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大周军的难处
张仪更道:“由灵县至上谷城,至少有十七处城池需要掌握在我军手里。”姬延沉默,时间太短了。
如果左贤王反应迅速的话,完全可以明日就调集几路匈奴大军来攻击大周军的各处。
而大周军需要维护的防线太过漫长。
要知道,大周军可是由灵县进入燕国,而由南至北的穿越了整个燕国,那地域何其广大?
先前这些城池在燕国手里还罢了,如今一旦燕王反水,则大周军的整个后方和侧翼都在匈奴军面前。
如此大的战线,除非赵秦等国支援,又或者是再来一次国战。以大周朝举国之力来应付匈奴军与燕国的联手。
姬延摇头苦笑,“事急,纵是要调动兵马去抢那些城池,也难解匈奴蛮夷的威胁啊!”
张仪道:“臣以为,应当有些城池的燕军守将还是乐于将城池交由我大周朝的。”
姬延点点头,表示赞同。
只是旋即他又提出,“只是就算燕军皆是服从我军,又如何分兵去守?”
张仪也觉得头疼。
若只是让那些燕军把守城池也还好,但若是匈奴大军压至,绝大多数燕军将领是无能为力的。
如果再算上燕王这个因素,只怕一座城池也守不住。
虽然现在诸军都有些实力,只是人数太少。
比如霸王军、骠骑军等等实力虽然强悍,可若是兵力一分散,则马上实力大减。
而且用骑军去守城绝对是一大败笔。
大周军的步军却也不够。
张仪道:“如此之下,大王还是考虑从赵国绕道运输物资?”
姬延陷入到深思当中。
随口道:“暂时没有必要。”
如果说只是米粮运输,现在大周军不缺,至少也能支撑到年底。
主要的问题是火器。
如此多的火器运输想要瞒过赵王的耳目显然是不可能的。
姬延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论理,现在匈奴王与燕王议和,此消息该是没有传开吧!”
张仪一脸的疑惑,“大王的意思是?”
姬延道:“如若我军忽然由上谷城出兵,直奔左贤王的所在又会如何?”
张仪大惊,“大王不可!”
现在霸王军和骠骑军皆在铁头关,不说休整,单只是那些劫掳来的收获,也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运回上谷城。
而且铁头关还有二十万匈奴大军。
至于左贤王那边,本身就有三十万匈奴军不说,随时还能调动大约六十万兵马去支援。
大周军现在步军虽然几度扩充,人数还是要为紧张的。
首先,至少要留下五千人的大军驻守上谷城,这里已经成了大周军的运转核心,非死守不可。所有的军资中有一大半都在此处。铁头关和灵县那两处的军资也都朝着这里送来。
如果把五千南城军留在这里守城,就只有李陵的步队和吴庭芳的然城军可以动用。
仅只两万人而已。
就是这两万人,也是数次扩充才有的规模。
其余各处城池也有小规模的大周军在协助守城,只是规模太小,都调动回来也没有用处,不如留下作为牵制之用。
姬延笑道:“人贵正,兵贵奇。如若我军主动出兵,左贤王会如何设想?”
张仪仍是疑惑,“大王的意思是,左贤王会以为我朝还不知道匈奴与燕王议和?”
姬延点头。
张仪不解,“虽是如此,我军实力仍是太弱啊!”
两万不到的步军,去打九十万骑兵,这得是多大的勇气?
虽然大周军有诸多的火器充作先锋,张仪也不认为就会有胜算。
而且骑兵要避开那些火器是轻而易举之事。
只要左贤王不让匈奴兵强攻,大周军也只能是眼巴巴的看着匈奴军从容而去。
反过来,若是大周军前后移动,必会为匈奴军所乘。
匈奴军的弓箭虽然破甲能力不足,可无休无止的射杀过来,迟早会把大周军的士气拖垮。
姬延笑道:“先生不急,听孤慢慢道来。”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张仪所说的这些,的确都是问题。
但姬延首先要解决的,并不是左贤王这一部匈奴军,而是铁头关那附近的二十万匈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