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白起的震惊
接下来的一个奏折倒是让姬延来了兴致。军械监来消息说,已经将珍妮纺织机制造出来。只是有一个问题,现在蚕丝的数量有限,无法制造出更多的织品。
现在的情况是,用羊毛也在纺织机上试验过,但还不能成形,具体的问题所在还在研究中。
而棉花只存在于姬延的记忆当中,现在的战国时代并没有棉花的种植。要么用昏庸点继续兑换,要么去西域去找到野棉花种子。
但即使找到野棉花种子,还得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育种、栽培等等,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夫怕是不行的。
纺织机倒是也试验过织造麻衣,也能够成功。但织造麻制衣服未免太过低端,而且这是工业大倒退。
这种低端的市场一定要留给底层的百姓。
比如说有的百姓在照顾家庭、又要种地,那他们没有机会去大周朝的工厂或是工地里做活,如果家里还有其他的主要劳动力还好,如果没有,那很可能只能靠着纺织麻衣换得一些小钱过活。
所以姬延无论如何也不会去动这一块。
剩下的办法就只有两条。
第一、引导吴地、鲁国的百姓加大养蚕的力度。当然这个得靠市场和官方一起来做文章。以后可以考虑将丝织品当作给官员奖励的其中一样。
第二、让军械监继续改进纺织机,要把羊毛给好好利用上。现在大周朝在燕地已经和匈奴蛮夷通商,今后会有更多的羊毛流入关内,不能浪费了。
思索清楚,姬延在奏折上批注。
军械监第二道奏折,则是打磨机的改进。
之前军械监打造的机械,一直不是太精密。比如说车床,由于自身的精度不高,打磨出来的兵器往往得有人工再进一步的加工。
现在军械监对原来的水压锻造之法进行了改进,能够生产出精度更高的车床,以及性能更好的钢铁。
这距离姬延想像中的工业母床已经不太远。
到了那时,姬延就可以重新制造蒸汽机。
想到这一点,姬延有些兴奋,又给军械监批下一笔奖金和经费。
一边两天的时间里,大周军都显得波澜不惊。
倒是让白起那里更加不安。
只是无论他派出多少探子,回报的消息还是一样。大周军到了万朱河边上就死活不挪窝。
可想而知,白起的压力有多大。
司马错兵败身死,朝廷震动,举国皆惊。
秦王更是当场砸伤了兵部尚书,还要拔剑砍人。这且不说,秦王当时离朝,去后宫一连宠幸了十三位妃子,直到次日才再度上朝。
一上朝,就要拿司马错治罪。
司马错虽然自刎沙场,但罪名却不能免去。
眼见秦王盛怒,朝中百官也无人敢替他出头。
没爵、尸首充草悬于咸阳城外的东城门之上、灭其三族。
如此重罚,令得满朝文武都是大气不敢出一下。
至于白起,也是受到牵连。
不但陕城之败,主要责任人是白起,而且苍平道一战也是白起和司马错一起谋划的。
所以秦王要治其罪也不是凭白冤枉。
只是最后文武百官找来秦国宗室,一起苦苦劝说秦王,方才免去了罪名。
却令白起在半个月之内打退姬延的大周军。
否则,数罪并罚,收他白起回去咸阳治罪。
这两日里,咸阳方面的各种信件如雪片般的飞到白起手里,令他应接不暇。
有通风报信的,有来质问的,甚至还有些官员干脆的设法调走自己的子侄。
本来,这些秦国的高官贵族将子侄后辈送到白起军中,无非是想镀金而已。可现在一看,这哪里是镀金,这是要命啊!
赶紧的,把这些子侄设法弄回去才好。
单只是这样的信函就有上百件之多。
白起的心情也变得极为不好。
如此下去,何谈什么军心?
秦军变了!
白起暗叹。
以前的秦军,人人向前争功。
白起双目一闭,再睁开时,已是精芒闪动,“来人!”
外面两名军士进来。
白起手一指,“这些,都给本将烧掉,一个不留。”
白起心里明白,问题的关键之处还是在于如何打败姬延。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