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议诰律 - 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 小猪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01章议诰律

回到乾坤宫里,周忠上前禀事,郑国使臣周曾再来请见天子。这么快就伤好了?

姬延有些惊讶。

不过,他现在不想见周曾。

倒不是想要躲着,只是姬延认为有必要换一个场合。

“让他明日昆吾宫候见吧!”

片刻之后,吴理求见。

“大王,这是内阁和六部对大周诰律的意见。”

也好,来的正是时候。

大周诰律推出的时间不能再拖了。

咱要依法治国是不是?

姬延仔细看了修改意见,看得出来,刑部是每一条刑法皆有详细的考虑,刑、民两法每一条几乎都有修改意见。

不过看完之后,姬延并不担心了。

刑部给的这些修改意见都只是在具体实施层面上的,比如一个妇人被人贩子强抢掳去,是以哪一条刑法适用?还是两罪并罚。若是这妇人中途反把人贩子卖掉,又该不该论罪?如此等等。

还是以这一条为例,姬延在大周诰律里原来写的并不详细,只说要从主观意志来分辨。然而主观意识这玩意是很难说清的,受害的妇人把人贩子卖掉到底是出于自保还是报复,谁能够说得清楚?

姬延可以给个简单粗暴的解释,就是从保护受害人的角度出发,只要是在被侵犯的过程中,所有的反抗手段,以及反抗的后果都不论罪。

但这样一来,细想之下还是有问题的。

如果真正的人贩子被抓,她反诬受害人是人贩子,又该如何?

如此等等,头疼的不只是一条两条。

“以爱卿之意,当是如何?”

既然吴理是与刑部主官一同商议过,想必也是有自己的看法。

吴理拱手奏道:“大王,刑部上下的官员认为新法可行,只是具体的条款暂时不必过于详细。”

姬延思索了一阵,也就欣然同意。

无非就是把裁量的权利下放到郡县的主官和刑部。

等到新法实施一段时日以后再作修改充实。

吴理又道:“大王,倒是礼部的主官认为有些问题值得商榷。”

礼部诸员认为,加强礼法当然是好的,却要有度。

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大周朝的正统继承,姬延在新法里认为,子嗣当中,以才能出众者为下任周天子。

一代两代人当中或者不会有问题,但数代之后未免会让大周朝生出内乱。

立嫡立长,这是战国诸侯无数血泪换来的教训。

第二个问题,就是宣礼官到底要不要下到各县各乡。姬延支持宣礼官下乡,本意上是出于王权下乡的目的,与豪强争抢民间的话语权,加强大周朝对基层的控制力。

只是如此一来,严重触犯了当地土豪贵族的利益,若是现在就大规模的施行,很可能在各处新收的疆土出现叛逆之事。

姬延脸色有些沉重起来。

不得不说,礼部提出的这两个问题都是很严重的。

“大王,老臣与礼部的意见差不多,宣礼官可以下乡,却不必太过急于一时。”

吴理说出具体的想法。

宣礼官可以下乡,范围却不必扩大,首先从洛邑周边,大周朝最重要的基本盘开始。

其二,宣礼官可以改变工作方式,改流官为驻学,以学促宣,教化子民。甚至是以宣礼官为基础,在各地县乡开设学馆,如此一来,更容易让当地接受。

其三,这些学馆的学生,若是学有所成,可以有资格进入到洛邑大学。而一旦有机会进入到洛邑大学,既为大周朝培养出人才,又分化了当地的土豪贵族。

姬延深以为然。

这个就是小学大学的制度啊!

先前他也考虑过要在乡下设学,提高大周朝整体的文化水平,这样看来,倒是两事合一件,凑出一个好字。

“办学之事完全可行!”

姬延想了想,“以爱卿看来,要不要把武学和乡学合并一处?”

先前姬延已经下令兵部在各县设立预备役,为大周朝的将来培养武官武将。

若是将两学合并为一,是不是能够培养出一些文武兼备的人材?

吴理思索片刻,“如此可行!”

再回到礼部提的第一个修改意见,姬延也表示可以接受。

每一代周天子如何挑选自己的接班人,其实就算是他作出种种限定,后辈子嗣也是爱听不听的。

无论想要立嫡,还是立贤,总有办法绕开这些条条框框的。

如此一来,大周诰律几乎就可以最后定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