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人心不古
姬延还在为如何摆正与燕国的关系头疼。毕竟他已经发出天子诏书,要助燕国对付匈奴大军,而且还有施夷光一事也没有解决。
无论如何,大周军都不可能空手而归,沦为天下人的笑柄。
张仪却是惊呼一声。
姬延一怔,“先生为何?”
张仪苦笑,“臣想起姬觉正去了蓟城。”
很简单,如果姬觉去的时候,项羽抢马的事被燕王知晓,猜猜燕王会如何对付姬觉?
姬延皱眉道:“为何派他去蓟城?”
张仪一时无语,竟不知如何作答。
大王啊,派人去和燕王讨要韩风,难道不是您答应过的?
虽然张仪没有提醒,姬延自己还是想起来。
是有这么一回事,本来他是想着直接去打下武阳城,抓到韩风就算了事。
然而当时是给张仪给挡下了,说是与燕王到底还是盟友关系,不能轻易翻脸攻打。
只是后面因为阿青之事,姬延心情大坏,还是忍不住把火气撒到韩风身上,直接出手打下了武阳城。
若只是这样,姬觉也不会有事。
毕竟就算是燕王得知了这个消息,那时姬觉早完成了任务,应该已经在归营的路上。
但现在,莫名又插进来项羽抢马一事。
“只怕姬觉性命危矣!”
张仪后悔不迭。
他本想是给姬觉一个立些小功劳的机会,却不想反而要断送其性命。
姬延同样伤神不已。
姬觉是姬小七的二哥,而姬小七又和阿青情同手足。
这就太不好做了。
姬延还不知道,姬小七非但与阿青情同手足,更与施夷光也是如此。
若是知道这一条,只怕他更要头大。
虽然头疼,姬延却是索性道:“不如就打下蓟城,孤再好好与燕王讲道理。”
顿时,张仪大呼不可。
“大王啊!您是天子之尊,岂可为了这些小事坏了天朝的声望?”
无论怎么说,大周朝也是打着共抵蛮族的旗号来到燕国,来到北疆的。
现在一个匈奴人都没有见到,好家伙,先把蓟城给拿下,这让全天下的人怎么看天子,怎么看天子诏,怎么看大周朝?
姬延有些不以为然,“这又如何,所谓假途灭虢的事,诸侯王还行得少了?”
的确是如此,春秋战国无义战,众诸侯国喊出来的口号一个比一个响亮,却都是为了自己私利而已。
张仪却正色道:“大王!诸侯王可以行狡诈之事,但大王不行。”
姬延不悦。
然而张仪却仍道:“天子,四海共主,华夏之王,炎黄正朔。”
无论是大周律,还是大周礼法,都是要为天下所表的。
“如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正是天子亲自出手,朔根本源之时。”
在张仪看来就是如此。
秦楚等国四下扩张疆土,不过是一时痛快,是不得人心的。
现在四海之心,仍系于大周朝的,这就需要天子以身作则,以正国本。
所谓仁义道德,虽然也许一时占不到便宜,却总会更得人心。
“大王,民心以载道啊!”
张仪的苦口婆心,终于让姬延不得不正视。
也让他想起一事来,就是宋襄公。
宋襄公之所以后世传名,也是因为在公元前六百三十八年时的泓水之战。
简单的说,宋国与楚国之间的墙头草郑国开始倒向楚国,让宋襄公很不高兴,便要兴兵讨伐。
郑国的国力相对不及,便向楚国求助。而在大战开始的时候,楚国的兵马未至,宋国臣子便向宋襄公提议先一举打败郑国,但被宋襄公拒绝。
甚至在两军大战中要求自己的将士们不要伤害受伤的对手,不允许攻击郑国的老弱士卒。
如此种种迂腐之下,宋国大败,从此宋国再没有崛起过,失去了唯一的机会。
无论在当世,还是后世,很多人都认为宋襄公的仁义行为是极为的讽刺,是不懂得变通的。
但其实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