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再度交锋(4) - 新宋·大结局 - 阿越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新宋·大结局 >

第73章再度交锋(4)

第73章再度交锋(4)知道皇帝会很难取舍的石越并没有继续这个话题,他转移话题,向赵顼继续说起新法的利弊,他细细的列出王安石的种种法令,告诉赵顼农田水利法虽然暂时繁琐,却是善政,终有一天国家要从此得利,但也必须禁止胡乱修筑水利设施;而置将法、削减禁军人数,也是值得肯定的。保马法和保甲法利弊难知,不过施行的地方有限,只要谨慎,不至于成为大害。市易法却是没有半点好处,祸害无穷,完全应当废除……他做中书检正官已有年头,许多数据说来相当的详细,赵顼一边问,他一边答,君臣二人细细推敲,竟然完全忘了时间之流逝。

“朕让王安石详查吕嘉问市易司之事,到现在亦无下文。市易法苦民,朕已深知,此法定要废除。”赵顼轻咬碎牙,抿嘴说道。

石越却知道事情不可能如此简单,从容说道:“陛下,市易法是必须废,但又不能废。”

赵顼不由一怔,这说法也太自相矛盾了,“怎生是必须废,又不能废?”

“市易法扰民又无益于国家,自然要废除。但是微臣请问陛下,如果废除市易法,王丞相会有什么反应?”

“这……”赵顼真被问住了,王安石十有八九,是要闹辞职的。

石越知道赵顼没办法把话说出来,便继续说道:“王丞相变法,把令行禁止看得很重要,他很在意新法的威信。如果市易法被废除了,就会给反对变法者以鼓励,他们会更加努力的攻击其余法令。这就是王丞相最大的心病。他明知道市易法种种弊病,却也没有办法回头,因为他怕一个口子缺了,洪水会冲跨整座大堤。而陛下若废止市易法,更会让人错误的以为陛下不再信任王丞相,王丞相到时候,只怕不安其位。”

“蓝震元悄悄告诉我,道皇上和石越在琼林苑谈了整整一天,所有的内侍都被赶得远远的,多半是在说什么机密要事。”蓝震元和王安石、吕惠卿都保持着“良好”的私人交往。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吕惠卿笑问:“履善,有何事急着要见我。”

吕惠卿有些不耐烦了:“又有何事?”

石越这才知道自己糊涂了,皇帝又哪里能知道蔡卞、唐棣?当下又在皇帝跟前,大赞这两人的能力,对于沈括,更是赞不绝口:“……至于沈括,臣以为他在这方面的才华,无人可及,若是不用,实是国家的损失……”

“哦,卿试为朕言之。”赵顼大感兴趣。

“哦,卿可一一说来。”对于军器,皇帝一向很关心。

吕升卿这才放下心来,准备出去。

颁行一年的市易法,就这样死在了琼林苑的围棋案前。

“何事?”吕惠卿没有抬头,只是温和问道。

“快请他进来。”吕惠卿转过身来,吩咐道。

吕惠卿对于新法并没有很大的执着,但是他已经走到了新法的战车之上,现在下车也来不及了,何况正是新法与王安石,给了他今天的地位与声望。

“知道了。”吕惠卿不动声色的应道。

“这却是老成谋国之言。若一下子全部改革,朕确有不放心之处。然卿所说蔡卞、唐棣又是何人?起用沈括,亦颇有为难处。”

石越笑了笑,说道:“正是。微臣亲眼看了那场比赛,飞骑队的确马术精纯。除此之外,臣最喜欢看的,便是射箭。”

“陈元凤求见。”吕升卿对于陈元凤,无好感也没无恶感,但是他知道自己这个大哥很看重此人。

“快快说来。”

吕惠卿重新把目光投到那张宣纸上,自言自语的低声说道:“石越,这次你又有什么应手呢?”

“哦,结果如何?是谁技压群雄?”赵顼也挺喜欢这些轻松的话题。

“这的确是好办法。”赵顼点了点头。

赵顼默然无语,这种事他也是有过亲身体验的,有一次他去军器监,即兴抽查,三张弩竟然全部不合格。

更何况,年轻的皇帝是想要变法的——这一点是吕惠卿坚持变法的唯一原因。

吕升卿不易觉察的撇撇嘴,连忙出去把陈元凤请了进来。

赵顼听得频频点头,展眉笑道:“好办法,好办法。”石越心中不禁有些得意,这一次他是一举多得,一方面分了吕惠卿一大半的权,一方面又改革了兵器生产制度,如果成功,将来还能把这个经验用到钢铁行业。可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说道:“臣的想法尚不止于此,军器监现在的生产能力有限,臣以为很多基本的原料,以及实现标准化后一些不关键的配件,还有诸如寒衣这样的军用品,日后都可以制定规格要求后,或由自己生产,或由军器监向民间采购。可以让民间作坊公开竞争,择其价美物廉者,如此计算成本,比朝廷自己生产要节约得多。还可与民间均分其利,而朝廷又可从中抽取商税。”

石越笑道:“臣倒有一个方法。”

陈元凤脸上的红潮还没有褪尽,显然是刚从兴奋中舒缓过来不久。

石越摇了摇头,苦笑道:“臣没有看最后的比赛,因为在分组赛中,有件事让臣忧心忡忡:射箭比赛用的弓弩,全部是从军器监租来的,比赛过程中,拉坏的弓有十张,弩有七张。有一场比赛,居然三张弓同时被拉坏,这种事如果在战场上出现,后果不堪设想。别的姑且不论,对军心士气的打击,便不可等闲视之。”

“哥……”吕升卿欲言又止。

“权相为害,君不能保其位。”赵顼毫不犹豫的说道。

仿佛知道自己弟弟要说什么,吕惠卿淡淡的说道:“你不用担心,皇上见石越,必定是问市易法的事情,大约也会问问新法好坏,不关我们的事。”

“陛下可以罢免吕嘉问,将市易司划归三司或者开封府,然后不派官员主持,或者由三司派个小官,密令曾布市易司的任务是在两年内收回借出的本钱,不再进货卖货,如此市易法不废而废。等过两年,此事不再敏感,再彻底废掉市易司,为时也不算晚。”石越笑道。

“标准化?”赵顼有点不懂了。“臣做过提举胄案虞部事,又是兵礼房、工房检正官,对于军器监的弊端,臣思考过很久,终于有一得之愚,还请陛下裁断是否合理。”谦逊几句,石越开始描述他策划已久的军器监改革草案,“现在军器监的情况,是军器监之下,有各作坊,而各地又有都作监。但是无论从原料购买,到制造生产,到军器的检验,到发放军中,几乎一切权力,都集中在军器监手中。军器监既是政府的监管机构,又是生产机构。臣以为,所有的弊端,都是因此而生……”

皇帝的担心早在石越预料之中,石越马上顺着皇帝的话说道:“陛下,真要做一件事,其中总是困难重重的。但只要谨慎从事,纵有害处,也不用太担心,总有办法解决。而且,臣举荐几个人主持此事,必能克建其功。”

“正是如此。天下之事,事有大小,理则同一。故军器监之事,臣以为可如此处分:凡各作坊,全部独立,采制原料、生产等等,皆独立核算。虽然在军器监备案待查,但不归军器监管辖,反归工部管辖。军器监的作用,是管理兵器研究院,协同各作坊研制新的武器装备,同时派人进驻各作坊,监督生产,验收军器,制订标准化数据……”

赵顼听石越说完,思忖良久,点头赞道:“石卿所言,甚有见地。但是军器监改革,涉及到军器监、工部、各作坊,若无人主持其事,只怕未见其功,先见其害。”

8吕惠卿得到皇帝在琼林苑召见石越的密报之后,心里就隐隐有点不安。由魏泽宗掀开的口子,王安石虽然没有太放在心上,但吕惠卿却直觉得这件事不会那么平静的度过。

“哥。”刚走没多久的吕升卿又折了回来。

赵顼沉吟了一会,点头赞道:“好一个不废而废!的确是两全之策。”

冷笑数声,他终于再次提起笔来,把四个名字涂成一团,扔进废纸篓中。

“唐太宗分中书、门下,便是深得其要。”赵顼一生最佩服的,就是唐太宗。

“哥。”喜欢穿名贵的刺绣丝袍,身材矮小的吕升卿有点畏缩的叫道。对于自己的大哥,他有着天然的敬畏。

吕升卿小心应了一声,退了出去。

吕惠卿眯着眼睛审视着这四个名字,沉思不语……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