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孟飞的决然 - 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 小猪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26章孟飞的决然

吴典扑通一声跪下,“大王饶命!奴婢不知道大王喜欢开车玩,奴婢死罪!”姬延脸都黑了。

你丫的还知道开车了是吧!

大王刚才有开车吗?

大王是与阴姬姑娘谈论诗词歌赋,谈论人生情操好不好?

姬延嘴皮子一动。

最终啥也没有说。

总不能让他给一个奴才解释吧!

更何况这事也没法解释。

正要下车,王信匆匆而来,“奴婢拜见大王!”

姬延淡声道:“起来吧!”

言罢,阴姬已经掀开大帘,姬延走出车外。

吴典赶紧上前,扶着大王下辇。

姬延抬眼一看,这里已经有些规模,俨然一个大工场。

此时的王信,却是灰头土脸,一身的狼狈不堪,“大王,奴婢该死,瓷器还没有研制出来。”

哦?

姬延有些意外。

王信更是头脑都要叩入到泥土之中,不敢争辩。

姬延轻哂,“起来说话吧!孤不罚你。”

王信不敢不尽力,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还要仔细听来。

王信这才摸索着起身,躬着腰退到姬延身侧。

原来瓷器的制作工序太过繁复,而且要求比造纸术更高。

当初造纸之时,王信大量用工,七八组造纸工,各自开了十道浆池。

如此一来,相当于近乎八十个浆池一起试验,再加上造纸的过程费时并不太长,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成功。

姬延点点头,并无责怪之意。

事实上也确是如此。

后世里的大食人很快就将造纸术学了去,但对于瓷器却久久不得法。

可以说,多买去一些纸张,深入研究一下,也能猜出其中成份,慢慢再来改进即可。

瓷器不一样,给你一万个瓷器,能够猜出里面的成份?

而且王信的失败,姬延也许有些责任的。

毕竟他只是出于兴趣和好玩,去学习了两天制陶,其余的瓷器知识都是从视频里看过的。

想到这里,姬延有了想法,“你将没有成功的瓷器且拿来。”

王信正要去,又被姬延叫住。

他要亲自去看瓷场。

王信赶紧的前面引路。

瓷场还在造纸厂前面一些,王信一共开了十个窑洞,前前后后的瓷工也有一百多人。

所制造出来的废瓷都被集中在后面的一处大坑里。

“大王,这些大坑是专门挖出,所用过的残料都埋放在此处。”

王信取了几个看上去还有些瓷器模样的废品进上。

姬延仔细一看,虽然看起来各有问题,但工艺上的进步已经很不差。

这样看来,最多再有两三个月,应该就能够制造出真正的瓷器。

至于这些残品矿,其实也很是很值钱的。

这个值钱,并不在当代,而是后世。

也好,留给孤的那些子孙以后慢慢来发掘吧!

这里,是世界上第一件瓷器的出品地,也是第一个窑洞的诞生地。

姬延随口道:“四海金号那边,纸张卖的如何?”

说到造纸,王信总算信心恢复上来。

“大王,陈四海说,奴婢这里的纸张造出多少,他就能够卖出多少,现在最好的宣纸已经能够卖到十两银子一碇!”

一碇宣纸并没有多少,这是王信自创的计量单位,宽六尺,长两丈的宣纸十张,为一碇,并没有多少。而宣纸的产量已经在日产五百碇,也就是说一日就可以卖出五千两银子。

造纸厂已经成了内府的摇钱树。

这还不算上普通纸张的得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