都是汉人。西夏以前的泼喜军以及所有与器械有关的军队,基本上也是由汉人组成。而大辽在这一方面,也与西夏无异。
现在是装聋作哑的时候。
昨天晚上,宋军突然发动了一轮攻击,数枚猛火油与震天雷碰巧落到了西夏人的一个草料场。草料场很快燃烧起来,火势迅速漫延,借着西北深秋晚上常有的大风,点燃起一切它们能烧着的东西,从附近的建筑开始,如同一条脱出桎梏的火龙,在城内疯狂的肆虐。收割着一切生的与死的事物,将它所碰到的东西都变成灰烬。西平府的夜空,一片惨红。
与其说禹藏花麻部是夏军,还不如说那是独立于宋夏之外的第三种势力。但饶是如此,禹藏花麻这么居心叵测地跟在李宪后面,李宪与王厚立时就束手束脚,二人战争开始时定下的策略,眼见着便变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西夏人对猛火油有充分的认识——他们自己也有猛火油这种武器,也知道只有用沙土才能扑灭猛火油燃起的大火。然而,一天前宋军向西平府所发射的猛火油的数量,依然让叶悖麻以及所有西平府的军民感到震撼。
绝望的情绪彻底笼罩着整个灵州城。
秉常中规中矩的被梁乙埋迎接着,返回兴庆府,仿佛他不是从被幽禁的静州回来,而仅仅是出去打了一次猎。
“太尉。”王厚忽然打断李宪,“末将倒有一策,可期两全。”
……”
因为梁永能还是有底线的,禹藏花麻却是没有底线的。
尽管颁布了严酷的律令,但这出其不意的大火,仍然让城内陷入一片混乱当中。
李宪望着王厚,似乎颇有些意外。“王将军便舍得下兴庆府么?”
“黔首石城漠水边,
王厚笑着摇了摇头,道:“命里有来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李宪与王厚对禹藏花麻的确有点无可奈何。
他也不愿意相信。贺兰家的三儿子贺兰全是自己的好友,但几个时辰之前,是他亲手一箭射穿了贺兰全的喉咙。
但李宪与王厚明知道禹藏花麻是在玩弄政治手腕,一时半会却也无计可施。
李宪大营。
这是一个噩梦般的夜晚。
秉常望着兴庆府那熟悉的城墙,在心里暗暗想道。“贺兰家别的人呢?”
“然石越说得亦不算错,夏国一亡,西蕃确是不可不防。董毡老矣,然那个阿里骨,若不早为之备,终久必为后患。”李宪将石越的书信收起,起身走到一幅地图前,沉声道:“若果真如石越所言,党项败亡已是迟早之事,则灭夏之后,朝廷的确无法久驻大军,否则国帑空矣。”
石越的信虽然写得很文雅,却把事情说得很清楚。
叶悖麻现在所看到的,便是宋军这种疯狂攻击所造成的后果。
所以石越特意写信给李宪,委婉地表示,战局与开战时已经不同,李宪部是否继续向兴灵进兵,已经不如开战之初那么重要,并希望李宪能够“见机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