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大明终于扬眉吐气一回 - 大秦万朝:金榜曝光了我的身份 - 最是光阴留不住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448章 大明终于扬眉吐气一回

十大水军将领榜第十名的出现,让王莽有些惊讶,觉得对方的排名有些低了。

但大元王朝的成吉思汗见状却是大笑连连,立即下令赏赐张弘范,将对方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

而这时,空中的金榜却是没有停下,继续放出后面的名额:

“十大水军将领第九名――李宝(亡国,归属大华王朝!)”

“奖励:溺水符一张,粮草十万!”

李宝(生卒年不详),南宋名将。出身农家,重气节,有胆略,曾经是岳飞的部将。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帝完颜亮分兵四路大举攻宋,其中由海路发兵7万,战船600余艘,企图攻取临安。

李宝任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职,率舟师于东海登陆,与魏胜军内外夹击,先后于海州附近之新桥、关子门、砂堰连败金军。又率水军3000人,战船120艘,由江阴入海北上,迎击金军舟师。

十月,至胶西陈家岛附近海域时,发现金军船队正在停泊避风,宝利用金军不善水战、战船油帆易燃的弱点,乘其不备,借助南风,用火箭、火炮等兵器施以火攻,继以短兵格斗,一举全歼金军舟师。

因功授静海军节度使、沿海制置使。隆兴元年(1163),兼御营统制官。次年,升沿海御前水军都统制。卒谥忠勇。

在这场战斗中李宝利用火箭、火炮等今天看起来很现代化的武器,对以后海战的影响还是深刻的。

“十大水军将领第八名――俞通海(大明王朝!)”

“奖励:烈焰符一张,粮草二十万!”

俞通海(1330年―1367年),字碧泉,庐州巢县人,祖籍濠。明朝开国将领、河间郡公俞廷玉长子、虢国公。

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俞通海率巢湖水军投奔朱元璋,此后随朱元璋南渡长江作战,屡败元军。

至正二十年(1360年),参与龙湾之战,击退陈友谅。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参与鄱阳湖水战,解救朱元璋,焚烧陈友谅舟船,立下首功。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随军攻打张士诚,并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参与了包围平江的战斗,在进捣桃花坞时中流矢,伤势严重,不日身亡,年三十八岁。

“十大水军将领第七名――邓子龙(大明王朝!)”

“奖励:烈焰符一张,粮草三十万!”

邓子龙(1528年―1598年),,字武桥,号大千,别号虎冠道人,明朝名将、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民族英雄。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四月丙辰,兵部上书让邓子龙任副总兵、统帅水军出征朝鲜,经明神宗同意后,邓子龙跟随陈U东征。

时麻贵、李如松等人已将日军击溃,日军准备渡海逃回日本,邓子龙和外族将领李舜臣率水军千余人在釜山海面上迎击日军,这就是著名的露梁海战。

战斗中,邓子龙精忠耿耿,虽已年过七十,仍领二百人向日军冲锋,想夺得首功,杀敌无数。然而别的船将火器误投到了邓子龙的船中,因船起火,日军趁机反扑,邓子龙力战而亡,前来救援的李舜臣也共同死亡。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九月,明神宗对东征朝鲜的将士论功行赏,赠邓子龙都督佥事,外族还修建庙宇纪念他。

“十大水军将领第六名――俞大猷(大明王朝!)”

“奖励:烈焰符一张,粮草四十万!”

俞大猷(1503-1579),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晋江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

俞大猷的一生几乎都在抗击倭寇,和戚继光一起被称为“俞龙戚虎”,威震日寇。

俞大猷主要的海战功绩就是率领明朝水师在海上大破倭寇,俞大猷在长期的抗倭斗争中发现倭寇虽然是从海上来,但是其只擅长陆战,而不习海战。

俞大猷专门招募一直水师,严加训练,创新战法,曾经在海上多次先后对日寇进行毁灭性的打击,让日寇闻风丧胆。

“十大水军将领第五名――施琅(亡国,归属大华王朝!)”

“奖励:天降陨石一张,粮草五十万!”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

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了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了郑成功,郑成功诛杀了施琅父亲与兄弟。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

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帝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

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

“十大水军将领第四名――郑成功(大明王朝!)”

“奖励:天降陨石一张,粮草六十万!”

郑成功(1624.08.28-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1661年4月(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农历三月),郑成功留下儿子郑经防守厦门、金门,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横渡台湾海峡,向台湾进军。

郑军在台江海域与荷兰军舰展开海战,击沉荷军舰赫克特号,取得台江内海控制权,并同时在北线尾地区击败荷兰陆军,以优势兵力包围普罗民遮城。不久,于四月初五即迫使普罗民遮城守军出降。翌年郑成功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的驻军,收复台湾。

郑家水军当时是整个太平洋乃至全球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战斗力最强的海军,没有之一。这也是本国海军在历史上最为巅峰的时刻了。

“十大水军将领第三名――刘仁轨(大唐王朝!)”

“奖励:天降陨石两张,粮草七十万!”

刘仁轨(601年-685年3月2日),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唐朝宰相、名将,汉章帝刘刂后。

龙朔三年(663年),倭国将领毛野稚子等率二万七千人攻新罗。刘仁轨则与杜爽、扶余隆率水军沿着熊津、白江进军,与陆军会合。

刘仁轨在白江口遇上了倭军,唐军四战皆捷,焚烧倭国战船四百艘,一时间“烟焰涨天,海水皆赤”,倭军大败。扶余丰脱身逃走,所佩宝剑被缴获。百济王子扶余忠胜、扶余忠志率领自己的兵众及倭国、耽罗国使投降。

他在白江口海战中指挥唐军连续四次大败来犯的倭寇军队,几乎全歼敌人。打得倭寇八百多年都不敢对本国用兵。

“十大水军将领第二名――郑和(大明王朝!)”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