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改革
康熙犹豫再三,不知是出于什么样得思考,到底是没把废太子得念头付诸于行动。但是对太子却不如以往那样得上心了。倒是对孩子们这段期间得表现很是满意,尤其是在和太子得相处上,康熙显得很欣慰。
太子得地位保住了,但很可能只是暂时得。以芸芸对康熙得了解,知道他心里得那根刺还没去掉,可能永远也不会去掉。
还是那句话————人心不足蛇吞象,太子就会甘于蛰伏吗?
“不争就是争”这是雍正谋取皇位得法宝。而芸芸对孩子们也只有一个要求,老实本分,认认真真的做好自己的分内的事。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其实这里面包含的意思有很多,不过芸芸不想解释的太明白。毕竟以后的路是要靠自己去闯,芸芸希望孩子们能自己领悟出来。没有这个本事和心计,那还是做个逍遥王爷的好。
当朝臣王公们松了口气,觉得乌云总算散去的时候。不甘寂寞的康熙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整顿。
康熙先是翻出了此次出征葛尔丹的事,命出征诸王大臣在朝阳门外听勘。虽然战争是打赢了,葛尔丹也擒获了,可是此次战争还是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军队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有些事是康熙想姑息也不能姑息的。
议政王公大臣,郡王鄂扎等奏福全在乌兰布通之战中的种种过失。康熙虽然和这个兄长感情很好,他又救了芸芸母子于危难。但一码归一码。康熙知道对待这种军政大事上是决不能徇私,只要有一次的徇私就可能使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威信崩塌,而且也会给后人留下不好的榜样。这种傻事康熙绝不会干。
他果断的下旨切责福全大误军机,并罚俸三年,撤去三左领。简亲王雅布罚俸三年,明珠等人俱罢议政,与阿密达,彭春等人各降四级留任。倒是大大嘉奖了火器营的战功。连带着对工部和香雪海工匠所也是狠狠的奖励了一番。
几家欢喜几家愁,各人都有失有得。公审并处置了葛尔丹及其党羽之后,康熙接下来得一个决定又再次掀起了一阵风波!
还是军队得问题,此次索额图得谋反让康熙至今还心有余悸。“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千古至理。康熙虽然没有明着说出过类似得话,但是这道理是一直扎根在他心中的。
虽然这次跟着叛乱的军队除了几个领头之人外,绝大多数的兵士都是不知道他们所要执行的任务具体是什么,对付的人是哪个,他们只管听上峰的命令行事,并没有资格过问其中的原因。可也正因为如此,才暴露出军队中的一些弊端。
在康熙看来,几个军队的首领撺戳在一起,就敢公然谋反,这要是全国带兵的武将都联合起来,他岂不是要让出皇位了。这种可怕的后果要想想就令康熙不寒而栗。
于是康熙借着处理此次叛乱的余温,先是下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减兵增饷,汰弱留强,严杜顶替之弊的政策,并对剩下来的所有士兵重新登记造册。那些调皮捣蛋,不服管教的兵痞自然也就夹杂在其中被提出去。而精简下来的老弱。朝廷会根据他们这些年的军工和籍贯发放一定量的银两和土地,放他们回家务农。
可是康熙出手的太是时机了,借口找的好,谁也不想和谋反挂上边不是,他们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了。
之后,康熙又来了一个更大的动作,他带领吏部和兵部的人,亲自参与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