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军师榜排名第一的男人 - 大秦万朝:金榜曝光了我的身份 - 最是光阴留不住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54章 军师榜排名第一的男人

军师榜的出现,让所有帝王和军师都打起了精神。

帝王的想法很简单,他们想知道自己麾下的军师能不能上榜,同时也想知道其他帝王麾下的军师有多厉害。

了解完这些,他们今后遇到对方的时候,就能提前布置和安排针对之策。

而军师们的想法就简单多了,他们就是想知道自己能不能上榜,也想看看能排上榜的是什么人。

当然,他们也很期待这个榜单的出现,这是一个让他们记住其他军师厉害的榜单。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

就在众人打起精神的之际,空中的金榜终于显出了接下来的名额:

“十大军师榜第九名――李泌(大唐王朝)。”

“奖励:粮草十五万担!”

这个名额一出,许多人都愣住了,因为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没有多少人认识此人。

就连身为大唐皇帝的李世民,此刻也是一脸愣逼:“李泌在谁?”

站在李世民身后的长孙无忌闻言立即站出来:“回陛下,此人乃是辽东李氏之人,据说现在是临淄王李隆基下面的谋士。”

听到是李隆基的人,李世民的脸色又阴沉了几分。

想想看,他麾下的谋士没有上榜,反而是他下面王爷的谋士上榜了,这会让天下人如何看待他李世民?

会不会说他李世民没有眼光,连这等厉害的人都不会用?

但李世民毕竟是李世民,是大唐的皇帝,总不可能看到李泌上了军师榜就去和李隆基抢人吧。

“既然是临淄王的人,那也是我大唐的人,能上榜就是好事!”

李世民想了想,随后才说道:“传朕旨意,加封李泌兵部侍郎!”

“是!”长孙无忌应了一声。

不管李泌是谁的人,都是大唐的人,李世民这个时候肯定不能小气。

当然,在李世民的心中,他还抱有幻想,觉得李泌都能上榜,那房玄龄,杜如晦是不是也有机会呢?

但,只有王莽看到赵普和李泌这两人的名字之后,知道了金榜排名的标准。

“这军师榜,是以综合实力来排名的,不是单纯靠战绩!”

从一开始的赵普,王莽就有这种感觉,毕竟赵普的大部分功劳是黄袍加身,平定各大政权,以及杯酒释兵权。

黄袍加身是策略,平定各路政权是战绩,杯酒释兵权则是战术!

而第九名的李泌,是唐朝中期的一位特殊人物,他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又是肃宗、代宗、德宗的顾问。

在安史之乱以及以后的动荡年代里,他深谋远虑,全局在胸,避开祸端,为国家解决财政困难、安定边缘地区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唐王朝的稳定和发展。

平定安史之乱也有他的功劳,这是战绩。

稳定边疆是策略,解决财政困难是战术!

从这两人的经历不难分析,这个榜单就是以综合实力来排名的。

一个谋士光是有战绩还不行,还要有其他的功绩才能上榜。

就在王莽沉思之际,大道之音接着公布了后面的名次:

“十大军师榜第八名――姚广孝(大明王朝)。”

“奖励:粮草二十万担!”

这个排名一出,奉天殿外的朱元璋顿时哈哈大笑。

“哈哈哈哈~伯温啊,你还没上榜呢,咱儿子朱棣下面的谋士就上去了。”

姚广孝此人是名头,朱元璋不知道听朱棣说了多少次,对此人也算是有些了解。

只是他没想到,姚广孝居然能上这个榜单。

反倒是一旁的刘伯温对此并不意外,摸着下面的胡子笑道:

“陛下,姚广孝此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不容小觑,能上此榜单并不意外。”

刘伯温和姚广孝接触过,深知此人的才学,有些方面连他都不得不佩服。

而王莽看到第八名是姚广孝,对此也并不意外。

姚广孝,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号独庵老人、逃虚子。

此人是长洲人,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

洪武15年,被明太祖挑选,以“臣奉白帽著王”结识燕王朱棣,主持庆寿寺,成为朱棣的主要谋士。

朱棣靖难第三年,姚广孝留守北平,建议朱棣轻骑挺进,径取南京,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

以区区燕地一方土地敌全国兵马,且最终获胜,历史上绝无仅有。

此人不管是在谋略,战术和战绩上都有着傲人的成绩。

要知道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并没有多少兵马,是听从了姚广孝的建议,一步步蚕食起来的。

最后决战的时候,姚广孝让朱棣以三十万人打赢了朱允傻囊话偻虮马,并轻骑挺进京都,夺取了最终的胜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