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你知道,你知道的!”长琴敏锐地发现了黎白安话里的暗示,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
他脖子上的监控环感受到他情绪的躁动,发出哔哔哔的警告声,绿色的指示灯变成了危险的橙色。
黎白安不置可否,转身离开。
沿着来时的走廊离开,其他房间里的人们都还在隔着玻璃交谈,她是结束得最早的。
可走到门口,安保人员拦住了她的去路。
“今天的探视还没有结束。我知道您和里面那位或许闹了不愉快,在我们这是常事,但是我希望您今天不要走。您应该明白今天这批犯人的探监机会有多么难得,能申请下来是有原因的。”安保人员顿了顿,“今天是监狱的后果教育日。”
后果教育是天庭号的特色教育,从幼儿园到养老院都要组织进行的人生必修课。顾名思义,让参与者了解做了某件事的后果。
对于幼儿园或儿童中心的小朋友来说,就是目睹或亲身模拟做了老师不让做的事情的后果,比如摸了滚烫的水会发生什么,眼睛直视太阳会发生什么之类的教育体验。
成年人呢,就是在人生的关键阶段做出不同的选择大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比如是否结婚、是否生育、选择不同类型的工作相应会过上怎样的生活。对老年人而言,则是选择继续生活和精神上载的区别,是否再认识新的朋友,还是缩小自己的朋友圈更快乐之类的。
而监狱里的后果教育更加直接,通常体验犯罪之后的刑罚。
黎白安本不想多事,但安保大哥教育这批犯人的决心非常坚定,劝了她好久,甚至大部分人都完成了探视,一起等着陪同教育,她才终于点头了。
探视时间正式结束后,他们被带到一个新的房间,这里有一条长长的传送带,上面有单排座位,另一边防爆玻璃。
他们做好之后,果不其然,犯人坐到了防爆玻璃的左边,那里的椅子上照样有手铐脚镣。
长琴已经恢复了往日衣冠禽兽的模样,即使穿着一身条格衫,也显得彬彬有礼。
他饶有兴趣地打量着传送带和椅子,在黎白安身边坐下,却不往她那边看上一眼,仿佛他们之间的不是透明玻璃,而是一堵隔着几个次元的墙。
传送带缓缓移动,所有座位向左侧旋转45度。
犯人那一侧的左边出现了大屏幕,屏幕距离他们只有五六米的距离,但屏幕尺寸十分巨大,足有20多米高,几乎充斥着整个空间,给人一种无处遁逃的压抑感。
现在探监者们相当于坐在犯人的斜后方,与犯人们一起观影。
“欢迎收看后果教育影片,本次影片内容针对严重违反规则的船员及其家属。观影过程中家属如有不适,请呼叫管理员,谨慎观影。犯人如有不适,请留在座位上,保持冷静。”温柔而冰冷的讲解声在黑暗中响起。
紧接着,屏幕骤然亮起,天庭号的各项必守规定依次出现在屏幕上。
电子音的讲解声响起,它详细介绍了每条规定的要求和违反它的处罚,被提及最多的处罚是流放、终生□□、驱逐出飞船和上载脑仓。
这4项处罚各自对应一个20分钟左右的纪录短片,生动地描述了一旦进入如此境地,生活会变得多么痛苦。
关于流放这一项,黎白安比较有发言权,她就是被流放到了虚拟星球。
视频中将虚拟星球描述成酒池肉林的吃人世界,所有的努力都会化为虚妄,会在欲望中慢慢摧毁原本的精神,即使回到飞船,也会容易变得精神失常。
而且如果一直没有做到悔罪和赎罪的要求,就要不断经历生老病死,体验人生的痛苦。
甚至最近有计划全面启动“人生支线”计划,要在虚拟世界里经历一次又一次地考验或死亡。
流放,充满了被不断被命运摆布的无力感,像双脚长期悬空,让人从心理上生出绝望。
黎白安砸了砸嘴,不得不说这个宣传片基本没有恶意歪曲,只是以偏概全而已,居然就有不小的影响力。
她注意到个别囚犯咬紧了后槽牙,以免自己露出恐惧的表情。
后面两个侧重孤独和死亡。
□□是失去自由,永久生活在10平米的卧室和被人监视的环境中。
驱逐出飞船就是字面意思,犯人会得到一艘一个人仓的探查艇,然后被“释放”到宇宙中,要么想办法在探查艇中活下去,要么短时间内在浩瀚宇宙寻找到一艘能被接纳的飞船,这两种情况的概率都小于千分之一,大多数犯人会在10天内永久死亡。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https:///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而脑仓综合了以上3点,失控、孤独和死亡。
天庭号的技术已经足以做到,仅保持船员的大脑存活,并将其大脑的思维意识连接到网络之上。
与普通的意识上载不同,犯人的意识一旦上传到脑仓后,身体便会被彻底销毁,其意识完全失去船员权利,成为系统中的数据,亦是廉价劳动力。
为了能直观展示犯人意识被剥削的程度,教育片引用了一些天庭号离开母星前的视频片段。
这段影像资料非常罕见,在此之前连黎白安也没有看到过。
母星的摧毁源于陨石撞击,科学家们早20年计算出了世界末日,并开始着手建造大型航天飞船。
所有资金涌向未来项目,那时掀起了全民太空热,无论是什么样的别墅豪车奢侈品,都不如一张飞向宇宙的船票。
母星联合政府提出不能用金钱衡量人的价值,那些大腹便便凭借投机和欺骗赚得大量资本的老板们进入生存领域很可能变得一无是处,对人类有益的人才有活下去的价值。
黎白安惊觉,原来在很早之前他们自称为人类,而并非神明或船员。
联合政府迟迟没有公布获得船票的标准,但民间分析总结出了两条路线,其一是过人的身体素质和野外生存能力,如运动员和猎人,其二是高级知识分子,如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学者和一部分管理人才,其三是手工艺人,如农民、木匠等不借助工业便能进行的工艺。
除了上述人才,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飞船的承载能力有限。
于是便开发出了“螺丝兵”。
在教育片中,这是第一批处于上传管理的人。
即仅保留这类人的头和脊椎,将其与不同的外骨骼相结合,营造出一支“永动军团”。
仅剩的这部分加上保护壳特别像老式灯泡,脑袋是灯罩,脊椎是下面的螺旋基座,因此被叫做“螺丝兵”。
因为螺丝兵失去了行动能力,他们的处境全部取决于长官,无法确定自己是休息还是工作。
随着陨石不断逼近,各类研发部门不再想着发期刊、考职称,一门心思做正经事,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科技升级,并且开发出了科研型人工智能。
同时人口的降低和多艘飞船的建成,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人类的焦虑,“螺丝兵”这种残酷的职业被彻底取消,联合政府赠与他们一套廉价的机械身体,但因为当时意识保留技术不完善,对大脑损伤极大,这批人的寿命很短,几乎都没有等到大型飞船升空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