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花遮柳隐 - 天下行商 - 城君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天下行商 >

第十六章花遮柳隐

这番吵闹下来,又是小半个时辰过去了。不待和自己的亲娘吴氏解释什么,秉鉴见大奶奶走的远了,忙从地上站起来,拉起秉钧就往潘家走。一路上,秉钧还是愤愤不平。秉鉴只能好言相劝,他劝秉钧要为亲娘着想,不要让她老人家在当中难做,免受大奶奶的刁难薄待之苦。

二人走到了潘家大院已是戌时三刻,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潘家晚上的看门人是一个老头,姓毛,因是司阍,又两眼炯炯有神,大家都戏谑称呼他为“猫叔”。猫叔在潘家多年,对秉钧、秉鉴兄弟他都是认识的,见他们这个时候来感觉很是诧异,但听秉鉴说要找东家有要事相商,也没有过多难为,直接将兄弟二人带进了院子里。

又通过一条狭长的甬道来到了潘家的后花园,潘有度正在花园的一处亭子里纳凉喝茶。今日是六月十五,是一月之中望日月盈之时,银光融融之下,花遮柳隐,榭静溪潺,几许清风拂面,芬芳馥郁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身在其中,几分的惬意自然而生。

猫叔将两兄弟带到潘有度近前,秉钧、秉鉴上前施礼,待潘有度打了招呼后,坐到了厅子里的圆石墩上。

“你们兄弟二人夜晚前来找我,想必是有急切事务找我?”潘有度不冷不热地问,幽暗之下,看不清他的神色。

秉鉴忙一躬身,“东家,老三、老二是来给您赔罪来了。”

潘有度对伍秉鉴的话并不感觉诧异,只是漠然地说道:“呵呵,你们这是演的哪出戏?都是相处好好的,凭哪里就跑出来了罪过?”

秉鉴忙解释说:“前日我来烦东家借银两没有说实话,其实借五万两说来是不够的,但我知东家这里也是吃紧,说借的多了会让东家为难,所以别了东家之后,我又去了‘广利行’卢家那里想着再拆借一些,并在卢家巧遇了蔡总商。可老三家与这两家的关系,无论哪里也是比不上与东家这般可亲可近的,卢、蔡两位东家只答应借行佣三万,还要全体行商同意才行……”

“呵呵”,潘有度又是冷冷一笑,说道:“这不是好事吗?怎么到你嘴里就成了罪过?”

“老三情急之下四处化缘,一定会让东家误会的,这是罪过之一。之二,辜负了东家雪中送炭的一片好意……”

“老三,有话直说,不必这般蜿蜒曲折。”

潘有度再次霸道地打断了伍秉鉴的话,继续说道:“临近傍晚,你家老四也是去了行里找我,说是代表家人乐于‘同文行’入股‘元和行’,可此时我听你这话里的意思似有反悔之意,这也倒没什么,什么事情都讲究个甘心情愿,不必强求。只是我不能理解,也替你们担心,这短短的两个时辰不到就有如此南北的变化,视本应郑重之事如儿戏,如此作为下去,谁还敢与你家处事?!至于你与卢、蔡两位东家如何,那是你的本事和造化,我是乐见其成的,说来也和我不相干,你就不必费上这般心思遮掩了。”

秉钧和秉鉴都能听得出来,潘有度嘴上说的轻巧,但话里敲打之意已很是明显,想必内里已是动了肝火,只是涵养所在,又留了情面,隐忍不发而已。但潘有度将彼此间隔着的布帘揭下去也好,大家都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也真就省去了铺垫的麻烦。

秉鉴站起来,对潘有度又是深施一礼,“东家大人雅量,老三感激不尽。伍家此时处风雨飘摇之中摇摇欲坠,挣扎之时来求东家出手相救,得您爽应,本应感激涕零不存二心,但冷静下来思虑再三,但凡有一线它路,不敢连累东家。后去卢家,得蔡、卢二位东家允诺拆借行佣,老三满心喜悦,因为若借得行佣就不用再株连东家,老三也就没了那般日夜忐忑之忧。只是将心比心,如此反复,老三知是必会让东家误会的,特前来赔罪,望东家看在老三一家此时艰难处境里,歧路徘徊前瞻后顾茫然无措的份儿上,宽恕老三一家的一时鲁莽。再有,明日无东家助一臂之力想在公所借得行佣实乃痴人说梦,老三在这里先谢过东家了!若是借不得,还是要反过身来再求东家出手,总归是伍家想求得周全,左右全仰仗东家您一人!”说完,伍秉鉴也是一揖到地。

秉鉴向潘有度坦白了,而且毫无保留!他说的这番话没给自己留任何回旋的余地,因为余地被秉钐早已扔给了潘有度。秉鉴知道,自己留有一分余地若被潘有度抓住了漏洞,他和二哥秉钧的下场就是立马滚蛋,并且以后伍家的日子在潘家面前会越来越难过。

潘家是什么样的势力?人人心里都是有一杆秤的,掂量起来自然就知道了轻重。

老东家潘启在十三行做总商深耕了几十年,不单聚集了巨额的财富,而且积累了上至朝廷,中间总督、巡抚、布政使,下至知府、广州将军、粤海关监督、知县等等广泛的人脉关系。潘启本人还是正三品的“候选兵马司正指挥”,虽然是捐银而来的虚衔,但毕竟是有顶戴的,可以和朝廷大员平起平坐的,而不至于像伍国莹、伍秉鉴父子见了粤海关的监督还要跪上小半个时辰说话,不让你起来,你还不敢起来!

即使是潘启去世了,潘家仍然是树大根深枝繁叶茂。潘有度的大哥潘有为是进士出身,官至内阁中书,参与《四库全书》的编制,颇受皇恩厚待;潘有度本人是敕封的翰林院庶吉士,虽然没有品级但也享受朝廷七品的俸禄;而潘有度的弟弟潘有科为兵部职分司员外郎,几兄弟虽然官做的都不大,但毕竟都是有功名在身的官场之人,门楣自然是比一般人家要显耀得多,上下结交起来更是水到渠成,风行水上般的顺畅。

潘家有如此深厚的背景,伍秉鉴深知在潘有度面前自以为是虚与委蛇被其发现厌恶的下场,这也是他自始以来对潘有度毕恭毕敬的主要原因。自家的家底和实力与潘家比实乃是小巫见大巫譬如九牛一毛,如果得罪了潘有度,无异于在十三行里自断前程,只有死路一条。并且因为自家父亲伍国莹是从潘家门出来的,如果被潘有度不待见并抓住把柄,被扣上“忘恩负义”、“出门欺主”的大帽子,伍家人就是被他挤兑死,都没有人同情你可怜你,相反还会痛斥你、唾弃你,比潘家人还会多踩上你一脚!这和人爱偏听偏信有一定关系,可也和谁腰杆子硬实、说话口气大、捧场的人多更有关系,说到根底,还是谁有实力谁才掌握话语权的道理。

基于以上的种种考虑,伍秉鉴是必须要说实话的,而且要带上十二分的诚恳,即使有些地方与前言自相矛盾,也得实话实说,求的就是“坦白从宽”的结果。

但说实话有说实话的好处,伍秉鉴没有给自己留余地,他同样在话里也没有给潘有度留余地,他和潘有度说的很明白:东家你借给我银子我感激,但想着蔡、卢二人如果能借我不更好吗?就不用连累你跟着我一起吃锅烙了。没想到他们还真答应借了,但答应借的是行佣,这事东家您就得帮忙撮合了。但那银子要是真借不成,我还得回过头来朝您借,我把话先扔到这儿,到时候您可别把门关上不借给我,不管怎么着,我伍家就贴您身上了,想赶都赶不走。我这么不要脸您也别怪我,不都是因为一个“穷”字惹的祸嘛!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听了伍秉鉴这番陈词,确实让潘有度无话可说。

他潘有度怎么也不能落个“乘人之危落井下石”那样的名声在外面被宣扬,咂磨了几下嘴后,他和气地说道:“老三啊,你这话说的有些过头了,咱们两家是什么关系?那是别人家能比得了的吗?伍家有难,潘家怎样相帮都是不为过的。只是难得你有一片焚膏继晷卧薪尝胆的决心,怎么难也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愿累及他人,也罢,这样扑腾几下身子板自然也就结实了。这样,明天我一定是会替伍家出头说话的,至于什么结果不说,我那五万两的银子都是给你准备好放在那里的,用不用随你的方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