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怪异这种矛盾让他无所适从。 - 华服之下 - 山间人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华服之下 >

第105章怪异这种矛盾让他无所适从。

第105章怪异这种矛盾让他无所适从。

“傅大人以为妾还想说什么?”

云英走近一步,看着傅彦泽因为上次在宴后看到的情形而明显受到打击的样子,心中有那么一瞬间感到解气。

可也只是那一瞬,很快,那种解气的感觉便消失了,变成淡淡的惆怅。

“娘子要我亲眼看到……那样的场景,不就是要让我知晓,我先前所想,都是假的?”傅彦泽沉着脸,看似有气性,对她的所作所为极是不赞同,可那股气性底下,却有一股掩不住的灰败,“如今娘子已如愿了,应当没什么要说的才是,若是想看我的笑话,娘子只管笑便是。”

到底是个才十八的少年郎君啊。从许州的农户出来,在这之前,他所见过的官职最高者,应当也就是知府罢了。如京都这般遍地王侯、处处富贵的景象,实在会让人眼花缭乱。

若非他算是个心性坚定之人,只怕早已在这样堆金积玉的繁华里迷失了自我。

云英心底轻叹一声,不知怎么,就想到了当初陡然发现太子真面目的自己。

其实她的年岁与傅彦泽相当,并无多少年长的优势,更没读过像他那样多的书,只不过是因为从小在京都长大,在城阳侯府长大,对这些“大人物”的期待更少一些而已。

当初太子救了她,带她入宫,给她忠告,她也曾真心感激——哪怕到今日,这种感激都不曾完全消失。

太子表里不一,心机深沉又如何?人人都不过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行事,他也不例外。

“妾为何要笑傅大人?”她摇了摇头,看着他灰败的面色,轻声说,“妾不过是想让傅大人明白,许多人和事,都不是非黑即白,大人是读书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样的道理,大人定比妾更明白。”

云英说话的时候,眼神平静,表情淡然,除了最初那一瞬间的恍惚外,没有半点嘲讽之意。

这样的反应,完全出乎傅彦泽的意料。

他不由皱眉看着她,不明白她到底有什么用意。

“道理浅显,只是落到实处,多少令人失望……”

“妾听闻,大人还在许州时,曾写过一篇名为《时政论》的文章,正是因为此篇,让大人名声大噪,其中,便已提到圣上与东宫之言,可那时,大人不曾入京,更不曾见过殿下,为何竟能写出那样的文章来?”

傅彦泽愣住了。

《时政论》是近一年之前写就的文章了,那时,他连乡试都还未参加,只凭着一腔赤诚的热血,便写了那篇文章,恰好被书塾的先生们看到,一时大为赞叹,这才传扬出去。

那时的他,为何会坚定地支持太子?

因为照千百年来的礼法,如今的太子就是正统,无关其他!

太子没有犯过不堪担储君大人的错,不该因为圣上私心的偏爱,而冒着动摇大周国本的风险改立太子。

这是他最初选择站在东宫这一边的原因——身为读书人,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应当是为了江山社稷、黎民百姓才对。

只是他后来听说了太多对太子的赞美之词,又亲见其行止,仿佛当真如传言一般,是个端方君子,才渐渐模糊了自己的初衷。

如今,再让他选择,仍旧站在东宫这一边,却不再是为了太子,而是一种对于现实和局势的妥协。

渐渐的,他面上的那股灰败之色消失许多,虽再没有最初的意气,却已多了一分坚定。

云英看到他的细微变化,便知道他听懂了自己的话。

不过,那双清澈眼里的疑惑和戒备仍旧没有消失。

“娘子为何要与我说这些?”

自入京都后,他已见过不少人情冷暖之事,尤其是他中榜之后,那颇有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架势,更让他明白人心莫测的道理,如今与这女子非亲非故,自己之前更是对她屡有猜忌,她为何还会对自己说这样的话?

云英笑了笑,坦然回答:“妾自然也是为了自己。大人将来教导皇孙,可千万别在皇孙面前提妾的不是,毕竟妾是皇孙的乳母,日后一身荣辱,皆仰赖皇孙照拂。”

原来竟是为了这个。

傅彦泽心底一阵怪异。

方才,他几乎就要以为自己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正要感到惭愧,却又听她说,一切都是出于自私的目的。

若当真是小人,她的坦荡着实令人汗颜,若说是君子,又实在算不上。

这种矛盾让他无所适从。

“娘子多虑了,”他难得也想为自己辩解,“即便娘子不做这些,我也绝不会在旁人面前多发一言。”

云英没再接话,只是冲他行了一礼,便转身继续朝宫门的方向行去。

傅彦泽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忽然发现她今日还带着小小的行囊,似乎不是像往常那般,只是出宫去探望孩子,倒像是要搬出去似的。

难道,太子令她出宫了?

外头的那些传言,他也听说了,在这个时候出宫,实在让他心里有说不出的别扭。

-

回宫的消息提前送到了城阳侯府,那位新来的冯管事殷勤地派了人等在宫门外,要接新主人回府。

这一回,云英毫不推辞,直接登上马车,往殷大娘的住处去,接心心念念的阿猊一道回家。

都是早就得了知会的,殷大娘也已把阿猊的东西统统收拾好,放在屋门边上,等云英到了,不必忙活,就能带着孩子离开。

只是,她到底照顾了一年的光景,看着才刚会走不久的孩子,着实有些舍不得,不知不觉中,竟有些眼泪汪汪。

“哎,这么小的孩子,如今可算能和阿娘在一起了。”她嘴里这么说,手上却忍不住又替阿猊将衣上的褶皱仔细抚平。

“这些日子,多亏您的照拂,阿猊才能长得这样好,日后,妾会常常带阿猊回来,您若是愿意,也常去侯府小住才好。”

二人也算熟悉,这些话皆出自真心,一时都有些泪眼朦胧的样子。

离开的时候,云英收到了萧琰派人送来的信。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