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缝隙有一道清瘦的身影快速隐入黑暗中…… - 华服之下 - 山间人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华服之下 >

第103章缝隙有一道清瘦的身影快速隐入黑暗中……

第103章缝隙有一道清瘦的身影快速隐入黑暗中……

外头下着雨,欢宴便直接设在了殿内。

东宫的夜宴与皇宫中圣上亲设的夜宴自不相同,除了宾客更少,全是东宫属臣之外,规矩也更少些。

太子平日不纵声色,私设的宴上,也很少见供众人取乐的舞姬伶人,至多便如今日这般,请了教坊司的乐师们,居殿中奏乐,以助酒兴。

也难怪东宫僚属们对太子那样死心塌地,在这样的场合里,他几乎不给众人设规矩,闲谈饮酒,俱可趁兴,若有话直谏,亦不必有所顾忌。

今夜,就连一向已很少再赴私宴的齐慎也来了。

那一身紫色官袍,与金玉腰带,象征着文武官员们之中的至高权柄,即便在这样的场合中,仍旧十分显眼。

他手捧酒杯,与太子平坐,两人身侧依次又坐了好几人,你一言、我一语,似乎正在说着什么人人都有兴趣的事,众人神情和缓,姿态放松,俨然气氛不错。

云英远远看见,就觉今日的齐慎看来比往常都更随和一些。

她入东宫后,鲜少有机会见到这位大名鼎鼎的左相。一来,他年岁渐长,平日深居简出,二来,太子为表尊敬,时常亲自出宫,登门拜访,而不召其前来。

这个堪称天下士子心中标杆与楷模的股肱文臣,大多时候,哪怕在宫中欢宴上,也多是不茍言笑的样子,而到了朝堂上,一旦他开口,哪怕说出的是令圣上不快的话,圣上也不得不给他三分薄面,听他说完,仔细考量。

文臣的影响力,在他的身上几乎达到极致。

而这样的人物,眼下正含着极淡的微笑,听着旁边的一位绿袍年轻人说文章。

“立意与文辞俱佳,如此犀利的笔锋与见解,若非今日亲眼所见,老夫当以为,是个已历经世事的中年文士所写,没想到竟出自从光之手。”

云英带着皇孙走近时,便听到齐慎这般夸赞。

那绿袍年轻人背对着她,脊骨挺得笔直,即便坐着,也有如青松,开口说话时,更是带着一种少年人独有的低沉嗓音。

“不敢当齐公谬赞,此篇乃下官两年前所作,去岁入京后,初见京中百姓,与下官从前在州郡乡间所见,更大不相同,方知从前见识浅陋,想起此篇,又数度增删,方是今日齐公所见篇章。”

果然是傅彦泽,他竟这么快就得到了齐慎的赏识,想来,其中除了太子的引荐,更多的,是他掩饰不住的满腹才华使然。

“从光”,几乎不用解释,云英的脑海里便自发浮现出这两个字。

果然很符合他那一身浩然正气的样子。

她只看了一眼,便牵着皇孙沿旁边的长廊从他们的坐席处绕过,来到太子身后不远处,等候他的安排。

王保很快在萧元琮耳边提醒一句。

萧元琮回过头来,看到牵着孩子含笑站在灯下的云英,本就温润的眉眼间不禁露出一丝细微的暖意。

“阿溶,过来。”话是对皇孙说的,他那一双映着流溢灯光的眼睛却看着她。

“爹!”皇孙自然地放开云英的手,欢快地奔至父亲的榻边,倚在父亲身侧,再回头对上云英的眼神,又立刻明白过来,当即双手交握身前,冲众人行了一礼。

这副活泼又不失乖巧知礼的样子,令僚属们十分喜爱。

就连傅彦泽都忍不住多看了一眼。

他素来观察细致入微,瞧皇孙方才的反应,当是得了乳母的提醒,才想起要给众人见礼。

先前在恩荣宴上,他虽也见过皇孙一面,可那一回,皇孙多是由一名内监带着,教他以为,平日皇孙的教导与抚养,多是内官负责,乳母便只喂养即可。

今日再看,皇孙对乳母的亲近与依恋,竟远超先前那几名内官。

幸好,那个女人将皇孙教养得知礼守礼。

他从前在书塾中帮先生教过不少刚开蒙的幼儿,入京后,又给两个小儿讲过课,很是知晓要让这些孩子听从教导有多难,诚然皇孙是龙子凤孙,天资不俗,但背后定然也少不了许多功夫。

只是不知她是当真悉心教导皇孙,还是只学会了这套表面功夫,别让皇孙也染上她那一身小人的毛病才好。

就在他即将收回视线之际,那个原本只是乖顺地等在太子身后角落中的女人,仿佛有所察觉一般,突然擡起头,朝他的方向扫来一眼。

两人的视线就这样猝不及防地在半空中交汇,然后,在所有人都没有察觉的时候,又飞快地各自挪开。

“皇孙还这么小,就这般知礼,已是十分不易,殿下还要将其召来,听臣等说这些枯燥无趣的道理,真是令臣等惭愧万分。”

底下有年长一些的臣子说笑,萧元琮摇头:“与孩童而言,兴许枯燥乏味,但诸位所言,于国于家,都是大有裨益之言,阿溶身为孤的孩子,已享万民景仰,自不能再如寻常小儿一般。”

他的这一番话,听得臣子们又敬又叹,齐慎笑道:“殿下有此心,是万民之福,不过,皇孙也到底年幼,只管听着便是,别的便不必再有苛求了。”

“老师说得是。”萧元琮没有坚持,只是吩咐人给皇孙送些吃的来,示意云英带着他在后面用饭。

“今日,西北前线送来最新战报,氐羌联军终于彻底偃旗息鼓,不但撤军投降,还将从前划下的部族边界,又往后撤退一百里,往后至少十年,此二族当不敢再犯我大周了!”

底下年轻的黄袍官员中,也不知是谁,忽然提到了西北的战事。

这是自年后的几场大捷之后,京都城中便甚少谈论到的一个话题。

这一两月里,大战早已进入相持阶段,氐羌二族没能在大周边境军手底下抢到多少物资和城池,始终心有不甘,没有及时撤退,而是一直驻扎在边境线上,抱着最后的希望,想背水一战。

而终于,最后的一战中,大周将士们鼓足所有气势,以誓死不肯退让半寸的决心,将这些蛮夷外族驱赶出大周的土地。

一直低头看着皇孙的云英,在听到“西北”二字时,还是忍不住擡头细听。

“是啊!年前战事那样紧张,如今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此番咱们靳小将军可是立了大功!”

“不错,听闻小将军两次带骑兵深入大漠腹地,追击羌人余部,还打过数次先锋,上月,甚至直接生擒了羌人一部族首领的王子,当真是英勇无匹!”

一时间,殿中一片赞叹之声。

云英忍不住想,远在塞外的靳昭,如今该是什么样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