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圣 - 农家锦绣路 - 凡间小妖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农家锦绣路 >

面圣

面圣

之后宴会上并未再出现其他意外,加之不论是王皓还是苏小麦都表现的落落大方,即使面对主家也没有丝毫胆怯,惧怕,或者其他情绪,加之长乐侯府有人刻意压制之下,很快就没人再谈论此事。

加之赏菊宴后很快出了几件喜事,众人的视线很快被转移,每天参加各种宴会,倒是让京城热闹了不少。

只是往日喧闹的长乐侯府和公主府,都安静了下来,不同于往日的高调,在京中的各种喜事之下,两个宅邸安静的让人几乎要将其遗忘。

但也只是几乎,这一日王皓刚刚来到翰林院,就被王放叫去,作为翰林院学士,又是得皇帝信赖得近臣,王放大多数时候都是陪在皇帝身边,平日对王皓的指点也多是在学问,官场关系上,像是如此不避嫌的叫来是很少的事情。

王皓进来的时候,见王放神色平淡,看不出喜怒,一时不知是什么事情把自己叫来。

王放也没有让他猜测的意思,“这两日有人在皇上面前提到了你,你今日随我去华光殿。”

王皓惊讶的看向王放,王放不急不俗的道,“在皇上面前提到你的是御史韩进,韩进的小女儿入了三皇子府,如今宫中贵妃与王婕妤平分秋色。”

后面的话王放没有再说,王皓却也明白了这是什么意思,王婕妤的儿子是九皇子,贵妃的儿子是三皇子,两人都是皇位强有力的竞争者。

三皇子有宠,又是早就成年的儿子,势力不小,九皇子虽小,但随着皇帝日渐年迈,对下面的小皇子反而更加好些,对那些成年的儿子却渐渐起了戒备之心,这么一来,两人算是扯平了。

也就是如今有个太子在前面挡着,不然这两人早就撕了起来。

韩御史肯定是三皇子一方的,至于为什么会突然对王皓发难,估计还是和公主府有关。

公主府虽然低调了下来,但凤石这种东西本就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以前一直放在平阳公主府中,说白了还是后宫人人都想要,在众人眼中,凤石都是有特别含义的,得到了就相当于皇帝默认了对方就是以后的皇后。

这里面不仅有后位之争,在现在这种局势,也代表了储位之争,当时公主将凤石摆出,就是为了避开争端,示意自己没有其他心思。

但不管是后宫的女人,还是各位皇子都不会因为平阳公主释放出的善意而放过他,从王皓这里入手,估计还是和公主驸马有关。

关于自己的身世,王皓早就从长乐侯府回来之后,就和师傅师兄说过,他们虽然惊讶,也都认出王皓的选择。

不管刘承恩是不是王皓的亲生父亲,在如今的情况下,都只能不认。

就算刘承恩承认,王皓也不能承认,况且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刘承恩就是王皓早死的父亲,人们心中有怀疑也只能是怀疑。

为此,王放专门去了王皓的老家一趟,做了些安排,不管谁去查,查到的都是当年王皓的父亲葬身在野兽口中,早就没了。

看王皓皱起眉,王放笑笑拍了下他的肩膀,“无事,随我一起走吧。”

华光殿是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进出的都是朝中重臣,王皓一个小小的庶吉士出现在这里,让众位大臣多看了几眼。

在王皓紧张的时候,众位大臣却丝毫没有开口的意思,这让王皓放松了一些。

随着时间过去,一名名官员被叫进大殿,王放也去忙自己的事情了,等皇帝想起王皓的时候,已经是下午。

进入大殿之中,耳边传来一个威严的声音,“没想到韩御史还有如此经历,难得,难得啊。”

王放的声音也在此时响起,“皇上,您昨个不是说要见一见王庶吉士吗?他这可是等了一天了。”

“嗯。”皇帝应了一声,从声音听不出喜怒。

一旁的宫人有眼色的通报了王皓进来,王皓不敢大意,小心的行礼过后,不敢擡头多看。

“起吧,怪不得韩御史说你与平阳公主的驸马有几分相似,果然如此。”上面传来皇帝威严的声音。

王皓控制住想要擡头的冲动,不卑不亢的道,“世间人千万,有相似之人也属正常。”

他这番回话,让还未走的几人都吃了一惊,一般这种场合,像是王皓这种小人物,被叫进来,也往往吓得不知所措,更没有说话的余地,他这么一会打,反倒让皇帝起了几分兴趣。

“倒是胆子大,怪不得王爱卿一直给你说好话。”皇帝似笑非笑的看着王放。

王放不以为然,笑着道,“皇上擡爱,才让这小子有这番胆量。”随后无奈道,“您也知道我师傅早就不收徒了,也就这小子不知道怎么入了师傅的眼,一再叮嘱我要多多照顾,我这师弟是真正的寒门子弟,当师兄的不多看着,回去我师傅是真的会打人的。”

他这番话说的皇帝哈哈大笑起来,“你啊你,让你师傅知道你在背后编排他,定要揍你,也是你师傅固执,不然早就是我晋朝的栋梁之才了。”

“王皓是吧,坐吧。”皇帝对一旁的宫人示意,立刻有宫人在王放身后摆了椅子,笑着指了指两人,“这下你放心了吧。”

“自然,多谢圣上厚爱。”王放对皇上行了一礼,坐下时目光与一旁的韩御史对视了一眼,两人默契的移开视线。

“说来,韩御史说有人传王庶吉士与平阳公主驸马乃是父子,此事可当真?”皇帝把玩着手中的茶盏,似乎随意问起,大殿中的人却没人敢大意。

能在皇子争斗如此激烈的时候,还牢牢把控住朝中的大权,这位皇帝的心智谋略不是一般人能比,他身边的近臣更是没人敢捋胡须,谁都不清楚,皇上突然问起此事是怎么想的。

王皓站起身,他知道这个问题他只能自己回答,当下恭敬行礼,“回禀陛下,臣尚在母亲腹中之时,家父就因为赶考路上遇到了劫匪,又遇猛兽,从而身亡,这事在臣的家乡众所周知。”

“至于说人有相似,不知道陛下有没有去过小地方,在臣的老家,相邻几个村中,多有相似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之人。”

皇帝来了兴趣,看向王皓,“怎么说?”他不信没有关系的人会这么相似,不管是驸马欺骗了公主,还是阴差阳错,刘承恩在他心里都已经被打上了无能,自私自利的标签。

对于王皓这个很可能是刘承恩儿子的人,他还没想好,此时听王皓说乡下有人相似实属正常,难免好奇起来。

王皓和苏小麦早在有怀疑之后,就想过许多可能,也查过不少资料,不过最让两然惊讶的是武安侯留下的书籍上曾记载的一些事情,其中就有一例案件,放在此事正是合适。

王皓斟酌着说辞,“陛下可记得忠勇侯当年破过的一个案件,再婚女子所生之子与前夫相似。”

大殿众人有人疑惑,有人思索,最后是刑部尚书啊了一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见众人纷纷看过来,刑部尚书提醒道,“开国之初的宁氏之案。”

当下又有人惊呼出声,王皓没有理会众人,将t他知道的案情说了一遍。

宁氏之案,又有人称之为夺子案,说的是在开国之初,立下大功的宁国公府,当时宁国公有两个儿子,长子早早立为世子,却不知道是不是早年杀伐太重,长子成婚三年无所出,次子体弱多病,不到弱冠人就没了。

这也就罢了,后面长子一次意外,坠马而亡,宁国公府算是没了后继之人。

老宁国公大受打击,但世子媳妇却还年轻,娘家人也心疼自己女儿早早守了寡,就把女儿接回家打算再嫁。

老宁国公哪怕不愿意,一方面家中已然如此,没必要拖着小媳妇受苦,另一方面女方家中确实割让了大部分的利益,就这样双方默认女方再嫁。

为此女方娘家专门给她找了一门离京城远的亲事,嫁过去不到三个月,就有了喜,也算是和前夫一家再无瓜葛,这本身不算什么大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