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第137章论科学驱鬼的可行性……
第137章第137章论科学驱鬼的可行性……
“不只是展柜需要考虑小朋友的参观,展品内容也一样,应该积极阳光一点,这样才能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
乔时摸着下巴,发表她的艺术暴论。
没错,她在将系统给她的压力转嫁到画鬼身上。
乔时只需要编就好了。但画鬼需要考虑的东西就多了,给小孩提供积极引导,也是艺术品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但凡换个人说这番话,小晨肯定拉上小伙伴转身就走:这家伙是完全不懂艺术啊。
绘画本来就是不该有束缚的艺术。它可以自由地表现思想、情感,而不是提前考虑谁会来看我的画:这个不能画,太露骨了;那个不能画,太血腥……
真有这些条条框框的限制,还看什么美术展啊?他们自己在家里看绘本不好吗?
可说这话的人是乔时。
小晨别说是扭头就走了,连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他们都能感觉到,她对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
小晨忍不住想:他下意识地想反驳乔时姐姐的艺术理念,会不会就是因为他年纪太小,学的东西还太少呢?
所以,小晨很明智地先保留自己的意见。
是的,他已经抛开了对“画里有鬼”的恐惧,重新考虑起了艺术层面的问题。
俩小孩与乔时一起顺着艺术长廊往前走,很快,他们的眼睛又开始瞪圆了。
不是看不懂展品,不是过于高深和抽象的画面难以理解,而是,他们看得太懂了!包括不是专业学美术的小女孩也一样。
那圆润的线条笔触,那亮色温暖的背景,那卡通的形象……毫无疑问,这就是一幅幅绘本图展!
这下好了,不需要乔时帮忙“鉴赏”了。
乔时满意点头,“不错不错,看来这位创作者考虑得很全面,它用了老少皆宜的表达方式。”
当然,比起摆在书店里的绘本,这些【原画】无疑要更加精致,构图、线条、上色等等都更有艺术性。
但它仍然是绘本图。
小男孩有点恍惚。
绘本图展当然也有,不过,这个临展的主题是这个吗?他怎么没听说过?
“姐姐,刚刚这幅画是不是闪了一下?”小男孩小声问。
是的,那幅画就是动了。
因为听到乔时的夸奖太过激动,画鬼有点没控制住自己的身形。
乔时微微一笑,就像一个恶趣味的大人,她说:“有没有一种可能,这里面有只鬼在扮演画面,但一直保持不动很累,它的脚有点麻了,所以控制不住地动了一下?”
“哈哈哈!”谁都没有被吓到。小女孩还被逗乐了。她觉得鬼也会腿麻,这就很搞笑,“姐姐,这骗不到我们的!”
她主动拉着小男孩探索起了“画会动”的奥秘:是小晨看错了,还是别有原因呢?
“嚯,姐姐,画真的会动诶!”俩小孩经过一番观察,得出了结论,“是因为这幅画应用了光线效果对不对?”
画的载体是画纸又不是屏幕,就不该存在【动图】。但随着角度和光线的变化,有些线条隐去,有些线条出现,一晃眼就容易产生画会动的感觉。
“是的,你们都很聪明。”乔时予以肯定。
自己发现的“真相”,当然要比她费尽心思的说服更让人印象深刻、且深信不疑。
小女孩兴致勃勃地说:“我喜欢这个!”
她可不是艺术爱好者,学校组织参观,来接受艺术“熏陶”,那她也没办法。回头说不定还得写参观感想呢!
唉,当小朋友可太难了!不像当个大人,只要给小孩布置任务就好了。
但今天的美术馆不一样,她看得懂,还很有趣!就像游乐园一样!
小晨看了看小伙伴的笑脸,也抿着嘴笑了起来。
他忽然就丢下了老师之前教他的“艺术理念”,也丢下了种种疑虑。他觉得乔时说得对,谁说艺术不用考虑受众了?
事实已经证明,乔时就是比他更理解创作者的意图,她的艺术的造诣远在他之上……
前方的展区,喧哗声渐大。
沉浸式看展的人们正在接二连三地“苏醒”。
没办法,画鬼可不敢在乔时的眼皮底下搞“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把戏。如此一来,所有人就都看到了同一套充满童趣的“绘本”。
你不能说这些绘图不好看,但跟之前那种震撼人心的感觉根本不是一码事。
可我刚才看了啥来着?我在为什么触动?
回过神来的参观者更迷茫了。
如果这里只有绘本图,那理论上讲,能震撼他们的只有这些画啊?
也许,我比想象中的更有童心?
可怎么突然地,就找不到刚才的那种感觉了?
倒退着将前面的展品再看一遍,不仅找不回刚才的感觉,还有种陌生感。仿佛他们刚刚踏入这个陌生的展馆……
这种违和与落差,难免形成了小幅扩散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