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哥
王三哥
王皓回到家的时候,天色已晚,原想着苏小麦应该已经吃过饭,没想到却见书房灯火通明。
王皓在家里的书房是和苏小麦分开的,毕竟他手中的一些东西不方便放在县衙,也要小心被外人看到。
苏小麦手里的东西比较杂乱,偶尔还会突发奇想,做些别的,干脆就给自己也弄了间书房。
此时苏小麦的书房就亮着灯,王皓冲外面值守的人摆摆手,不让他们惊动屋子里的人,好奇的走进去。
书房内,桌子上乱七八糟放了不少纸张,王皓看过去,上面写的基本就是宝安县那些土霸王的基本情况。
他好奇的问,“怎么突然摆弄起这些了?是有哪里不对?”
苏小麦点头,从王皓走后,她就一直在考虑这件事,王五给她说起矿银的事时,她就觉得有些问题,所以才将整个宝安县各个家族的情况列出来,意图从中找出让自己觉得不对的点。
王皓也跟着看了一遍,可惜一时半会看不出什么名堂,眼看天色已经彻底暗了,当下拉着苏小麦的手,“还是先吃饭吧,既然现在想不出来,没必要逼迫自己。”
苏小麦揉揉手腕,“嗯。”她放下手中的纸张,“我总觉得这里面还有事情,王家未免太大胆了,说来说去他不过是一个小县城的土霸王,怎么敢私采矿山。”
王皓大乐,“你啊你,只记得王家占了县里大半官吏,却忘了他们家还是商人,家中子弟经商。”
拉着苏小麦往外走,吩咐人上饭菜,这才道,“商人重利,你觉得严重,对方可能并不放在心里,五年前,雍州城怀永河泛滥,沿河两地数县受灾,数万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当地商户趁机提高粮价。”
王皓的脸色肃穆起来,想起他在翰林院翻看邸报,看到这件事的愤怒和无能为力。
“百姓本就遭灾,哪里还有钱,又有当地大户趁机买卖家奴,当地县令不敢上报灾情或直接出事,数万百姓,两月之间,除了少数人,大多为了生机,自卖自身。
最后是几个不甘心的读书人,带着不愿为奴的十几个百姓进京告状,事情才闹大。
朝廷派人去查,却查不出那些被买的百姓身在何处,大多都已经转手又卖掉,就算没有卖掉的,朝廷也没有办法,双方都是自愿的,还在衙门上了奴籍,且牵涉了一城十几户富商。
看似十几户富商却和整个雍州城上上下下的官员都有牵连,除非朝廷想大动雍州,否则就拿这些富商没有办法。最后给出的结果也不过是处置了几个县令罢了,那些百姓不是远离故土,就是一辈子都成了别人的奴才,连子孙后辈都是如此。”
王皓吐了口气,想让心情别那么沉重,“商人重利,只要有利益,就没有他们不敢干的事情,哄擡粮价,趁灾乱发财是他们经常做的事情。”
他以前不是很理解朝廷为什么对商人打压那么厉害,后来进了翰林,又有师兄提点才慢慢明白。
怜惜百姓,有情有义的商人只是少数,更多的人为了利益连国家都敢卖,更别说别的了。
苏小麦对这些隐隐也知道,只是没这么清楚罢了,此时听王皓这么说,也沉默了下来,半晌才道,“还是粮食的问题,若粮食产量增高,不管怎么样,老百姓也不至于到走投无路的地步。”
“是啊,可惜没办法,这个问题若是容易解决,历代朝廷那么多能人怎么会找不出办法。”
眼看走到饭厅,两人也不再讨论此事,说起了别的,尤其是在看到小致远和小福宝的时候,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不得不说这两个孩子很乖,不管是王皓还是苏小麦有时候忙碌起来,都没多少时间陪在两个孩子身边,好在他们从不哭闹,尤其是在慢慢长大之后。
致远到底大上一些,差不多两岁的年纪,已经稍微懂事,福宝小上半月,两个孩子日常会在吃饭的时候见到父母(叔父叔母),今个儿吃饭晚,过了平时吃饭的时间,小孩子自然不能饿着。
两个小家伙吃过了也不肯离开,坚持等在这里,现在看到苏小麦和王皓,才露出笑容。
见到两个孩子,苏小麦赶紧上前一步,接过小福宝,把致远交给王皓。
这两天她各种事情多,陪孩子的时间就少了一些,现在看到两个孩子专门等在这里,心里有些愧疚。
“娘娘。”小福宝含糊不清的挥舞着小手,乐呵呵的喊着,口水糊了自己一脸。
“嗯嗯,娘娘在呢。”苏小麦接过丫鬟手中的帕子给她打理了一下,笑道,“小福宝又胖了些,再过几日你娘亲来的时候,估计都认不出来小猪猪了。”
福宝咯咯笑着,根本没弄懂大人话中的意思。
倒是一旁的致远拉了拉王皓的手,小声道,“爹,我和妹妹真的很胖吗?”他蹙着眉,一副烦恼的样子,逗得屋子里的人直想笑。
王皓摸了摸儿子的头,“不胖,小孩子就要这样才可爱,你娘是逗福宝玩呢。”
也不知道小致远听懂了没有,他迷迷糊糊的点点头,发现自己被爹爹抱了起来,立刻和妹妹一样开心的笑起来,忘记了刚才的想法。
一顿饭吃完,等将孩子各自哄睡,确定照顾他们的丫鬟,奶娘都还算尽心,夫妻两个才回到自己的屋子。
“按理说都这么长时间了,爹娘他们也该来了,就算是有什么不方便的,三哥三嫂也该给咱们说一声才是。”苏小麦想到家里的事,忍不住担心道。
哪怕前后派去了不少人去接人,还是担心会有什么意外。
王皓倒没那么担心,一来他对派去的人心里有数,前后苏小麦一共派去了差不多四十人,有普通家丁护院,还有到这里后,从冯大虎手里借了一小队人马。
要是这样王家人都能在路上出事,王皓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二来,他猜测父母若是愿意前来,会把老家的事处理一下。
王家的情况不同,有三波孩子,他爹前头妻子给生的几个,最大的大哥儿子都可以娶媳妇了。
他和三哥是娘和亲爹生的,还有就是小八了,真论起来,小八才是现在爹娘自己的孩子。
所以之前分家的时候,爹娘就明确表示了以后要跟着小八,他们兄弟几个也没争执,毕竟爹娘给他们的东西不少,哪怕爹娘手里还有点,对比别人家,他们也不好意思说什t么。
但再怎么说那时大家还是住在一起的,现在他们夫妻离家差不多有小六年的时间,家中的变化肯定不小。
父母若是来这里,离家乡远的不是一星半点,很多事情都要弄好。
比如家中的田地,小八读书科举的事情,还有就是几个哥哥家中孩子的嫁娶事宜。
在家的时候,到了事上再和老人说就行,但老人要离开家了,就不得不考虑这些了。
夫妻两人小声的议论着家里人,他们不知道家里人也在说着他们。
就和王皓想的一样,儿子有了暂居的地方,邀请他们去住上几年,王家夫妻两个自然是乐意的。
不仅他们乐意,其他几房也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