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曹操:生子当如公孙续
此时天下人都已经知道了公孙续灭了袁绍,消息也迅速的传到了许都。当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曹操只感到极其不可思议道:“袁绍死了?!”
此时的曹操和袁绍两个势力之间,还没有彻底决裂,甚至互相之间都有来往。
主要由于曹操和袁绍目前为止没有利益纠纷,并且二人更是私交甚笃,属于年轻时候一起胡闹过,还一起扛过枪的关系…
甚至据说世说新语里还记载,曹操和袁绍在年轻时候十分顽劣,两个人曾一起去抢别人家的新娘。
“孟德!你发话吧!我愿率领军队拿了那公孙续的人头!”夏侯惇自然是知道曹操与袁绍关系有多亲密,当下就请求出战。
然而曹操只是摇摇头看着自己的谋士们问道:“你们怎么看?”
显然曹操这样的态度很明显,意思就是不打算把开战作为第一个选项。
曹操即便有想法,也只能压下来了,不过其实荀攸和荀彧的话,也正是他如今想的。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如此,这公孙续必须交好,而且还得重礼交好”曹操坚定了这个想法。
这人正是荀攸,常被人评价外愚内智,可他却是曹操如今不可或缺的谋主。
当看到刘协之后,曹操没有任何恭敬只是正色说道:“臣启奏陛下,蓟侯公孙瓒之子公孙续,先后大破匈奴的左贤王刘豹与匈奴单于呼厨泉。
当年荀彧和郭嘉一样,一眼就看出袁绍不值得效忠,于是就来到了曹操这里。
荀彧能一眼看破袁绍,自然也能看破公孙瓒,公孙瓒甚至从不在荀彧的考虑范围之内。
在这天下的权力面前两个人的关系破裂是注定的,想清楚了这点之后,曹操最终只是叹口气道:
“生子当如公孙续啊!”
因为他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甚至死之前还曾写下奇策十二计,只可惜没被整理完就因为钟繇的死而失传了。
曹操也感叹道:“在这公孙续收编黑山军之前,我们都认定公孙瓒一定会输给袁绍。
曹操想了想点点头说道:“冀州刺史吗?也好!”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现在荀彧和荀攸二人,都分别从战略和战术层次得出了绝不能立刻与公孙续有冲突的答案。
这恰到好处的礼物,又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又能让公孙续满意,曹操认为简直太合适不过了。
谁没想到,他生了一个好儿子公孙续居然凭借一己之力,创下了如此奇迹!”
反正冀州现在的实际控制权在公孙续手上,曹操送这么一个礼物,相当于官方认可了公孙续的对冀州的管理罢了。
如果公孙续知道曹操对自己的评价,估计会吐血,因为历史上被这么评价的孙权,公孙续可并不喜欢他。
荀彧也建言说道:“主公此时我们四面环敌,有吕布袁术这样的饿狼在,绝不能再与公孙军交恶。”在夏侯惇心里,自己好朋友被杀了,自然就要带军队过去宰了他,可是为什么曹操反而夸起来了?
荀彧轻笑道:“原本那公孙瓒只是老兵而已,能偏安一隅却也无法逐鹿天下。”
此人颇具卫青霍去病之风,请求陛下封其为冀州刺史之职位”
曹操还记得不久之前,他与荀彧,荀攸等人讨论北方的局势,几乎所有人都一致认定公孙瓒必亡。
袁绍迟早会逐鹿中原,只是或早或晚的问题,而曹操也绝不愿意屈居于人下,更不会对袁绍俯首称臣。
这显现出来的能力过于可怕了,甚至曹操都感到忌惮无比。
即便公孙瓒取得了几次胜利,也只是拖延输掉的时间,然而直到公孙续出现,以一己之力逆转了所有人的推测。
一旁长相憨厚的中年文人笑着说道:“公孙军势头正猛,我等不可争锋。”
荀彧提议道:“主公不如就借此机会,请求陛下封那公孙续做冀州刺史吧?”
荀彧人称王佐之才,被曹操认为堪比张良的人,他是曹操如今智囊团里最具备战略头脑的人。
作为一个挟天子的枭雄,曹操虽然没有夺皇位的心,却也有成为权臣牢牢控制皇帝的野心。
于是结束议事之后,曹操立刻进入了许都的皇宫之中。
“如今我们该如何?”曹操问道。
前往皇宫中,周围的人几乎都是要低头踱着碎步往前,而曹操却是直接快步走进了刘协的宫殿里。
通常来说在内政和战略上曹操会问荀彧,而在战场上遇到问题会问荀攸。
夏侯惇一听迷茫了问道:“孟德此言何意?”
目前为止最可怕的还是这个公孙续,对于曹操来说这人太捉摸不透了,要知道几乎所有诸侯性格和能力,曹操都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众臣之中最为引人关注的自然是荀彧,他的态度一如既往的平淡如水,行为举止却不失礼节的说道:
“主公,对于您而言,统一北方的袁绍和如今的公孙续,又会有什么区别?”
可这公孙续此前过于低调,只听说文才不错,却突然之间几乎就是独自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军队,瞬间扭转了败局。
而荀彧也是无愧他的智慧,几乎一语就道破了问题的本质,曹操和袁绍虽然友谊很深,然而若是袁绍统一北方后,袁绍还会顾忌二人的友谊吗?
听到颇具卫青霍去病之风,刘协感觉很羡慕,自然是羡慕当年的汉武帝,那个武德充沛皇帝大权独揽的时代。
刘协甚至想着,若自己也有这样一位将军,怎还会落得如此下场?
刘协再看向曹操,此时的曹操还戴着佩剑,对他几乎从礼节上就已经开始不敬。
可以说现在曹操就是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甚至剑履上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