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做一个勤于思考的人(1) - 做人做事枕边书 - 赵凡禹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7章做一个勤于思考的人(1)

第17章做一个勤于思考的人(1)

会动脑筋的人才能出彩。思维的独创性是创造思维的根本特征。创新就是要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过程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信息重新组合,从而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成果。这样突破常规的例子数不胜数。

暑假前,16岁的佛瑞迪对父亲说:“我要找个工作,这样我整个夏季就不用伸手向你要钱了。”不久佛瑞迪便在广告方面找到适合他专长的工作。第二天上午8点钟,他按要求来到纽约第42街的报考地点,可那时已有20位求职者排在队伍的前面,他是第21位。

怎样才能引起主考者的特别注意而赢得职位呢?佛瑞迪沉思良久后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几行字,然后把纸折得整整齐齐交给秘书小姐,恭敬地说:“小姐,请你马上把这张纸条交给你的老板,非常重要!”“好啊,先让我来看看这张纸条……”秘书小姐看了纸条上的字后不禁微笑起来,并立刻站起来走进老板的办公室。结果,老板看了也大声笑了起来。原来纸条上写着:“先生,我排在队伍的第21位。在您看到我之前,请不要做任何决定。”最后,佛瑞迪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这份工作。

很显然,这是佛瑞迪善于思考产生的效果。佛瑞迪的故事和成功经验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会动脑筋思考的人总能把握住机会,并妥善地解决问题,成功离不开睿智的创意。

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

我们从小生长在一个社会里,很自然地会将那个社会中的一切社会制度、政治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尽管我们可能喜欢或不喜欢某些东西,但对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几乎是从不会怀疑的一切本该如此。

但是,有一天,当我们进入另一个社会,发现那里的人们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政治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下同样正常地生活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困惑和震惊。于是,我们对自己社会中的一切所保持着的简单而坚定的信念便开始渗入一丝怀疑。

一个读电子工程学的29岁的研究生说,他出国半年后,突然对自己在国内时常常要向领导“汇报思想”对此,他以前觉得很正常觉得不可思议起来了:“我的思想干吗要向他们汇报呢?”

另一个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的33岁的博士生说,初学美国政治学,听教授讲美国的建国理想就是建立一个“弱政府”以保证政府无法控制个人时,他大惑不解。

我们的思维不自觉地被自己的社会存在所局限,并进一步被自己的文化传统所局限。就像人类的思维无法摆脱人类自身存在的局限一样,我们也很难真正超越这种社会和文化的局限。我们很容易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社会所代表的一切,无论好坏,都是正常的,并毫无怀疑地予以接受。

但是,对一个人或民族来说,真正可怕的还不是这种意识的局限,而是在这种局限中形成的一种绝对思维模式。基于这种绝对思维模式,人们往往会形成一种僵硬的“对错”意识。人们几乎是先验地从自己的社会生存方式中获得“正常”的观念,并不自觉地以其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而就在把自己放在“正常”位置上的同时,他们便将别人放在“异常”的位置上。于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变成了“唯一正确”的事情了。

我们不自觉地以自己社会的一切作为是非标准来判断其他社会的一切。有时,我们能走出国门,却走不出这种绝对思维模式。

因此,只有当我们走出自己的社会,见到另一个不同的社会时,我们才有可能领悟到自己意识的局限。

成功的思维要素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态度了!成功人士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和支配的。

有些人总喜欢说,他们现在的境况是别人造成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位置。这些人常说他们的想法无法改变。但是,我们的境况不是周围环境造成的。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由我们自己决定。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克弗兰克尔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马尔比·d·巴布科克说:“最常见同时也代价最高昂的一个错误,是认为成功有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可是成功的要素其实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成功是正确思维的结果。一个人能飞多高,并非由人的其他因素,而是由他自己的态度所制约的。

我们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成败:

1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

2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

3我们在一项任务刚开始时的态度决定了最后有多大的成功,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

4人们在任何重要组织中地位越高,就越能找到最佳的态度。

难怪有人说过,我们的环境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完全由我们自己的态度来创造。

有了积极的思维并不能保证事事成功。积极思维肯定会改善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但并不能保证他凡事心想事成;可是,相反的态度则必败无疑,消极思维的人必不能成功。从来没有抱消极态度的人能取得持续的成功。

一般来说,消极思维的后果是:

1·消极思维会在关键时刻散布疑云。

一个人如果在生活中老是寻找消极东西的话,就会成为一种难以克服的习惯。这时候,即使出现好机会,这个消极的人也会看不到,抓不着。他会把每种情况都看作一个障碍接着一个障碍。障碍与机会的差别就是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

2·消极思维有传染性。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聚在一块儿的人会互相影响,逐渐靠拢而变成一样。跟消极思维者相处得久了,你就会受他的影响。接触消极思维者就像接触到原子辐射。如果辐射剂量小,时间不长你还能活,但持续辐射就要命了。

3·消极思维使人悲观。

消极者应用的墨菲定律任何事情看似容易,实质很难;任何事情所费的时间都比你预期的多;任何事情都会出差错,而且是在最坏的时刻出差错使他们从最坏的角度看问题。而成功人士总是从最佳的角度看待机会,作出判断。

4·消极思维使希望泯灭。

看不到将来的希望,就激发不出现在的动力。消极思维摧毁人们的信心,使希望泯灭。它慢慢地,但不停地使消极思维者意志消沉,失去任何动力。

5·消极思维限制了人的潜能。

人们相信会有什么结果,就可能有什么结果。人不可能取得他自己不追求的成就。人不相信他能达到的成就,他便不会去争取。当一个消极思维者对自己不抱很大期望时,他就会给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嘭”的一声封顶。他成了自己潜能的最大敌人。

6·消极思维使人不能享受人生。

在人生的整个航程中,消极思维者一路上都在晕船。无论目前的境况如何,他们对将来总是感到失望。许多人信奉索姆定律:“凡是事情看好的时候,你肯定疏忽了某些东西。”消极思维者眼中,玻璃杯永远不是半满的,而是半空的。他们预期得到人生中最糟的东西而且确实会得到。

而积极思维的威力则是:

言行举止像你希望的人。积极的行动导致积极的思维,而积极的思维导致积极的人生态度。态度是紧跟行动的。

心怀必胜、积极的想法。安德鲁·卡耐基说过:“一个对自己的内心有完全支配能力的人,对他自己有权获得的任何其他东西也会有支配能力。”当我们开始用积极的方式思维并把自己看成成功者时,我们就开始成功了。

用美好的感觉、信心与目标去影响别人。随着你的行动与思维日渐积极,你就会慢慢获得一种美满人生的感觉。信心日增,人生中的目标也越来越强烈。紧接着吸引了别人。

把与你交往的每一个人都当作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看待。

使你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被需要、被感激。

寻找每个人最好的东西。

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谈自己的健康问题。

到处寻找最佳的新观念。

放弃鸡毛蒜皮的小事。

培养一种奉献的精神。

思维模式可以改变,而态度你可以自己选择。你选哪一种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