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内阁议事 - 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 小猪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885章内阁议事

现在有各处的难民涌入洛邑数万,再加上洛邑本身也在越来越兴旺,征召民夫工匠是不愁的。而钱粮方面更是太过富余。

只是施夷光却正好想及一事。

“大王,你给那些工匠民夫的月银如此之厚,会不会大家都跑到洛邑来给大王你做工?”

倒不是施夷光心痛那些钱物,只是做工的人多了,种地的人就少了。

姬延心头一紧,“幸得爱妃提醒。”

仔细思忖半晌,姬延方道:“只是孤已经想得明白,并无此害也。”

先前几度开工洛邑新城,皆是为了解决流民问题。

实际上,大周朝本土的民众虽然也参与建造,却都避开了农忙时段。也就是种田打工两不耽误。

而且现在重新动工,也是为了接受由燕地而来的两三万民众,再加上一部分楚国而去的流民。再加上先前魏国的流民还有一部分滞留在洛邑附近。

这么多张嘴,都得要吃饭。

而且光给饭还不行,闲也要闲出事来。

与此这样,不如给他们一条好出路就是。

现在集中力量修建洛邑新城和新的王宫,等到枯水季节,还要调动他们这些工匠前去修理天河郡的河堤。

而且姬延打算,以后每年都会有这么一两次的大工。

毕竟疆域越大,所需要的工程也会越多。

比如身后的长江,既是一条后世养育无数人的大江,也是水灾滔天的大江。

若不能从头到尾治理一遍,则如此好山好水都会白白浪费掉。

反之,如果能够治理清楚,则是大周朝之大幸,可以增殖人口无数,更是大周朝的一大粮仓。

施夷光笑道:“夷光只是随心所想,大王不要见怪就是。”

其实说起来,后宫干政,已经是朝廷大忌。

也就好在姬延并不在意这些。

十多日后,姬延方才回到洛邑。

如此大胜,万古流和吴理等官员皆是出城三十里相迎。身后,朝中的大小官员、洛邑内外的大周朝百姓更是连绵不绝,看不到尽头。

姬延的车马走到洛邑城下,一路上都是人头攒动。

连他也感到惊讶,这才离开不到两个月,似乎洛邑城又变了样子。

“大王,洛邑怎么这许多人?”

姬延苦笑,“你还问我?我可是与你一同去的燕国。”

施夷光有些不好意思的靠在姬延身上。

其实道理也简单,如今大周朝天威正隆,又无敌手,首先就保证了这里的安全可靠。

战国乱世,安全无疑是最让人心动的首要。

其次,纸张、瓷器、以及随之而来的各行各业,都被激活。

有钱赚,谁不想来?

而且只要成为大周朝的子民,每月给盐一钱这点,又可以让一部分人心动,更不说还要免兵役、劳役。

最后一条,就是姬延向整个大周朝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

减免田赋,农家手里有了钱,动大工,给足银两,又让大批的工匠涌来,而且也大有可为,待遇不薄,还有大周朝的军士,赏赐极为丰厚,这又是巨大的一笔流动性。还有造纸坊和瓷器坊本身的工匠、军械监的工匠,洛邑大学……等等等等。

几乎让大周朝的每一行业的百姓,都能够得到利好。

如此一来,物价就被提升起来。

大家都有钱,都要吃肉啊!

那怎么办?只有其余诸侯国的商人源源不断的送来各种物资,以赚得钱财。

姬延一边琢磨着,一边这样和施夷光解释。

虽然她也并不怎么听得懂。

“大王,如果这样的话,会不会有人吃不起肉?”

当然会有的。

第一样,就是其余的诸侯国的百姓可能会吃不上肉。但要考虑到一点,这些诸侯国内的百姓向来是吃土的,哪里有机会吃肉?伤害的只是那些诸侯国里的中产,也就是小官员小地主。

而且如果养殖业能够获得大利,必然有更多的人力和资本投入到这一行业当中。

第二样,同样就是大周朝里的平民暂时吃不上肉,或者说不能吃肉自由。但在此前,他们也是吃不上肉的,现在一个月能够吃上一两顿肉,不是已经很好?

而且只要大周朝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多吃几顿肉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施夷光似懂非懂。

好在也无须明白太多,大致意思就是大周朝这样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并无坏处就可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