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 - 农家锦绣路 - 凡间小妖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农家锦绣路 >

布料

布料

思考再三在之后,王皓和苏小麦定下的是走纺织品的路子,若说最赚钱且根本的就是人们的衣食住行,其中衣排在首位,就是因为人在吃饱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穿衣。

当然让他们决定这么做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苏小麦手中有一款新型纺织机的图册,用这种新型的纺织机每天织出来的布匹比传统的方法要多了一倍有余。

这里临近边关,之前苏小麦就大力推广过羊毛制品,如今的纺织品加入其中,刚好形成了互补,戎人可以卖羊毛,买羊毛制品或者纺织品。

相比于汉人的布料精美耐用程度,戎人的要差上不少,互市上大量的购买价格还会便宜,没有人不愿意用更少的钱买更好的东西,所以布料在互市上虽是常见的东西,也是交易最多的东西。

在决定好之后,王皓配合苏小麦,新型的纺织机很快就在整个保定府推广开,人们纺织出更多的布料,布料的价格肯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比起其他地方,保定府的布料价格要低上一两成。

这本不是一件好事,但每日多出来的布料足以弥补这个亏空,甚至让他们赚的更多,一些人更是从中看到了商机,组成了小型的商队,在周围的府城兜售布料,这样一来保定府的布料被更多的人知道,也卖的更多。

一个保定府哪怕织娘们的速度再快,对整个行业造成的影响都是有限的,更何况还有苏小麦守在一旁,不会让整个保定府的布料价格太低,有多出的她会让商队带到其他的地方卖。

三年下来,保定府已经成了不少商人都会去的地方,他们都知道这里的布料价格更便宜,且更加耐磨,既有普通百姓穿的普通布匹,也有达官贵人喜欢的精美布匹。

尤其是这两年保定府的织娘中出现了一位有本事的,竟然发现了一种染料方法,可以让布匹颜色更加明亮,更不容易褪色。

这样一来,保定府的布料越发有名,加上如今边关的互市,保定府的繁荣远超之前,每个前往互市的商队都会来一趟保定府,或者直接在互市上订购大量保定府这边的布料。

如今的保定府人口比起当年大战那一次多出两万余,街道上也更加热闹,不仅有来往的商人,还有各种小摊贩。

大街上人来人往,老百姓脸上都带着笑容,除此之外,府城还多了两家书院,只要肯努力的,这几年生活都过的不错,若是没有亲眼看到,谁都不敢相信这竟然是边关的府城。

这已经是王皓任职保定府知府的第五年,上一次的考评,他的成绩是优,但因为才升职三年,就算回京也是平调,毕竟从四品官往上升就是一个天堑。

到了三品就是属于朝廷大员,上面没有人很难升上去,王皓上面倒是有人,但两年前四皇子才刚刚登上了皇位,如今也在清理朝堂,况且边关这里王皓也算能说得上话,还要替当初的四皇子,如今的新帝看着,也就直接连任了。

若是没有意外,等一年后的考评,王皓就该回京了,到时听的职位也该升一升了,这一次升到三品是没有意外的。

知府府后门,苏小麦带着一岁多的女儿出门,随行的都是她的亲信之人,马车行驶了一个多时辰,到了城郊,才停了下来。

这里有一处庄子,是苏小麦当初买下来的,庄子上还有不少的田地,能待在庄子上的都是被夫妻两个十分信任的人,除此之外,就是王家夫妻两口子。

倒不是苏小麦不想和公婆一起住,恰恰相反,她和王皓平日忙的不行,若是和公婆住在一起能省不少力气。

可惜在庄子买下来后,公婆就跑到了庄子上,说是替夫妻两个看着,刚好这庄子也确实需要自己人,再几次请人不t成后只能作罢。

马车刚停到门口,王家夫妻两个就跑了出来,和几年前相比,夫妻两个没太大变化,甚至因为生活得好,没什么压力,比起最初还要年轻一些。

女儿很快被婆婆抱了过去,苏小麦也没在意,自从致远开始上学开始,越来越稳重了,都不像是几岁的孩子,也就在家里人面前还有几分孩子的性子。

特别是这两年,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哪怕是在苏小麦面前也保持着小大人的模样,小女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到来的,也得到了家里人一致的宠爱。

苏小麦都担心这样下去会把小闺女给宠坏了,作为婆婆的王春花简单的和苏小麦说了几句话,就摆摆手,“知道你又来看你那些宝贝了,放心没事,我和你爹都帮你看着呢,我们带着小明月去玩,你自己去看你的宝贝吧。”

苏小麦无奈的看着公婆带着女儿走远,才带人去看自己的田地。

这座庄子上最重要的就是这几十亩田地,日夜都有人看守着,又有王老实夫妻帮忙看着,从没出现过什么意外。

当然就是有人好奇,跑来看也看不出什么,就连被派来的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自家主子对这几十亩地看的特别重。

不过随着这两年渐渐有了一点收获,也有眼尖的人发现了不同。这些人都是夫妻两个的亲信,就算知道了也只会保密。

苏小麦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一波波麦浪,已经快到收获的季节了,几十亩麦田看着就让人心情大好,若是这些麦子的收成都不错,就更让人高兴了。

这些就是苏小麦五年来的努力成果,现今晋朝的每亩地平均产量在二百四十斤左右,最多不超过三百斤,若是再除去税收,一亩地的麦子还不够一个人一年的口粮,哪怕可以在收割了小麦之后种其他的填补,也没有粮食让老百姓高兴。

苏小麦他们的老家,算是两年三熟,老百姓日子过的还算可以,还有一些地方一年一熟,剩下的时间只能种成其他的东西。

苏小麦早在第一次看到小册子上提到粮食增产的问题时,就已经放在了心上,只是那时没有机会还要忙其他的事情,就先然人去搜寻各地的麦种。

直到五年前边关基本上稳定下来,苏小麦就开始研究粮食增产的问题,小册子里提到的东西很多很杂,有些似乎是小册子的主人自己都不太清楚,苏小麦要做的就是一步步的研究,看哪一种方法能够起到增产的作用。

五年下来,这庄子上的粮食一亩地如今能达成三百多斤,若是放在其他地方绝对算得上是增产,但对苏小麦来说,这个进步几乎小的看不到。

按照小册子上来说,小麦产量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每亩地一千二百斤甚至更高,这个数字对于苏小麦来说如同天方夜谭,那里面提到的肥料之类的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按照小册子主人的说法就算是没有肥料每亩地在进行改良之后达到五六百才是正常的,若是水稻的话,进行杂交之后产量可以达到千斤。

这话说出去人人都会觉得是在开玩笑,胡说八道,苏小麦因为之前得了不少册子的助力,加上粮食事关重大,她愿意试上一试,也就有了如今的庄子。

庄子上一半是小麦,一半是稻子,虽然比起如今晋朝其他地方粮食产量有所提高,但离小册子中所说的亩产量还差上不少。

为此苏小麦手下的商队每次外出都会有专门负责这方面的人去收集各地的粮食或种子,想办法带回来,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

这次苏小麦来庄子上,也是庄头告诉他粮食该收了,几十亩地听上去很多,在庄子上二十来人的努力下,也就一天多的功夫就弄完了。

最后的产量每亩地差不多是三百六十斤,庄头和懂得种地的人都高兴的不得了,比起普通的地多了足足一百斤的粮食,这简直就是奇迹,也就是这几年都是一步步看着粮食的产量升上来的,才只是在心里高兴。

对着这个结果苏小麦还算满意,也知道没有更多的收获是她没找到真正增产的办法,和这些人没关系,他们已经足够尽力了。

在心里暗自叹了口气,面上一点都没有露出来,让人给庄子上的人多给了一个月的月银,苏小麦和几个最擅长种地的人聚在一起谈论起来。

“虽说这产量看着还可以,但比起我预想的还要差些,应该是苗株的问题,等过段时间应该回会带来江南那边的稻种,到时候还要麻烦各位。”苏小麦蹙眉道。

几个人连连表示知道,他们在这庄子上几年的时间,也知道主子这是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方法,说是可以让粮食亩产达到四五百斤,这听着就吓人,但几年下来,他们不像最开始一样怀疑主子是不是脑子出问题了,反倒有了更多的动力,毕竟这几年下来粮食的产量是真的在增加,哪怕还没达到主子想要的产量,但若是放出去也足够让人震惊的了。

等处理完庄子上的事情,苏小麦又在庄子上待了几天的时间,才回了知府府中。

刚回到府中,就听到了一个大消息,曾经的三皇子,后来被圈禁的睿王爷谋反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