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妙用粮票
姬延已经明白万古流和齐思远的用意。吴庭芳,不但不能降罪,还得要安抚才行。
现在就是降罪吴庭芳,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如何去和郑侯解释。
认错?
不好意思,郑侯一见大周朝服软,马上更得要来劲。
这一下就看破大周朝的虚实啊!
更不说周朝与郑国本就相邻,不可能不知道大周朝现在的处境。
偷偷撤兵回来?
更不可能,那是一万多人的大军,岂是撤回来可以无事的?
当郑国那边的细作、探子都是白痴?
既然默认然城军的行动,那就得要全力支持。
而且不能轻易换将。
大周朝现在也无将可换。
打定了主意,“齐爱卿所言,当是如何?”
齐思远马上道:“大王,然城军调集了兵马粮草,只是因为各处驻守,集中不便,又有大雨作梗。因此,然城军大约仅仅只调动了五日的粮草,甚至这五日的粮草还在后方。”
“虽然然城军配齐了兵器军资,到底还有差额,若是能够给足军资,让然城军打下郑国未尝不可。”
然而齐思远的建议,吴理再度反对,“大王,以老臣看来,现在并非是吞并郑国的最好时机。最好的情形是然城军打出一两个胜仗,警告一番郑侯就退兵回来。”
有这么一支大军在国内,才能放心。
仅凭着才训练起来的各郡县的守备兵,绝对是让人提心吊胆的。
要知道,那些郡县也都是才归到大周朝的,人心未服,边郭不稳。
吴理的建议,明显占到了上风。
万古流也有自己的意见,“大王,以老臣看来,且先看然城军能够打到哪一步,若是一两场胜仗之后,能以微小的代价一举平定郑国,未尝不可,如此一来,也可提振一下我大周军的声威。”
各方建议都已经说明,只等姬延最后决断。
姬延略一沉吟,就有了主意,“告诉吴庭芳,孤可以容忍他擅自调兵,擅自征伐,但孤要的,是整个郑国!”
“此外,孤无兵可调,无军资可以援助。这一战打成何样,只凭他自己。”
“虽无援兵,粮草却是无须他担心,要多少有多少。”
“令下俫诸郡征召百姓给然城军送粮,所有待遇一概从优,务使百姓受苦就是。”
说到这里,刑部尚书陈济时建议道:“大王,现在道郡有无数灾民,何不调动一些给然城军输送粮草?”
姬延没有直接答复,却是看向吴理。
吴理略一沉吟,“大王,先前工部尚书是有本要奏的,正好两事一并。”
原来这事,正是关系到道郡。
黄河第二道洪峰,应该就是今夜或是最迟明夜到达。
姬延一怔,“爱卿怎知?”
洪峰的出现,以及到达的时间,在战国时期如何算计得出来?
吴理禀道:“这些都是王景大人和齐真推测的结果,具体如何,臣下也不知晓。”
王景的判断。
姬延还是相信一些的。
而且他依稀记得,一旦出现大的洪水,必不只是一波两波而已。
看来,道郡还有得熬。
吴理又道:“如此一来,道郡日夜都要加固堤防之中,能用上的劳力,齐真那里皆已用上。”
姬延冲着陈济时看了一眼,这建议就算是没有通过。
很明显,就算还剩下一些灾民,若不是壮实劳力,调去给然城军送粮也无用处,路上自己都要吃去不少,更何况从道郡到淆水也有距离。
既是说到黄河大水和道郡,姬延不免多问一句,“道郡那里准备如何,可还要洛邑支援?”
吴理接道:“大王,王景大人道,此次黄河水势可能更大,道郡倒是不必担心,只是下徕郡的河堤也要加固,还有洛邑、甚至是东滩。”
姬延脸色凝重。
下徕郡还好说些,东滩可是王景亲自修的堤。
而且到了东滩,已经是整个洛水的下游都严重受到影响。
如此一来,道郡将洛西三县放弃,倒是成全了洛邑等地,也保了本郡大部的县地。
吴理还在说道:“工部这几日也加紧造出了一些小的舟船,用以往来输送和救援,只是银两方面已经不够用,还请大王分拔银两。”
姬延沉吟道:“工部可还有余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