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称帝,大结局
许都之中,刘协看着公孙续,他心中在颤抖,眼前的公孙续对他,甚至还不如曹操。而如今所有人都纷纷提议让公孙续做丞相。
刘协无奈的说道:“爱卿既救我于水火,又扫清了北方,中原与西凉的危难,如此功劳,为相才能协助朕治理好这天下!”
公孙续假装惭愧的说道:“臣让陛下如此受罪,臣怎能领下丞相之位?”
面对刘协其实公孙续没有任何敬意,礼仪上更是随意,这让刘协回想起了迁往许都之后面对曹操的感觉。
刘协叹口气再次违心的说道:“爱卿,劳苦功高,平定了四方叛乱,理应为丞相,有何不可?”
“正是!”贾诩带头高声说道,“您就领了丞相之职吧?!此乃顺应天道之理!”
众将士纷纷力劝公孙续:“此乃圣意!圣意不可违!”
郭嘉一脸生无可恋,不过他还是相信了,他一直以为公孙续打仗很厉害。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董寿与伏完在此时还没有死,不过也快了。
仔细想想确实对郭嘉来说有些委屈了,但没办法,谁让郭嘉太好用了呢?
郭嘉走了,上哪去找没有士族背景能力又强又听话又忠诚的臣子?
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如今的公孙续就是正统,公孙续可以大汉皇帝的名义招纳天下贤士。
“扫清游牧民族,给他们两个选择要么迁入我大汉内地服从教化为民,要么杀之”接着公孙续又说道。
公孙续懒得和他们口舌之争,董寿和伏完大声吵吵着却被士兵拦在外面。
公孙续想要继续培养鞠义,另一方面,朱雀军团的鸳鸯阵也非常适合在各种复杂地形下进行作战。
刘表在神鹰军团攻势下,很快落入下风,魏延被蔡瑁逼反之后,主动开城门投降,而黄忠与关羽大战后,归顺朝廷。
不过公孙续不打算亲自征讨他们,因为大后方有更多事情让公孙续来做。
如今锦衣卫已成气候,制造一个罪名还不容易吗?只不过司马家一直很小心,看上去才难对付而已。
然而这些年他才发现公孙续治理天下也有各种奇妙的想法,就比如内阁制解决了相权过大的问题,科举解决了士族门阀的垄断。
没多久鞠义依靠着公孙续奖赏的秘籍,神器还有良驹斩杀多将,虽因为练习时间短惜败于张任,却也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接下来的几年之中,各个军团被命令扫清不服从的诸侯。
郭嘉一脸崩溃道:“陛下,您就不能好好的结一次婚吗?我知道您有很多好点子,但是能不能让臣休息一天?”
荆州有黄忠魏延等人,但并没有一个合格的军师,关羽和张飞就已经足够收拾他们了。
那些聚集在一起想搞事的游牧民族,第二天便会通通神秘失踪。
接着公孙续又说道:“神鹰军团!设神鹰将军,关羽担任前往荆州接管当地的军务!命刘表来朝觐见天子,若刘表不服!视之为叛逆!”
不过接下来荆州和益州会稍微复杂,公孙续不可能直接打,毕竟两个人都是皇室宗亲,因此必须要有合适看上去合适的借口。
只不过这种不干净的事情,到时候是需要由锦衣卫来做。
“唉…你以为我为什么敢放心留你?你就是留下来走个过度,然后引出那些不听话的家伙的”公孙续可惜道,“陛下,您应该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了吧?”
公孙续严肃的看着郭嘉:“那可不行,你现在可是朕的首辅大学士,既受皇恩岂能不报?”
“唉…上次伐高句丽,你也是这么说的。”郭嘉哀叹道
“咳咳”公孙续尴尬咳嗽,“那就等把科举这事儿落实了就好,跟你说这方法好,能有一大群韭……啊不,有为青年!”
无论司马懿和郭嘉智商谁高,但郭嘉才是代表皇权可以决定司马懿生死的。
而在大草原上,马超和赵云威震游牧民族,许多游牧民族被命令内迁往大汉补充劳力。
当出去的那一刻,公孙续不在是丞相,而是皇帝。
郭嘉突然觉得自己这辈子最错误决定就是在公孙续身边当谋士,因为本以为天下太平就可以高枕无忧的享受了,结果公孙续搞出了内阁取代丞相这个职位。
十年之后,董承和伏完还是发动了叛乱,只不过叛乱一开始就被公孙续知道。
赵云和马超看着公孙续,期待着公孙续的命令。
就在公孙续把所有事情吩咐完的时候,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了起来。不过公孙续已经习惯了这种事情,因此并没有在大婚开始之前就去庆祝,而是在书房里和郭嘉处理政务。
公孙续沉吟片刻说道:“奉孝,你要是能把司马家,至少整死那个司马懿,我就批准荀家可入朝为官!”
如今江东都是一群小诸侯,只要孙策一用力,他们就会输,而且如今公孙续以天子名义,想必接下来会更顺利。
郭嘉眼前一亮说道:“谢陛下!”
关羽恭敬的说道:“幸不辱命!”
“对了,荀家已经按照陛下要求交出了所有土地和一半的钱财,您可否…”郭嘉小心翼翼问道,对于荀彧这个老朋友,郭嘉不希望他太惨。
公元210年,刘协禅让皇位,公孙续拒绝三次,最终无奈接受,改国号为华。
朱雀军团的入川作战,起初并不顺利,直到田豫与张松法正等人接触,得到西蜀地形图,才所改善。
当公孙续面无表情的走进寝宫里看着害怕的刘协时,他问道:“陛下何故造反?”
公孙续最终一脸惭愧的说道:“如此陛下,臣便愧领了!”
如今公孙续面对的局势,可远比曹操更好,公孙续已然是一家独大,唯有刘表和刘璋两个人或许会稍微麻烦一些。
刘协已经说不出话了,他不敢相信自己身边的亲信,居然也是公孙续的锦衣卫,他一直以为锦衣卫就只是仪仗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