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五个试点
开年后,第一次早朝的头一天下午,康熙紧急把一些朝廷重臣,各旗旗主,有代表性的宗室权贵传召进宫议事。这一议就是整整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他们才跟着康熙一起上朝。同来的还有裕亲王福全和柯友,刑进。
朝臣们不约而同的都是提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很怕康熙做出什么让他们措手不及的决定。
当着康熙的面,朝臣们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打探,大家纷纷用眼睛的余光扫射着这些大佬们,试图从他们的神色里分辨个一二。好能提前有所准备。可是这些人全部都是面无表情,从面上根本就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就在大家急得抓耳挠腮时。“有事早奏,无事退朝”的声音响了起来。
户部尚书伊桑阿首先站出来汇报起了上一年的税收和财政状况。
康熙听得十分仔细,不时还会问上一问。
伊桑阿汇报完了之后,又从怀里掏出一本奏折,恭恭敬敬的呈了上去。康熙装模作样的看完之后,就让李德全当堂宣读出来。
这份奏折让朝臣们一片大哗,反观那些头一天被康熙宣进宫的大佬们却是一派从容。
这时候康熙说话了“好了,各位爱卿有什么意见,都说说吧。”
福全首先站出来说道:“财税系国之命脉,伊桑阿大人之策确实老成谋国,臣恳请皇上准奏。”
福全说完,呼啦一下子又站出来一大群人跟着附议。大伙仔细一看,好吗?昨天被康熙叫进宫的人那些人,一个不落的全都跑出来摇旗呐喊了。
要说这新的政策确实损害了朝臣权贵们的利益。可是现在毕竟属于清朝早期。满人才入关三十多年,各个官僚地主集团还没有做大。一些生意土地之类的规模也不能和几十年之前相比。所以,尽管有阻力,但是也不是太大。又有康熙雷厉风行,令人眼花缭乱的运作。一批可以左右政局的大佬被康熙连削带打,又许以种种好处,事先统一了意见。
这件事情本来困难重重的就这样成功了。当然这只是一小步,接下来的具体实施才是关键。
这次的财税改革,康熙计划的很周密,具体实施时也是相当慎重。他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而是挑选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地区来做试点。
五个新的财税示范区经过一番讨论也很快被确定下来。由北到南分别是:“吉林,京津,江浙,四川,广东。
这五个地区也不是随便选的,是经过了仔细的考虑和推敲的,都是极具代表性的。
吉林在关外,是满人的老家。那里的土地都是被满人圈占的,对待自己的族人,康熙是宽待的。但是在政策的制定上康熙却绝不含糊,除了祖宗定下的,不可破除的规矩外,必须全国一盘棋,这样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康熙深明此点,所以吉林作为东三省面积最小的地区被选了出来。
京津作为首府,自然要走在全国的前列。所有的改革都将从这里开始,京津中选毋庸置疑。
江浙地区目前是大清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当仁不让。何况这里还有“浙商”这个全国最大的商人团体,以及为数众多的地主。
四川是全国农业人口最多的地区。无农不稳,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民永远是一个国家的基石。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历数中国两千多的历史,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不计其数。能推翻一个王朝的永远都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农民。因此任何的一项改革,只要涉及到农民就必须慎重对待。
最后一个广东,在选择时争议是最大的,本来这个地方应该是最大没有争议的,因为这里还没有像后世那样,是中国经济和开放的窗口。在朝臣们看来这里是纯粹的穷乡僻壤,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蛮子。就连两广总督也是八大总督排名最末的。朝臣权贵们在这里也没有多少利益。没有利益就没有争执,所以选择这里他们是乐见的。
而康熙之所以选这里,是因为广东紧邻东南亚,占闽、粤、江、浙四海关之一的粤。财税改革其中之一就是关税改革,当然要选择我个试点了。可是让朝臣们没有想到的是,还透露出要加强海外贸易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