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借调边兵 - 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 小猪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33章借调边兵

各种米粮蛀虫,冒数,换仓,换新,折算,如此等等,方才造成如此局面。牛家山脸色难看。

甚至冷汗淋漓。

这还是只是随地一处,若是别的新收郡县也是如此,大周朝岂不是无粮可用?

甚至,若是大周朝原本的各处粮仓也是如此,那大王真要是找几个人出来砍脑袋的。

不杀到一个人头滚滚,这事就不算完。

“只是随地本就无粮,还怕什么调粮?”

牛家山想到关键处。

就算先前多有弊端,现在却正是新旧交替的好机会,以前的烂帐正好一笔划去。

方远苦笑,“这就是下官要说到的第二件。”

事情的起由,乃是留县粮仓的一个老吏身故,留下两妻三子,结果家产分配不均,少妻幼子最后大肆吵闹,将留县粮仓的各种老底掀出。

一时间,留县百姓听说县里无粮,人心大乱。

若只是这样也就摆了,毕竟就算是本县无粮,朝廷也不会完全听之任之,而且大周朝已经宣布田赋十其一,百姓手里积攒一些米粮下来并没有什么问题。

坏就坏在两件事情凑到了一起。

留县分明无粮,朝廷却要从此调粮出去。

这些米粮由何而来?

有居心叵测者四下点火,宣称大周朝将派大军,由百姓的家里抢粮凑数。

如此一来,整个留县的风评顿时点爆,由几家豪强出头,当下就占据了留县。

留县一出事,方远急报了朝廷。

只是没有等到朝廷的处置意见,却将邻近的义县也丢掉。

牛家山脸上阴沉如水,半晌才道:“那几家豪强可有何背景?”

方远不敢胡乱攀附,只道:“以下官看来,此几家豪强倒并没有诸侯背景。”

他的话是有依据的,其一,这几家豪强的的手中并没有朝廷命官的鲜血,先前击杀宣礼官和后面攻打县城,这几家都没有露面,至少表面是如此。

其二,若是有诸侯国,特别是楚王在背后作梗,这些暴民应当是趁势再闹大才对。而目前,暴动的范围还仅只是留县和义县两处。

牛家山沉吟片刻,“以你之见,当是如何?”

方远哪里敢提出自己的看法,只道:“下官已严令各县谨守本县,紧急加征各县守备兵两百。此外,随郡的守备屈礼大人也一直留在随城,并已经调来三千军,就驻守在城外随时备用。”

牛家山道:“这屈礼为人如何?”

屈礼虽然姓屈,却并不是楚国人,而是地地道道的周朝人,不过因为是兵部的官员,吏部并没有太多的主导权。

一般来说,兵部调派、升迁武官,只要合情合理,吏部只管加印就是。

是以牛家山身为吏部左侍郎,对于屈礼的印象也没有半分。

方远却道:“下官也只是才到随郡来履职,对于屈礼将军并无太多接触,只是听说此人乃是然城军旧部,然城军叶胜部在守天关一战,得天子青睐,加封了全军第一近卫军之名。此屈礼正是出自叶胜部,不但身上有战功,而且连一条手臂也留在守天关前。”

牛家山顿时明了,吩咐道:“你且令人去请他来议事。”

方远赶紧应下,匆匆退出去找人。

议事厅里,牛家山思绪如潮。

连失两县,此乱不可谓不大。

然而听两位丞相大人的口气,却一定不能动兵,至少不能大规模的流血冲突。

这还真不是一般的差事。

牛家山头疼不已。

两县暴民既然没有诸侯背景,大军一至,人头滚滚,不怕不能平乱。

只是有了丞相的意思在前,牛家山再怎么糊涂,也不会同时与两位丞相结仇的。

思忖了半天。

牛家山得出八个字的方针。

重兵压境,压迫内变。

借守备大军分路包抄,围而不攻,再以攻心为上,令人四下散发朝廷的调粮诏书,格外讲明,留县无粮,大周天子以仁德为先,必不会与百姓口里夺粮的。

事实上只要稍有些脑子,就可以想明白这一点的。

大周天子为何要调粮?还不是为了五十万的魏国饥民?

难道宁可饿死自己的百姓,也要打肿脸充胖子?

得有多愚蠢之人,才会这样去想。

正想到此处,方远匆匆进来,身后跟了一位将军。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牛家山陡然张眼。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