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提前膨胀
天也不早,人也不少。无论是手机还是小灵通,现在都处于停摆状态。
于是看着一天比一天热,并且离六一儿童节只差两天,乔扬马不停蹄的回了奉京。
马上就要迎来四驱车全国大赛了!
同时乔扬的非常可乐也要进军市场,与两可乐开始短兵相接!
不过在可乐大战还未正式拉开序幕前,乔扬的冰红茶和旭日升冰茶的大战,已经进行的如火如荼。
从去年八月非常冰红茶面世直到现在,它的销售总额达到了令人咋舌的14亿元!
按说这样一个变态的数字,应该没有人能打破。
但让所有华国人目瞪口呆的是,旭日升冰茶的销售额居然达到了令人恐怖的20亿元!
也许这个数字略有水分,但可以肯定的是,实际数字和20亿元应该相差不远。
总之完爆非常冰红茶是妥妥的。
真要说起来,旭日升应该感谢乔扬。
如果不是乔扬提前发明了冰红茶,就不会引起旭日升的一纸诉状。
如果不是和名满天下的乔总打官司,那旭日升就蹭不到这波热度,他也就不可能发展的这么快。
如果不是有了这场告出来的热度,那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旭日升要到1996年,才能在销售量上有个质的飞跃,冲出了京津冀市场,迅速扩张到全国。
乔扬的出现让旭日升提前爆发,同时也提前膨胀。
上一世当旭日升突然成了巨头之后,感觉有些不知所措。
还真不是针对谁,在乔扬看来,旭日升的失败归结到底就是格局二字。
旭日饮料集团的前身是冀州横水市下属县级市的一个供销社。
1990年,人到中年的段恒忠成为了供销社的一号领导。
接手之后经过大力改革加产品创新,推出了旭日升冰茶。
一开始冰茶只在冀州州内试试水,反响相当不错。
于是到了1993年,已经腰缠万贯的小供销社进过改组,成立了冀州旭日集团,段恒忠任董事长。
后面就不详述了,总之就是产销两旺,98年如日中天的旭日升冰茶,总销售额达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30亿元。
当年简直就是旭日出征,寸草不生,连两可乐都得退避三舍。
此时一切都显得顺风顺水,春风得意的段恒忠丝毫没意识到,他的大局观将影响到旭日集团的成长。
说到底,段恒忠只是个小地方供销社的一把手。
他并不太懂得什么先进的管理经验。
而且无论是谁,把一个小小的供销社办成这等规模,内心不可能一点点都不膨胀。
再说了,旭日集团成立后,就是按着我老段的路子走下来的,不也走的挺好吗?
继续!
此时的段恒忠丝毫没意识到,各种弊病已经开始悄悄滋生。
首先,为了便于管理,无论在哪个城市建立销售网络,成员从上到下清一色都是冀州人。
而当时集团总部考核各地业绩的标准只有一个:销售额。
于是各地区经理为了拿到超高销售额,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最普通的就是,很是地区分公司的经理,都会和经销商达成协议。
你的回款越利索,我给你的利润返点就越高。
甚至有些地区经理为了拿到高销售额,不惜贩卖过期的冰茶!
而为了促销,当时旭日集团还曾多次搞过全国性的大型促销活动。
经销商一次性进货10件旭日升冰茶,就能得到50元的购物卡一张。
一次进货30件,给辆200元的自行车!
一次性进货50件,给辆小三轮!
年销售额达到100万,给辆奉京海狮面包车!
消息一公布,各地方的经销商都疯了!
某地的一个小卖部,就曾一张嘴就要1000件!
没三天,小卖部的老板又豪气的打来电话:“再来1000件!”
这个小老板真的那么牛,冰茶卖的那么好吗?
并不是。
为了得到面包车,30元一件拿到的冰茶,让这小子以28元一件就给卖了!
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结果搞得冰茶完全占领市场,但价格却是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