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乌鲁迪 - 重生之大建筑师 - 比拉夫大王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48章乌鲁迪

第348章乌鲁迪“原本呢出国培训要两个星期,不过考虑到这次你们都是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学习能力比较强、有一定外语基础,所以就把培训时间缩短了!但是必须的内容都要有,培训结束之后还要考试,考试通过才能出国!”孙祖杰将他们带到培训室,先做了一番介绍。

“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安全教育培训、外事纪律培训和文明礼仪培训,此外根据前往国家的不同,也会进行一些针对性培训;现在就由我先为大家解说,希望大家认真听讲!”孙祖杰拿出培训教材开始讲述。

下面,胡忠平、李庆熙和冯少平赶紧拿出笔记本,一脸严肃地准备记录,林楼也颇为好奇,八十年代的出国培训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他之前虽然也出去过好几次,但都是因为私事儿,并没有经过这种培训。

“首先我们要关注的是签证、护照的有效期,不要因为护照过期而影响出国行程,签证有效期是根据外国使领馆给的签证来确定……咱们这一次是集体行动,期限比较宽裕,也有人帮忙把控,但是也不能因此放松警惕!”

“另外还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法律法规、治安状况、气候变化、流行病疫情等信息,乌鲁迪的资料你们之前都看过,这里我再强调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乌鲁迪是一个文化财产较为丰富的国家,且较好地保持了文化的同一性;尊重人、诚实、正直是乌鲁迪社会教育的基础;团结互助是乌鲁迪人的行为准绳;但是,近十多年年来的部族冲突以及战争,也对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

“和其他非洲人一样,乌鲁迪也非常热情好客;遇上乌鲁迪家庭办喜事,即使素不相识,只要表示祝贺,便可受到香蕉啤酒的热情招待。”

“生人问路,乌鲁迪人哪怕放下手中的活,走上几里地,也要把他引导到目的地;乌鲁迪人待人诚恳,乐于助人;为了使客人愉快高兴,乌鲁迪人可以奉献出家里的一切,甚至分享最后一根香蕉。”

“呦,这还真不错!”李庆熙在下面小声嘀咕着,这可比自己想象的好多了。

“呵呵,是不是觉得很好?这你可就想错了!乌鲁迪人的热情好客也是相对的!你去了人家家里,人家热情地接待,但是他们到了你家里,你也要对等招待,人家可以为你拿出最后一根香蕉,到了你家里,看上你家什么东西了拿走,你要是舍不得,那可就不好了!”孙祖杰听到了他的话。

“所以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和人交往要保持一定分寸,免得因为这些惹上麻烦、损坏咱们国家在乌鲁迪心中的形象!”孙祖杰的意思就很明白了,你要招待客人可以,但不想送人的东西最好收着,免得人家看上了,你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

“外事纪律方面,大家一定要注意,外交无小事,一切行动听指挥,遇事多请示,多汇报;如有意见不要随意表态,更不得发表有损国格、人格和不符合国家对外政策的言论。”

“遇到事情要及时向我驻外使馆请示,寻求帮助,我驻外使馆的电话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能忘了!不要随意接受外国记者的采访,如有需要应请示领导后再做答复,最好不要单独接受记者访问,对外交谈不得涉及机密信息…….”

说完这些常规的东西,孙祖杰又开始讲述起乌鲁迪的礼仪习惯来,“乌鲁迪人很讲礼貌,在公共场所遇到碰撞时双方会互道‘对不起’、‘请原谅’,因此很少发生口角,打架斗殴则更为鲜见;这些简单的对话我们也会为你们进行培训,到时候你们照着说就是了。”

“乌鲁迪人的见面礼甚是有趣,与客相见有握手的礼节,男女无忌,但晚辈与长辈、下级与上级、百姓与官员握手时,为了表示敬意,前者向前倾身,用左手托住右胳膊肘,用右手与后者轻轻相握,显得非常谦恭礼貌。”

“来,小林,你上来我们模拟一下!”孙祖杰招呼林楼上台,俩人合作给大家伙儿进行了一番示范,然后冯少平等人也相互演练,最终都学会了才结束。

“在内地农村,乌鲁迪人见到外国人时总要友好地打招呼,并伸出食指、中指、无名指三个指头表示致敬,意即‘团结、劳动、进步’。”孙祖杰又示范了这一手势。

“对于朋友赠送的礼物,乌鲁迪人有当着客人面打开的习惯,然后或立即陈设于客厅内,或在下一次见面时将礼物佩带在身上表示礼貌和珍爱;你们在和人接触的时候,如果遇到赠送礼物,太过贵重的不能收,普通礼物也要上缴,如果价值不高又比较喜欢的话,可以收下,下次去拜访客人的时候佩戴,这样人家才高兴。”

“……乌鲁迪实行土葬,一般当天就安葬,如果有某人死亡,死者家属的邻居都会来帮忙;根据当地的风俗,在路遇灵车时,迎面来的行人须立正,车辆应停行,后面的也不能超越,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待其过去后,方能继续赶路。”

“你们遇到这种情况也必须照做,千万不能无视,不然死者家属会将其视为对自己的侮辱,来找你们的麻烦……”

讲述完乌鲁迪人的礼仪忌讳,林楼举手提问,“孙主任,乌鲁迪有什么特色建筑或者传统文化?我需要提前了解下,等去了之后可能还会前去体验一番,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当地文化传统地建筑来!”

“小林准备地很充分吗!”孙祖杰称赞了一句,想了想说道,“早上已经讲了这么多了,大家先去吃饭休息,等下午的时候再给你们将这些,顺便我回去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照片。”

就在外事部门的食堂里吃了顿饭,稍微休息一会儿,培训继续进行,这次孙祖杰带来了不少照片,“乌鲁迪城市化率较低,少数几座城市里的主要建筑多是殖民时代留下的,带有浓郁的德国、比利时风格!”

“喏,这就是乌鲁迪的首都鲁瓦加索,人口大约三十万左右,位于坦噶尼喀湖北岸,城市倚山面湖,气候宜人,有着花园城市的美称,吸引了不少游客到访。”

“这些建筑倒是挺眼熟的!”冯少平等人看了照片上那些欧式风格的建筑,心情颇为复杂,因为中国也有这样的建筑,而那些建筑固然漂亮,但背后承载的历史却并非那么美好。

“乌鲁迪超过九成的人口居住乡下,大多散居在山坡、丘陵地带,住房多为圆锥形泥土茅草屋,用木头搭架,以植物茎干和树叶覆盖屋顶;每家有院落,称作鲁戈(rugo),用荆棘灌木围起篱笆;孩子长大,即为其在院内盖较小的茅草屋,待其结婚时,则需另觅住处,建造新鲁戈;牛、羊圈则搭建在茅草屋附近。”

孙祖杰又换了几张农村的照片,这些房子看起来有些像农村的麦垛谷堆,规模都不大,也比较低矮。

“这么看的话,乌鲁迪的气候应该比较好,降雨不多,气候不冷也不热!”普通人只是看个热闹,建筑师却能看出很多东西,“要是潮湿的话,就得像云南西双版纳的吊脚楼一样悬空才能保持室内的干燥,降雨多的话,这种茅草的屋顶也扛不住!”

“这么薄的墙壁,冷了也受不了。”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按道理说这地方真适合发展旅游业,然而可惜的是旅游业也是要有一定基础的,交通配套、住宿餐饮配套、宣传推广都必须得有,乌鲁迪显然是没这个财力的。

“这种屋顶的圆锥结构有点过尖了,直接应用在体育场上可能有些不太合适,而且当地人是否接受这种形式也不好说,到时候还得和他们那边的负责人多沟通沟通啊!”林楼飞快地描绘了几张简图,准备作为素材储备。“乌鲁迪的圣鼓非常有名,由特定品种的木材包裹牛皮制成,表演时,鼓手身着袍式民族服装,边敲边跑步上场,以各不相同的动作、姿态轮番亮相,或旋转飞舞,或凌空腾越,呼喊歌唱,节奏强烈……”

林楼也把这些圣鼓的造型简单记录下来,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重点,但是能不能用就要等和当地负责人接触之后再说了。

如果他们很尊重自己国家的文化,那么自然可以使用,而要是他们更喜欢西方的建筑风格,那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经过了几天时间的培训,林楼和胡忠平他们全都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并且拿到了高分,对清华的老师和学生来说,这些东西实在是太简单了。

孙祖杰也很是高兴,“哎呀,这大概是我做培训以来最轻松的一次了,要是参加培训的都是你们这样的就太好了!”

“好了,接下来我会帮大家办理签证等手续,购买机票,你们先休息几天!收拾收拾东西,然后下周就出发!”至于疫苗,在培训结束的时候已经打过了。

回去后开始收拾东西,电脑块头太大,这次肯定带不了,林楼拿上了自己全套的绘图工具,还带了不少专用绘图纸,以乌鲁迪的情况,恐怕连这种纸也不好买。

另外还带了几条烟,一些风油精,根据他对非洲的了解,这些东西到了非洲,有时候比美元还好用,可以作为礼物赠送给当地人。

到了约定的时间,孙祖杰带着他们出发了,先飞香江,然后从香江转机到中东,再从中东转机到埃塞俄比亚,最后才从埃塞俄比亚飞乌鲁迪的首都鲁瓦加索,一路上为了节省经费,日程安排地比较紧,基本就是在机场休息几个小时就接着飞!

所以等飞机最终在鲁瓦加索的机场降落的时候,林楼他们的腿都软了,起身的时候冯少平脸都白了,“我没想到啊,这辈子还有坐飞机坐得扛不住的时候,这也太遭罪了,比以前春节挤火车回老家还难受!”

“是啊,火车再挤人还能动动,到站了还可以出去透透气!在飞机上就只能一直憋在座位上了!”胡忠平也有点扛不住。

“我们才飞一两回而已,孙主任每年还不知道要飞多少回呢!要说辛苦,孙主任可比我们辛苦多了!”林楼感慨道,这一时期的外事工作人员,尤其是非洲的外事工作人员确实辛苦啊!不光是工作环境恶劣,连回趟家都不容易。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都是为人民服务么!我这还算是好的了,起码上班的时候不用担心危险,旁边几个国家的大使馆工作人员,动不动就听到枪响,那可比我苦多了!”

说了两句之后,孙祖杰就赶紧提醒,“好了,马上就要下飞机了,大家都整理整理仪表,大使馆还有乌鲁迪外事部门、体育部门还有建设部门的人估计会在机场迎接咱们,咱们代表的可是中国的形象,千万不能丢脸!”

抓紧时间收拾收拾,然后下了飞机,看来乌鲁迪方面对他们还挺重视的,刚出舱门就看见一群人在跑道下方迎接他们!

孙祖杰面带微笑向他们挥手致意,同时小声提醒着,“注意自己的表情,面带微笑,和我一样挥手!”

几人微笑着走下舷梯,看到他们出来,跑道上等候多时的鼓手们奏响了热情地鼓乐,欢迎这些来自远方的客人们。

“孙主任,林工、胡工、孙工、李工,欢迎欢迎,来我给大家介绍下,这位是乌鲁迪外事部门的礼宾秘书马丁-尼维亚班迪先生,这位是交通、公共工程、装备和国土整治部高级助理塔代-恩迪库马纳先生,这位是文化和体育部高级助理佩拉特-尼永库鲁先生!”中国驻乌鲁迪大使馆参赞陈建邦为他们做着介绍。

“bonjour,bienvenueauurundi,quel'amitiéentrenosdeuxpaysdure,(欢迎来到乌鲁迪,愿我们两国的友谊长久)。”那几位乌鲁迪的官员依次和他们握手,并用法语向他们问候,林楼等人也回以你好的问候,林楼虽然懂法语,但在这种正式场合还是用母语比较合适。

“大家旅途辛苦,先回大使馆休息一会儿,然后晚上一起参加他们为我们准备的欢迎晚宴。”现场拍了几张照,简单地回答了当地记者的问题之后,就出来上车向鲁瓦加索市区行去,一路上陈参赞给他们介绍着当地的美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