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蚂蚁之战
本能的局限性,在于降低生存门槛的同时,也封印了发展的上限。
晴空,旷野,微风。
微微隆起的地面上,几棵野草稀稀拉拉的在摇摆,一只残缺了左后腿的蚂蚁挣扎着爬上一棵狗尾草,停在花穗底部,花穗随风摆动了几下,那只残腿的蚂蚁滑脱了,所幸仍有一只前脚狠狠地钳住了花穗,其余的几只腿则在空中做着无谓的挣扎。
如果挣扎是个体对生存的觊觎,那么战争则是群体对生存的献祭。
狗尾草下那片干涸的地面上,来自两个不同巢穴的蚁群,围绕着一块干瘪的黄色物体,正在进行争夺和拼抢,一场浩大的生存之战正在这片小小的平面上展开。
以黄色为中心,自内向外,由密集到稀疏的分布着各种强度的争夺,一对一的对决,两对一的强攻,多对多的组合对抗。
顶撞、撕咬、拉扯,蚁群进行毫无保留的战斗输出。
残腿、断腰、孤头,战斗的残酷丝毫不输人类打斗。
远离食物的边缘也分布着零散的对峙,蚁群的战斗虽显得稀疏和单薄,但依然是你死我活的存在。
在蚂蚁这个物种低矮的视线中,也许战斗只能是二维的,看不到后面的敌人,也不需要看到后面的敌人。消灭眼前的,就会看到后面的,直到再也看不到新的敌人,战斗就胜利了。这也许就是二维生物的战斗准则。
在这种战斗中,为什么而战,仿佛根本不是一个问题,战斗的目的也不需理解,至少这一刻不需要知道,因为它们坚信的原则只有一个:胜利了才能生存;所以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胜利。
……
“快来看,这有一群蚂蚁在打架”,一个稚嫩的童声。
随着几个杂乱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的奔来,三个小朋友的头在蚂蚁战场的上方挤到了一起。
“它们为什么打架?”
“好像是在争吃的。”
“谁先找到就算谁的呗,这还用打架吗?”
“蚂蚁能明白这个道理吗?它们可是小蚂蚁。又不是像你我这样的人。”
“但是蚂蚁应该也有基本的道理吧,蚂蚁爸爸没有告诉它们吗?”
“呀,那不是我们昨天扔掉的那口柿饼吗?就是你们说有点苦的那块儿。”
“对呀,对呀,好像就是,好像就是。”
“蚂蚁真是太笨了,它们可以先尝一尝,如果它们知道那个柿饼是涩的,就不争抢了。”
“也许它们觉得不苦不涩呢?”
“或者要是它们能谈判就好了,把柿饼平分也可以解决问题呀!”
“那如果有一方不遵守承诺,多占了呢?”
“那就学我们,用孩子来做交换保障呀,这样还能维持长久的稳定。”
“对呀,以后看见新的,好吃的东西,还可以一起合作呀。”
“蚂蚁肯定是没有王上,起码没有夫子,要不然肯定能避免打架。”
“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吧?把柿饼分开,然后用土做个墙,把蚂蚁们隔开。”他们计划用自己的理解和方式,来结束这场蚂蚁战争。
孩子们动了起来,几双小手在利落的忙碌着,一双小手把那口发涩的柿饼一分为二,然后又是几双小手一起用土简单聚拢了一道不长的矮墙。
显然,孩子们眼中的土墙只能降低蚂蚁们对抗的规模和速度,但是不能停止群体的战斗。
蚁群能够轻易翻过矮墙,继续之前的争斗。
几个孩子还在关注着蚁群战争的动向。
“土墙不管事儿呀,怎么办?”
“用水,用水把它们隔开。”
“这里哪有水?等我们把水运过来,它们估计早就结束了。”
突然,几个小朋友对视了一圈,会心一笑。
“开始挖。”
瞬间几双小手沿着矮墙挖出一条手掌宽的小水沟,几个人站在小水沟前一字排开,拍拍手,撩起衣裤,嘻嘻哈哈的向小水沟开始输出,几股水流在小水沟中汇合,不一会儿,界河完成,瞬间阻断了蚂蚁的越界行为。
界河两边的战斗在逐步结束,双方都在自己的一侧占据了绝对优势,越来越多的蚂蚁聚集到界河边,以致界河两边形成了两条中间粗,两端细的黑线。
蚁群在界河边止步瞭望,有蚂蚁伸腿尝试,但又瞬间缩回。踌躇折返,巡巡无功,蚁群似乎逐渐冷静了下来。
“成功啦!”几个孩子欢呼庆祝着。
……
“夫子。”一个小孩忽然指着远方的白色长袍身影,惊奇的喊道。
“是夫子来寻我们了。”
“是的,是的。”
几双小脚同时飞奔而去,扬起几缕沙尘在荒草间飘过。
白色长袍稳步迎向孩子们,一个满是书卷气的年轻夫子。
“夫子,我们阻止了一场蚂蚁的战争。”一个稚嫩且骄傲的声音。
“是的,是的,我们成功的阻止了它们。”另一个稚嫩和骄傲的声音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