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投奔 - 女先生和她的傻世子 - 百分之八十三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章投奔

不过就算是被冷待,苏栀栀也是可以泰然处之的。都这副模样了,还指望人家捧着你,开玩笑吧!

再说再现代的时候,苏栀栀家里也不是很有钱,大学半工半读,发传单,洗盘子,做家教……

什么工作没做过,白眼奚落也不是没受过!

不过也没什么关系,打骂风吹过,钱是实在货!

现在好不容易享受到顾客就是上帝,苏栀栀心情还是蛮不错的。

只不过苏栀栀不知道,这小二虽说不是什么职业素养高尚的服务人员,不过嘛有过前车之鉴,对客人还是有礼貌的。

传说当今尚书刘兴,当年落魄上京赶考,就是受到客栈小二的无情奚落。

一举成名之后,特意“拜访”了这家客栈,生生给人家整了个家破人亡。

由此这位王尚书睚眦必报的性格也是可见一斑。

虽说有御史大夫弹劾,不过这尚书老奸巨猾,没有留下半点把柄,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不过倒是给老老实实做生意的老百姓提了个醒,宁肯伏低做小一时,也不要得罪了客人。

万一人家以后飞黄腾达,心胸开宽还好,真遇到锱铢必较的人,就真的是大祸临头了。

苏栀栀住的这家店,好巧不巧,正是以前倒闭的客栈的员工后代。

子承父业,仍是做着小小店小二。

毕竟阶级固化,在现代都很难跨越,古代唯有靠科举这一条路。

而普通人家连学堂都上不起,谈什么改变阶级呢。

下等房始终是下等房,床板硬的硌得慌。

睡一晚上腰酸背痛,仿佛经历了什么惨无人道的摧残一般。

而且房间还靠近马厩,那一言难尽的酸爽味道,伴着睡意,梦中都能感受到像被淹在化粪池一般。

不过也还是好过露宿荒郊野外,好歹是个遮风避雨的场所。

天一亮,苏栀栀掏出二十文铜板退了房,饥肠辘辘地进城。

进了京城里,苏栀栀看着街道上有锦衣华服的公子随意在繁闹的大街上徜徉着,脚下一片轻盈。

绚烂的晨光普洒在这遍眼都是的绿瓦红墙之间,那突兀横出的飞檐,那高高飘扬的商铺招牌旗帜,那粼粼而来的车马,那川流不息的行人,那一张张恬淡惬意的笑脸,无一不反衬出老百姓对于泱泱盛世的自得其乐。

街道两旁店肆林立,初晨的阳光朝霞余晖淡淡地普洒在红砖绿瓦或者那眼色鲜艳的楼阁飞檐之上,给眼前这一片繁盛的北离京城清晨景色增添了几分朦胧和诗意。

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

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街边杂耍的。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

不过苏栀栀现在倒是无暇欣赏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只想着找个面摊吃碗素面,接着再找个地方进行投奔。

苏栀栀看着路边卖力吆喝的包子铺,想了想,好像不太能填饱肚子,含泪移开目光。

尽管那肉香实在是像狐狸精勾引书生一样撩拨这苏栀栀的心。

闲走了会儿,苏栀栀挑了家还算干净的路边摊点了份阳春面。

吃光了面,汤也喝得一干二净了,苏栀栀才心满意足地揉了揉浑圆的小肚子。

坐在凳子上,苏栀栀想了想,掏出了赵大娘临死前塞给自己的玉佩,算是信物吧。

苏栀栀的老父亲苏州宁在世的时候门生遍地,这玉佩就是当今礼部大夫王问送给老先生的寿礼。

本也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只是当时王问还是个穷苦书生,只这枚家传玉佩拿的出手。

苏州宁也没有嫌弃,记着这份赤子之心,一步步扶着王问到了今天的地步。

虽说只是个五品小官,但总算是脱了泥腿子出身。

苏家没有倒台之前,王问倒是跑得勤得吉恩,只差把恩师苏州宁当再生父母供起来了。

对这苏家掌上明珠的苏栀栀也是疼爱有加。

就不知道如今会是个什么光景了。

苏栀栀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敲响了王问家的大门。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像这样的五品小官,京城一脚踩下去能踩出一个连。

所以苏栀栀看着眼前比自己现代的乡下奶奶家还落魄的家门,有些无语。

有点怀疑自己的决定,这养自己都够呛吧,来投奔这个师兄是不是个错误决策啊。

苏栀栀虽然这么想着,但现下也没有别的好去处。

走到门口,正打算扣门询问呢,就听见门里面的吵闹。

“王问,你就是惦记着你老师家的小丫头是不是,成天的变卖东西去找!你是不是想纳她做妾?”门里传出凄厉的诟骂声。

“无知妇人,恩师待我恩重如山,如今有难,奈何我人微言轻,毫无帮衬之力,只能是帮着恩师照料幼女一二,奈何栀栀如今下落不明!”王问悲愤地说道!

“我不管,如今他们苏家就是谁沾谁倒霉,我不许你去找她!”王问的夫人尖锐地喊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