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巨大危机 - 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 小猪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650章巨大危机

随着姬延大军的深入,气氛越发的不安起来。无论怎么打探,四下并没有大股的匈奴骑兵出现。

不只是如此,先前派去九峰寨的探子也来回报,匈奴王的大军并没有移动。

姬延眉头皱起,“关内的情形如何?”

关内的消息乃是由言侯打探,据传回来的消息称,至今日一早,换陷的城池已经达到二十四座。

当然,由于燕国有了更多的戒备,除了第一日失陷了十余座城池,这两日的情形还是好转了一些,总算将匈奴军那种无可阻挡的气势挡了下来。

沿着长城向东攻击的匈奴军,已经停了下来,就地驻守,意图不明。

向东南方向攻击的匈奴军没有停下来,这一处应该是匈奴的主力之一,进攻的方向正是燕国的都城蓟。

照眼下的进度来看,也就是两三日的功夫就可以打到蓟都城下。

这还是按照匈奴军一座座拔城的进度来算,若是绕道,今日就已经可以冲到蓟城。

虽然知道匈奴大军似乎分成了三个大块,但由于匈奴军来去如风,言侯一直无法查清各自处的匈奴大军分布,只有一个估计的数目。、

进攻蓟城方向的匈奴军有约二十万人,攻击长城沿线的匈奴军是两部分,也有合计十万,围困九峰寒的匈奴军是二十万人,合计五十万大军。

姬延却是想起一事,“李陵说,索木贴给他和霍去病招认过,攻打燕国的匈奴军已经有一百万左右。”

怎么现在才出现了一半?

虽然匈奴军也有后勤压力,却是不如华夏族这样极度依赖后勤,最多只会有十万匈奴大军守护后勤辎重。

那还有四十万匈奴军呢?

张仪仔细想过,突然一个可怕的念头划过脑际。

他抬头去看姬延。

却见后者也是同样的震骇看来。

那四十万大军,是用来包围救乐乘的援军!

姬延头痛了,“既是如此,那些匈奴军会在哪里?”

前面的道路上,并没有匈奴的伏兵,这一点,无论是张仪手下的探马,还是李陵等部的侦骑都没有发现任何的疑点。

这一点又很不合理,若是要设伏,如何看不出一点迹象?

张仪同样是紧皱眉头,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倒是姬延闭目想了一阵,有了一个想法,“也许,匈奴军的包围并没有到位。”

以匈奴军的灵活机动,是无须固定设伏的。

只要姬延军与匈奴王的本部厮杀到一处,处于长城线上的匈奴军包抄姬延军的右侧,另外的四十万匈奴大军完全可以从九峰寨更后的位置出发,由左侧来包抄姬延军。

甚至都可以不动用长城线上的匈奴军,由这四十万匈奴大军数路包抄,姬延军便再插翅难逃。

“此谓机动设伏!”

机动设伏,当然是后世才有的军事术语。

能想出如此战术的匈奴人,必是一个战术天才。

姬延之所以能够想到,也是在吴起手里见识过一回类似的战术。

当时,项羽退了吴起军的粮道,更是两把大火一烧,鲁国上下和吴起的十万大军顿时进退失据,无奈之下只能退兵,想要撤出宋国。

但就是这样的情形之下,吴起半道设伏,差一点全歼了宋军。

而且那时的道路,并没有一处可供设伏的地点。吴起硬是凭着高超的指挥艺术,用自己手下的鲁兵凑出一个死地,将宋军重重包围。

若不是高顺和李嗣业一身勇猛无敌,鲁军无人能挡,反被吴起打了一场大胜仗。

而现在,匈奴的手段何其类似?

适合设伏的地方,毫无准备,却等到两军厮杀一团的时候再出奇兵四十万,直接斩去姬延的退路。

张仪听完姬延的解释,也是倒抽了一口气。

只是接下来怎么办,还得看大王来决断。

姬延沉默着,却只字没有提到要撤离战场的想法。

张仪忍不住劝道:“大王,如今事急,纵是乐乘军值得一救,我大周军也不能在此拼尽了最后一滴血。”

前后六十万匈奴大军包围,这怎么可能冲得出去?

虽然现在军中马匹不少,正规的骑兵却是极少,仅只有霸王军那三千三百人而已。

项羽再勇猛,能一个人杀散六十万匈奴大军?

姬延还在心头盘算。

情势并不好,时时刻刻有被匈奴大军突然冲出来包围的威胁。

但他再想退兵,也是不容易的。

现在距离九峰寨已经只有三十里地,再过半个时辰,天就要黑下来。

如果现在要撤军,恐怕走不了多远,就会被匈奴军包围起来。

此外,若是这一次不能救出乐乘,只怕就再没有机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