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第60章
苏家人热热闹闹的围着小夫妻闲谈,说一些家常话,更多的是听苏小麦讲述府城的风光。
看着众人一副羡慕的神色,苏小麦心底轻叹,对府城人来说司空见惯的日子,听在村人耳中就成了了不得的神仙日子。
“真好,都不用下地,你三叔要是能在府城找份活计,我做梦都能笑醒。”苏三婶试探的道。
不等苏小麦开口,苏三婶就被苏老太白了一眼,“我也想呢,做梦比较快,咱家这些人是格外能耐还是能说会写啊,你以为外面的日子那么好过。”
苏小麦笑笑,府城做活的机会确实更多,但若没有一技之长,大多也都是做些辛苦活,艰难为生,还不如在这乡下过的好。
“和我爹收货的居安堂不是在咱们这找好的手艺人吗?既然我爹会木工,三叔应该也会吧?”苏小麦不太确定的看向苏老太。
苏老太脸上的笑越发明显,“你三叔也能做?不会影响你爹吧?”
倒不是苏老太偏心,她是觉得人家铺子本来就是看在孙女的面上,才跑到他们这乡下疙瘩来收货,要是因为老三,再让人家连老大的货都不要了,那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吗。
“不会,能做,人家开铺子,本身就是要找一些长期合作的匠人,手艺越好人家越欢迎。”苏小麦解释道。
这话落下,苏家人都喜气洋洋的,苏小麦笑笑,看向自家母亲和三婶,“娘和三婶都是勤快人,平时采些山货之类的,如银耳,木耳,蘑菇也能托黄老板拿到府城去卖。”
这话比前面三叔也能做木工活的话还让家里的女人高兴。苏家地少,女人能赚钱的地方更少,倒是山珍之类的,多跑些地方总能找到的,只是他们没有渠道卖,大部分都是少弄点自家吃。
现在听说这些东西也能托黄老板卖,心底立马火热起来。
苏老太攥着苏小麦的手,试探道,“小麦啊,这些真能卖出去,价格怎么样?要是太便宜就不划算了。”
苏小麦没有杂货铺子,陈情名下却有,回家之前她就考虑过给家里人找个来钱的营生,需要技术的,家里人也做不了,倒是弄些山货之类的应该没问题。
回来之前也已经给杂货铺子打过招呼,黄平安会把东西带去,哪怕得到的钱不多,却是他们靠自己一点点攒下来的,更安心。
她点点头,“能,府城的价格肯定比咱们县里贵……。”这会别说女人,就是男人也围了过来,说话哪比得上听赚钱计划啊。
听了府城的物价,苏老太心底立刻有了盘算,和老头子对视一眼,才小声道,“麦啊,你说这要是行的话,咱们在自家弄个收货点怎么样?”
苏小麦心中一动,若是如此,苏家也算是有一门营生了,自己也算是苏家的后台,倒是不用担心有人故意找事,她和王皓对视一眼,王皓点点头,苏小麦心中最后一点担心也没了。
她点点头,“可以,不过如此一来免不了辛苦。”
苏家众人脸上都露出笑容,苏三婶不在意的摆摆手,“这算什么辛苦,能比下地还辛苦。”
之后,苏家一片和乐融融,等到苏小麦夫妻要走的时候,更是舍不得让人走,好在都是在一个村里的,若真是想见面,也就是几步路的距离。
宗祠都开了,王皓又是王家村第一个考中举人的人,免不了就有一些人想来结交,加之族中人也想和王家多亲近亲近,里正和王皓商量过后,干脆就办了一次流水席。
算起来这已经是王家第二次办席面了,众人还是兴高采烈的来了,毕竟这可是举人老爷,说不定以后就是官老爷了,不趁现在多巴结走动,等以后,他们这些人就是相见,也不一定能见得到。
忙完这些事情,已经是十月半,趁着还有时间,王皓在刚开的族学中讲了几天课。
因为出了王皓这么个举人,王家的族学办的很顺利,加之这是族学,王家族人想要读书几乎不用花钱,一时间村里有不少适龄的孩子都被送了过来。
苏家的孩子也不列外,他们享受和王家孩子一样的待遇,虽然不习惯整日在学堂里读书,却也明白这是为了自己好。
尤其是苏小弟,这次见了回家的姐姐后,他好像一下子就长大了,还发下宏愿,以后也要考个举人。
这话自然把苏家的人乐的合不拢嘴,他们心里并没有把这件事当真,秀才或许不少,举人那还真不是一般人能考中的,不过有这么一个希望总是好的。
出了苏小弟,苏三婶家的孩子,还有苏二婶家的金宝都被送入了学堂。
苏小麦虽没有问过二房的情况,苏母却担心闺女不知道怎么回事,再被二房那两口子可怜的样子骗了,就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
当初苏春雪嫁到赵秀才家后,过的并不算好,开始苏春雪还忍着,后来实在没办法,干脆就闹了起来。
苏春雪对着赵峻泽气弱,对着苏家人倒是一点都不客气,总是一副苏家人欠她的样子,三天两头到苏家打秋风。
别说是二房,就连苏家其他人也受不了,加上二房两口子在女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真就觉得自己这些年委屈大了。
干活的都是自己,银子却没落到自己手上,在苏春雪的混搅蛮缠加打秋风下,苏老二先提出了分家。
苏老头早就想让这个儿子脑子清醒一点,自然不会拒绝,不过他也担心这两口子日后真就被苏春雪那个女儿给毁了,直接把二房唯一的男丁苏金宝接到身边。
这孩子哪怕看上去有些好吃懒做,胆子小还横怂,也只是在二房两口子面前。
在苏老头看来孩子除了极少数本性就坏的,其他都能教过来,这孩子不比苏家其他孩子差,与其让老二两口子毁了,还不如自己和老伴辛苦点,教好了,好歹以后老二两口子不用担心养老的问题。
不管二房两口子愿不愿意,苏老头决定的事情,就没有苏家人能够违逆的,很快就把二房分了出去。
连儿子儿媳都不管,一个嫁出去的孙女,更别想在苏家蹦跶了,以前还担心苏小麦嫁给读书人,他们苏家闹得太过,会让孙女婿对孙女印象不好,现在就不同了,这两人都到了府城,一年半载都不一定回来一次。
没有了顾虑,苏家女人的战斗力不是盖的,苏春雪闹了两次非但没有占到便宜,还被赵峻泽斥责了,心知苏家人心狠,她也就不闹了。
但没有苏家的供应,缺银子,又有一大堆活计,苏春雪和婆婆之间自然少不了矛盾。
那段时间让村里人看了不少笑话,赵家婆媳两个三天一大闹,两天一小闹,原本大家以为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很久。
没想到在苏小麦他们走后没多久,赵家也突然没人了,听赵家的邻居说,他们是趁着天黑,偷偷走的,若不是邻居家的大娘听到动静,出来看了看,恐怕整个村子都不知道赵家人走了。
不过他们并没有说要去哪里,加之搬家之时,周围还有一些孔武有力的壮汉,恭敬的请赵峻泽母子上马车,那邻居也不敢多问。
私底下倒是说什么的都有,最为广泛的认知是赵峻泽找到他爹了。
好好的闺女,哪怕已经出嫁了,和家里的关系不好,可一夕之间突然没影了,二房夫妻自t然急。
但不管是二房还是苏家其他人都找不到赵家人的痕迹,加之那邻居说的清楚搬家时那些人称呼赵峻泽为公子,想来不会有事,他们也只能不了了之。
苏小麦倒没想到赵家人已经离开了,她在府城最开始还见过赵峻泽几次,后来林守肃不知道做了什么,就没再见过赵峻泽,她还以为对方是收敛了,没想到竟然是离开了。
其他人不知道赵峻泽母子去了哪里,苏小麦却是知道的,肯定是去了京城的侯府,至于为什么和梦中的情况不一样了,稍微一想就知道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