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边陲纳降 - 明史演义 - 蔡东藩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明史演义 >

第七十一章边陲纳降

却说穆宗即位以后,听从徐阶的话,尽力革除前朝的弊政。徐阶因病辞官回乡之后,高拱、张居正入掌朝政。高拱和徐阶不和,就是因为徐阶擅自草拟遗诏一事,因此他执掌朝政之后,便引用门生韩揖等人为言官,肆意抨击官员,导致言路又开始堵塞起来。

尚宝卿刘奋庸和给事中曹大野等人,曾上奏弹劾高拱,谁知都遭到了贬谪。就是大学士陈以勤,与张居正同时入内阁办事,也被高拱倾轧,久忧成疾,被迫辞官回乡。大臣中资格最老的李春芳素来与世无争,端庄冷静,自从被徐阶引荐入内阁之后,应顺朝廷,无所可否,因此尚还在位。

先是嘉靖季年,遭到贬斥的谕德赵贞吉重新被起用,从被贬的地方召回京城,曾被提拔为户部侍郎,后来又被罢免。穆宗继位后,起用赵贞吉为礼部侍郎,后来升任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赵贞吉已经年过六十,性情刚直,就是当年,穆宗对他也颇为客气。

怎奈赵贞吉和高拱两不相下,互不干涉,彼此谁看也不惯谁,各张一帜。高拱负责科举的时候,曾将赵贞吉的老朋友赶走了二三十人,可他还觉得不满足,接着又唆使门生给事中韩揖上奏弹劾赵贞吉无所作为,还仗势欺人,其实只是庸庸碌碌。

赵贞吉上奏为自己辩解,承认自己的平庸,唯独不承认仗势欺人,反斥高拱横行霸道,说愿意回乡也不愿意被高拱诬陷。穆宗准了赵贞吉辞官,高拱却没有受到惩处,气焰还是和以前一样嚣张。

李春芳自知争不过他,依然保持墙头草的风格,只是有时候出言发表一下看法,后来还是被高拱嫉妒上了,唆使言官弹劾。李春芳知道自己很难再待下去,于是就一再上奏辞官回乡,一直到隆庆五年,穆宗才答应放他回去。

只有边陲一带,任用的将领,还颇得人心。

戚继光被授为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的练兵事宜。戚继光建下战台一千二百座,台高五尺,中间分为三层,每个站台派一百人驻守,粮食武器一律齐备。站在战台上可以远望四方,达到很好的监视效果。地势险要的地方一里设有两三个战台,其他地方一里一个战台或者两里一个战台,一直延绵两千里地,星罗棋布,互相声援。

除了站台,戚继光还创立了车营。每四个人推着一辆车,打仗的时候,这些车可以结成方阵队,中间是普通的步兵,车营故而由此得名。

戚继光创造了一种拒马器,专门对付骑马的敌人。遇到敌军骑马来战的时候,先发火器,等敌军靠近了,再让步军拿着拒马器依次排列在前面,中间列入长枪军、狼筅军,众士兵只要保持步伐整齐,就可攻可守。敌军若是战败而退,就派骑兵追击,物资营随后跟上。因为北方边兵的素质不强,戚继光特地调来了三千浙江兵作为先锋。

浙江兵很快到了蓟门,先在郊外列队,那天正巧下起了大雨,浙江兵从早上开始列队,一直到晚上收队全都直挺挺地站在那里,没有一个人敢动。北方边兵见了,个个瞠目结舌,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是戚继光下的军令,浙江兵无一人不从。

戚继光镇守边关好几年,因军纪严明,武器先进,无论是多厉害的敌人都不敢随意越雷池一步,更别说和明朝廷起纠纷了。后来朝廷又派曹邦辅为兵部侍郎,与王遴等人,一起督御宣府、大同,都御史栗永禄镇守昌平,守护明朝陵寝,刘焘镇守天津,守卫通州的粮储,王崇古、谭纶负责军事谋略,戴才负责粮饷的调配,彼此同心协力,边境稍稍平定。

后来鞑靼的酋长俺答因为色欲熏心,导致祸起萧墙,骚扰中国几百年的寇患从此消除,俺答从此洗心革面,归顺大明。这也是明朝中期的一件幸事。

原来,俺答的第三个儿子铁背台吉早年病逝,留下一个儿子把汉那吉,因为幼年丧父,把汉那吉被俺答的妻子一克哈屯(哈屯是鞑靼可汗的妃子名号)一手养大。把汉那吉长大后,娶了比吉的女儿为妻,因为她相貌丑陋,把汉那吉很不满。

后来,把汉那吉又自己娶了袄尔都司的女儿。

袄尔都司的女儿名叫三娘子,是俺答的长女所生,按辈分来说,她是俺答的外孙女,嫁给把汉那吉倒也门当户对。这位三娘子长得貌美如花,天然来雕饰,就像一个塞外王昭君。

把汉那吉正是见她明艳动人,所以再三恳求,这门亲事才终于定了下来。把汉那吉将三娘子娶过门后,满心以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就要来临了。

谁知有一天俺答见到三娘子的美貌,竟然羡慕起把汉那吉来,因为垂涏三娘子的美貌,俺答用了一计,借故说孙媳妇要单独拜见公公,行盥馈礼。把汉那吉不知其中有诈,就让三娘子一个人去了俺答的大营。三娘子上午进去谒见俺答,居然晚上还没回来。把汉那吉等来等去等得不耐烦了,于是便派人到俺答帐外打听,结果毫无消息。把汉那吉更是觉得奇怪,于是亲自跑去探听,他本想闯入俺答的帐内。偏偏门口的几个卫兵拦住了他,不让他进去。把汉那吉气不过,想和卫兵动手,旁边的几个卫兵却边笑边劝他说:“好了好了,肥羊羔已经入了老大王的口中了!现在恐怕都吞进肚子里去了吧,你再要他吐出来又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让他吃去,另外再找一头好羊羔吧!”把汉那吉听了这话,又惊愕又悔恨,但他转念一想,觉得他们说的也有道理,自己双拳难敌四手,就这样白白被打死也太不值得了。

想到这里,把汉那吉叹了一口气,只好无可奈何地转身离去。

回到帐内,把汉那吉对部下阿力哥说:“我祖父抢了我的女人,那可是他的外孙女啊!真是猪狗不如。我不想再做他的孙子,现在只好另寻出路了。”

阿力哥说:“那你到哪里去?”

把汉那吉回答:“不如去投降明朝怎么样?中国素来注重礼义,一定不会发生这种乱伦之事。”

阿力哥领命,随即替把汉那吉收拾好行装,连夜和把汉那吉还有他的原配一起出逃了。三人直奔大同,敲响关门说要投降。

大同巡抚方逢时立即将此事转报了总督王崇古,王崇古认为可以收留两人,刚要下令开门,他的部下却谏阻说:“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收留他做什么,大人还是不要惹祸上身为好。”

王崇古说:“这个人奇货可居,怎么能不收留他?俺答要是来要人,我们不也有叛徒赵全等人,在他手上吗,到时候就可以提出互相交换的条件。如果我们不收留他的话,他可能就会像汉朝质子一样,招引手下住在城外,反而不好对付。俺答老了没什么可担心的,黄台吉又比不上他父亲,如果我收留了这个人,我就可以命他出塞对抗黄台吉,到时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我就是那个渔翁。这难道不是一条长远之计?”

王崇古随即命人受降,并据实上奏穆宗,表述了自己的想法。

朝廷大臣对此争论不休,只有高拱和张居正两个人认为王崇古的想法很有策略,极力主张推行。穆宗也觉得有外人来投降,不应该一概拒绝,应该优待他们,于是下旨封把汉那吉为指挥使,阿力哥为正千户,各赏大红紵丝衣一件。

另一方面,把汉那吉逃走后,俺答的妻子一克哈屯担心中国诱杀自己的爱孙,急得每天和俺答吵闹,责怪他不该抢自己孙子的妻子,俺答也很后悔,于是带着十万人来边境入侵。

王崇古传令各镇严阵以待,不给俺答可乘之机,众人于是实行坚壁清野。

俺答无处可去,又没有抢到东西,弄得进退两难,不得已只好向明朝廷说明了来意。王崇古命百户鲍崇德前往俺答的大营,说要以赵全等人,做交换条件,朝廷才肯将把汉那吉交还。

鲍崇德精通蒙语,他来到俺答的大营,俺答没有起来迎接,仍旧坐着不动。

鲍崇德从容入内,也只作揖不跪拜。

俺答见状呵斥他说:“你为何不下跪?”

鲍崇德回答:“天朝的大使来此传递消息,并没有要拜跪的礼仪。况且朝廷待你的孙子不薄,你不知道感激也就算了,还要入犯,是想让你孙子早点死吗?”开口就提到把汉那吉,足以让俺答处于下风。

俺答果然追问鲍崇德:“我孙子把汉那吉还好吧?”

鲍崇德说:“朝廷已经封他为指挥使,连阿力哥也被封为千户,怎么会不好呢?”

俺答这才起身慰劳鲍崇德,并设酒款待,暗中却派骑兵赶去大同,俺答派去的骑兵正等着禀报巡抚,入见把汉那吉,猛然看见把汉那吉正穿着蟒衣,戴着貂帽,骑马出来,气定神闲,俨然一副天朝命官的样子。

见到俺答派来的人,把汉那吉当下和小兵说了几句话,无非是抱怨祖父,怀念祖母等等。

骑兵回去禀报俺答,俺答又感激又愧疚,便对鲍崇德说:“我孙子被封为朝廷命官,足以见天朝的恩情。但这孩子从小就没了父亲,一直是他祖母在带他,祖母时常念叨这个孙儿,还望贵使替我转报。”

鲍崇德说:“只要你将赵全等人,早上送来,我保证你孙子晚上就能回去见他的祖母。”

俺答听了非常高兴,便屏退左右,悄悄对鲍崇德说:“我其实并不想作乱,乱事都是赵全等人,挑起的,大明的天子若是封我为王,让我统辖北方各个部落,我一定马上称臣,永不背叛。我死后,我的儿子我的孙子继续继承我的王位,世世代代依附中原。”显然已经被朝廷的恩典笼络住了。

鲍崇德说:“大汗果然有心归附,我定会为您禀报,朝廷也有意怀柔,一定不会辜负您的好意的。”俺答听后,更加欣慰,随即为鲍崇德饯行。

入席的时候,俺答折断了一支箭并以此起誓说:“我若是食言,有如此箭!”

鲍崇德也说:“我也一样,决不食言。”

两人当下畅饮美酒,这才互相告别。俺答派使者和鲍崇德一起同行,返去谒见王崇古,王崇古对来使也十分厚待,表示愿意遵守约定。俺答于是诱捕了赵全等九人前去归顺王崇古。

之前山西妖人吕镇明借助白莲妖术,意图不轨,事情败露之后被诛杀。吕镇明的同党赵全、李自馨、刘四、赵龙等人趁机投奔俺答,驻扎在边外的古丰州,号为板生。

后来百户张文彦、游击家丁刘天祺、边民马西川等人,也依附了他们,一共带来一万多人,说要尊俺答为皇帝。赵全将住宅装修得像王府一样气派,门前还写着“开化府”三个字,声势显赫。

赵全还屡屡唆使俺答入侵中原,自己从中谋取利润。俺答送走鲍崇德后,借口要进兵中原,约赵全等人相见。赵全等人欣然前来,没想到一进大营就被伏兵抓住了,捆得紧紧的。俺答当下派了几千人押送赵全等人到大同。王崇古也发兵受俘,赵全等人背叛朝廷,为虎作伥,怎么可能有好下场?最后不过是身首异处,被凌迟处死罢了,真是死有余辜。

只是放回把汉那吉的诏书下来以后,把汉那吉依依不舍,迟迟不想出发。

王崇古委婉地劝说他:“你和你的祖父母到底也是一脉相承的至亲,现在他既然诚心要你回去,你就尽管回去。倘若你祖父敢再虐待你,我就发兵十万替你问罪。我朝恩威并施,现在正在跟你祖父议和,将来还会跟你们国家互相通贡,来往的机会多得是,到时你还可以顺便来玩,何必怏怏不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