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家族的传奇
第160章:家族的传奇
随着白飞飞的成就不断增加,她的名字成为了家族的传奇,激励着家族成员追求卓越。
晨雾未散时,白家老宅的祠堂已亮起暖黄灯光。白飞飞立在香案前,月白长衫在晨光中勾勒出削瘦身影。她手里的家谱册页微微发颤,祖宗牌位上的鎏金名字在香烟袅袅中显得格外庄重。家族的传奇,此刻正与她的名字交织成新的篇章。
"飞飞,该给孩子们上课了。"身后传来大伯低沉的嗓音,声线里带着长辈特有的威严。白飞飞合上家谱,转身时腕间的玉镯轻撞出清越声响。祠堂外的天井里,家族的少年们早已整整齐齐跪成三排,晨露打湿了他们的衣襟,却无人挪动分毫。
"今日讲最后一篇——《白氏家训》。"她的声音刚落,前排的白景岳突然跪行两步,额前的发带滑落,露出眉间尚未褪去的淤青:"姑姑,前日我在城南比武夺魁,这玉带该不该挂在家祠?"他捧着的青玉带扣在晨光中泛着温润光泽,与白飞飞腕间玉镯的纹路如出一辙。
祠堂内鸦雀无声。白飞飞的指尖轻轻抚过玉带,记忆瞬间回到二十年前——那年她也是这般年纪,在同样的天井里,将比武赢得的银牌悄悄埋进桂花树下。她抬眼望向廊下悬挂的白氏族徽,那对展翅欲飞的玉鹤突然在光影中活了起来:"这玉带要挂,"她的声音轻得像拂过麦穗的风,"但得等到你懂得它比武场更重的分量。"
午后斜阳穿过马头墙时,白家的私塾已响起琅琅书声。教书先生捧着的《白氏族谱》被翻到第十八页,纸页上拓印的正是白飞飞少年时的篆书:"剑胆琴心,修身济世。"窗外的槐树下,白景瑶正将一盆盆兰花小心移进阴凉处。这位刚及笄的少女鬓边别着的银杏叶发簪,是白飞飞去年从京城带回的赏赐。
"姐,听说姑姑十七岁时就能用针线绣出活灵活现的蝴蝶。"白景瑶的妹妹突然凑过来,眼里满是憧憬。白景瑶轻轻抚过兰花的叶片,指尖沾染的露珠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姑姑说,针线与剑道同理,心有丘壑,针线才有灵魂。"她突然想起前日去城西剑道馆,看见姑姑在雨中为一群孩童演示飞针走线——那些绣好的蝴蝶,真的在风中翩翩起舞。
暮色四合时,白家老宅的大门被轻轻叩响。来人是远在岭南做香料生意的族叔白振华,风尘仆仆的他怀中抱着的檀木匣子还没来得及放下,就急切地从行囊里摸出一封染着墨渍的信:"飞飞,这是上个月收到的家书,你看看......"信纸上的蝇头小楷密密麻麻,讲的是他在交趾遇险时,当地官府因仰慕白飞飞的名头,特地派快船相救的事。
白飞飞展开信纸时,窗外的萤火虫已开始闪烁。她认出那熟悉的墨迹,正是出自叔父之手。记忆里浮现出十年前的夏夜,叔父在同样的萤光下教她写家书的场景,纸上的"白"字被萤火映得忽明忽暗。信末那句"家族荣光,护佑千里"让她眼眶一热,腕间的玉镯突然变得沉重起来。
夜阑人静,白飞飞独自坐在西厢房的窗前。桌上摊开的族谱已被红烛染上斑斓光影,她正用狼毫在宣纸上抄写新的一页。烛泪滴落在纸面时,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推开门时,白景瑶怀中的织锦匣子差点滑落,匣内未完成的白鹤图上,羽毛的纹理与族徽如出一辙。
"姑姑,"少女涨红了脸,"我想......把您的剑舞绣进族谱。"白飞飞俯身接过织锦,指尖轻抚过尚未完工的鹤羽:"你可知,真正的剑舞,是心随剑走,而非眼追剑影。"她起身走向庭院深处的假山,那里藏着她少年时藏剑的石窟,如今已生满青苔。
月色如水时,白家后院的池塘边亮起几盏荷灯。家族的未婚男女们围坐成圈,正在玩猜灯谜的游戏。白景岳出的谜面是"剑起秋风寒",猜一个家族名讳。白景瑶轻咬着绣帕思索片刻,突然脱口而出:"是......白飞飞!"周围爆发出的哄笑声里,她羞红了脸,却在月光下捕捉到姑姑眼中的赞许。
当第一缕晨曦穿透马头墙时,白飞飞已站在祖坟前的青石板上。她手中捧着的家谱册页被晨露打湿,新添的一页上,她的名字与先祖们的功绩并列。山风掠过松柏,带来远处祠堂的晨钟声。她突然想起昨日收到的家书,叔父在信末附上的诗句:"一门英杰承宗脉,飞飞承继继者谁?"
返程时,家族的孩童们已在祠堂前的空地等候。白景岳捧着的玉带、白景瑶怀中的织锦、还有其他孩子带来的一堆新物件,堆成了小山。白飞飞站在高高的石阶上,望着这些眼放光芒的面孔,突然想起二十年前的自己——也是这般怀揣着憧憬,在同样的台阶前,接过祖母递来的剑。
"白氏的传奇,"她的声音在晨风中悠扬飘散,"不是挂在墙上,而是长在心里。"阶下的孩童们突然低下头,齐刷刷磕下头去。白飞飞望着家谱上自己名字旁的空白处,那里正等着后人填上新的笔画。
远处山峦含翠,白家祖坟后的新竹已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