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大明三百年(上)》(1)
英雄不问出处
牧牛儿朱元璋历经人世艰辛坎坷,因为家破人亡,不得已出家皇觉寺,却又受尽了欺凌……朱元璋在四处托钵朝不保夕的数年游方僧生涯后,只得投奔舅父郭光卿,不想仍是过着忍饥挨饿的日子,于是马秀英因暗中相助而让两人有了那份千古经典爱情……
大盐枭郭光卿因为抗税起义而被杀,为他复仇的郭子兴初战成功,在接下来的战役中,朱元璋的智勇过人开始让他崭露头角。为了收服朱元璋,郭子兴不仅让他总督军马,而且还在中秋之夜设下了温柔陷阱……
因为小人作梗,无能又胆小的郭子兴又要计杀威望日重的朱元璋,不想却被一个他最最意想不到的人给泄了秘……
1、爱情,一个不老的传说
朱元璋的父亲世珍老汉是个普通的庄稼汉,他和所有的庄稼汉一样,先是娶妻来家,然后就生子,生了一个又一个,朱元璋是他的第四个儿子,免不得费用日增,任凭他们一家人如何勤且俭地度日,无奈时难年荒,入不敷出,单靠着世珍老汉一人,哪里养得活这么大一家人?今日吃两顿,明日吃一餐,忍饥挨饿终究不是个了局,世珍老汉便命三个年长些的儿子,到别人家里做佣工,只留元璋在家。
幼年的朱元璋没事儿时常到皇觉寺玩耍,寺内的长老喜欢他聪明伶俐,便教他认字习文,朱元璋过目便知入耳即熟,到了十岁左右,居然将古今文字,通晓了一大半。若非如此,他后来如何能解识兵机晓明政体?可是残酷的生存现状没有给他悠闲读书的机会,十岁的朱元璋便开始自谋生计了,谋生之法便是给人家牧牛,这段生活为朱元璋在日后得了个著名的外号——牧牛儿。
转眼间那一年就来到了,这一年濠泗一带大闹饥荒,兼行瘟疫。朱元璋的父母朱世珍老夫妇相继病逝,不久朱元璋长兄朱镇又罹疫身亡,家中一贫如洗,连备办棺木的钱都没有。谁料祸不单行,朱元璋二哥朱镗、三哥朱钊又染上了疫病,一同去世,诺大的一户人家只剩了他与嫂子、小侄儿两三人,相对涕泪满襟。十八岁的朱元璋由悲伤而沮丧,日夕彷徨,辗转踌躇,无路可走中忽然决定投皇觉寺剃度为僧,那样倒也免得许多苦累。
皇觉寺长老可怜朱元璋少年落魄,便收下他做了僧徒。不曾想没多久那长老便圆寂了,寺内众僧瞧不起朱元璋,逼得他昼不得食,夜不得眠。到底是年少气盛,朱元璋忍受不了了,就在一天晚上,悄悄偷了大雄宝殿上的大香炉,背起来一口气跑出村口。直直跑了大半夜,天色已渐渐发白了才停下来。朱元璋一路狂奔,又背着一只大香炉,身体自然很是困倦,瞧见路旁一个土地祠,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走进祠中,往神座下一倒身,朱元璋那年轻的身体还没有等歇息下来,喘匀几口气,竟然就呼呼地睡着了。
等到他惊醒过来的时候,手脚早已让绳子给捆个了个结结实实,睁眼一看,正是皇觉寺里的几个和尚。他们一面绑了朱元璋一面说:“他偷了寺里的东西,理所应该把他当贼办了,咱们现在马上就把他送到官衙里去!”说着,两个和尚抬起朱元璋,就往大路上走。
这时候路上早围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纷纷议论说这样的一个相貌端正举止机灵的少年做贼,真是有些可惜。朱元璋听了,心里不禁万分懊悔,可他倔强的性格决定了他只是一言不发,于此尴尬的情形中。正在这时,忽然听见后面有人在赶着叫喊,那几个和尚忙回头看,原来是皇觉寺里的主持悟心。这个新任主持悟心本来承继上任善待朱元璋的衣钵,也是很好地对待朱元璋的,可他也无法约束住众僧不在他跟前时对朱元璋的作贱。悟心一跑到跟前,就忙叫放了朱元璋,那几个和尚不敢违拗,只得把捆住朱元璋手脚的绳子解开了。
悟心一面吩咐他们把那只香炉抬回去,一面对被释放的朱元璋说:“你这是要到哪里去?你没有盘费,可以和我明说呀,为什么要偷寺的东西?况且这香炉,是五代时所遗,又是公家的东西,倘或村里查起来,叫我怎样应付呢?”朱元璋仍是不作声,万分的感激使得他加倍的懊悔变成了万分的惭愧,让他默默地听着听着,就把头低下了。
悟心说罢就从衣袋里取出几钱银子来,递给朱元璋道:“你且先拿去吧!既然你不愿在我寺中,到外面云游一番也好。”朱元璋这时真的不想接这几钱银子,因为万分的惭愧让他感觉自己实在没脸收下,可自己的现实又是身无半文,一分钱逼死英雄汉,没奈何,只得低着头老厚着脸皮接过银子,向悟心谢了一声,回身便走,当其时,他的头低得不能再低,而心里的感激与惭愧却满得不能再满。
朱元璋在此后的日子里托了钵盂,越水登山,云游四方,随处募食,餐风露宿,行脚僧的困苦真是说不尽。运气好的时候,遇着些善良大方的施主,但究竟仰食他人,朝不保夕,让朱元璋的心里仍然很不是个滋味;运气坏的时候便险些做了沟中瘠、道旁殣。可不论怎么样艰难困苦,朱元璋都咬定牙关坚强地活着。是的,他就是这样顽强地坚持活下来,不肯转入轮回,心里那满得不能再满的感激与惭愧伴随着一份古老的信仰在激励着他:受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朱元璋在过了三年多这样的生活之后,仍旧是一个光头和尚,袱被外无行李,钵盂外无长物。光头和尚朱元璋于是停止了云游生涯,返回了皇觉寺。
这个时候的皇觉寺已是尘丝蛛网布满殿庑,香火沉沉,禅床寂寂,据邻人介绍说原因是,连岁荒年,寇盗四起,民生凋敝,米珠薪桂,哪有什么余力供养这一班游手坐食的僧侣,于是僧侣们不能熬清受淡,便统同散去。
朱元璋于是便暂作住持,住在了皇觉寺里。又是三四年后,朱元璋决定投奔舅父郭光卿,听人说舅父如今在滁州混得很不错,朱元璋寻思舅父没有儿女,自己若去,一定会很喜欢。等到积蓄了些川资,朱元璋不日就上路了,此一去便开始了他的辉煌生涯。
果如听说的那样,这个时候的郭光卿在滁州做着盐贩生意,手下竟有一两千个帮手,真是轰轰烈烈。郭光卿见了朱元璋非常欢喜,也果然如所料想的一样。只有一样是朱元璋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郭光卿时常在外,朱元璋住在家里,一家大小,差不多没一个人看他顺眼的,尤其是郭光卿的堂房侄子,见朱元璋来了,深怕郭光卿收他做了螟蛉义子,将来分去了家产,越发把朱元璋当成了眼中钉,常常到了吃饭的时候,他就和那些势利眼的婢仆们串通好了不许朱元璋吃喝。
朱元璋于是天天得挨个一两顿的饿。朱元璋几番也如当年在皇觉寺一样忍耐不住,可是为了不再受那惭愧的折磨,以及心里那尚还有余温的曾经的感激,他决心要让那样的懊悔不再出现第二次,他是一个自制力很强的人,他相信他会克制自己成功的,他一直深深地认定了一个理儿,那就是一个人如果没有自我约束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个人就将一事无成。
而这一切在郭光卿的养女马秀英姑娘的眼中,却完全不是这样,她看到的是一个无辜而有志的好青年,备受折磨却行为端庄,这也就更发显出了那班小人的短视无聊和残忍,这如何不让她敬佩,这样的人还是她第一次在生活中碰到的。于是秀英常常暗中偷点饼饵什么的给朱元璋充饥。朱元璋凭借秀英的帮助,就这样一天天勉强地混着时光度着岁月。不必说的是,在朱元璋的心上又有了一份也是万分之量的感激,这感激自然是对马秀英的。在感激之外,朱元璋开始留心秀英的一切事情,诸如她如何成为郭光卿的养女的。马秀英的身世问题不久就让元璋给弄了个一清二楚。
原来当年在郭光卿寒微之时,曾与宿州马公为刎颈之交。马公家住新丰里,富甲一乡,只因马公慷慨仗义乐善好施,所以把个诺大的家业弄得日渐衰落,以至于贫困艰难起来,他的妻子郑夫人在这样的家境中生下一女,这便是日后青史留名的大脚皇后马秀英。郑氏没多久便病逝了。后来马公因为杀了人躲避仇家,临行时把爱女托付给郭光卿。郭光卿把秀英领回家中,视同己出。后来听说马公客死他乡,郭光卿越发怜此女孤苦无依,在抚养教育上也就越发用心。
于是郭光卿授以文字,郭光卿妻子李氏教以针黹,这个未来的国母马氏自小便聪慧过人,一经指导,无不立刻领会,这一点与明太祖朱元璋,恰是不谋而合。到了年将及笄,她已出落得身材窈窕,容貌清秀,神情端庄,秾而不艳,美而不佻,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急事,总是举止从容,从不见她疾言遽色。那一种幽婉的沉静的端淑的言谈神色举止,的确是国母风范。
虽然郭光卿很是善待秀英,但秀英在郭光卿家里也不是个得宠的人。郭光卿的妻子李氏为人十二分地悍恶,婢仆们但凡有点过错,举起皮鞭就责打,有时打得那些当小丫鬟的女孩子们,杀猪般地嚎叫。可任凭其皮破肉绽鲜血淋漓,李氏竟半点怜惜的意思也没有表现出来,由此她家法的严厉也就可想而知了。秀英在没人的时候,便和朱元璋诉说着苦楚,两人表面上看真是同病相怜,可是在内心里,他们都朦朦胧胧地感觉到了好象还不仅仅是这样,至少不完全是这样的。
有一天晚上,秀英因朱元璋没捞着吃晚饭,便悄悄地到厨下偷烘了几个面饼,烘好了拿着才走出内厅,不想恰恰撞见郭光卿的妻子李氏,秀英心里一着急,忙把饼往怀里一揣,可那饼烘得滚烫,又是初秋的天气,她只穿了件单薄的衣衫,热饼放在怀里,怎么能不直接烫到她嫩嫩的肌肤呢?那份疼痛可真是火烧火燎的一般,秀英痛不可当,差点跌倒,“哎呀”一声就失声叫了起来。
李氏一见,忙走近问什么事,秀英只好忍着疼痛,扯谎道:“我刚才走出厅来,猛然瞧见天井外面,一只斑斓猛虎趴在那里,吓了我一大跳……”李氏一点也没有从这话中听出半点谎味,于是便回头向天井中看去,此时天井的大石上,正是朱元璋在那里打瞌睡。李氏是个不识字的妇道人家,平时很迷信,听了秀英的话,心里暗想道:“古时那些拜相封侯的人,每每有金龙和猛虎这样的异兆出现,难道元璋这孩子也要不是个平常人吗?倒真不敢轻视他,看来以后还多多善待他为是。”于是李氏自那天之后,对待朱元璋便不象以前那样刻薄了。
朱元璋在郭光卿家中就又过了一年,这一年他的处境总算好得多了。可是秀英却在这一年中痛苦极了,自从那天晚上被热饼灼伤了胸口,开始只是乳尖上被饼灼起一个浆泡,不想竟然渐渐溃烂,一天厉害一天,并且这伤处恰在乳头上,女子的乳头是最经不起痛苦的,秀英有时痛得彻夜不眠,泪水不知多少次打湿了枕头。足不能出户她不敢在凶悍的李氏面前说,见了朱元璋却又害羞不便提,因此她的伤就一直也就没法得到治疗。
那天秀英又是疼又是愁,正独自在没人的地方哭泣,刚巧让朱元璋瞧见,便疑她又在李氏手里受了什么委屈,就忙上前去,低声安慰她。平日里朱元璋对秀英又是敬重又是怜爱,那种殷殷的心意和绵绵的真情,自然而然地从眉宇间流露出来。秀英也正是豆蔻初开,立刻就从那无声胜有声中敏感到了,于是两人虽不曾明言,但那一切尽在不言处的美好和甜蜜让两人的心里都非常幸福喜悦。
秀英一言不发,只是啼哭。朱元璋不禁非常心疼,这可是青年朱元璋头一回体会到的感觉,再三地诘问之下,秀英才吞吞吐吐羞答答地把自己怀饼灼伤了乳头的事,略略说了一遍。朱元璋听了,那份原本就份量很重的感激一下子涨满了咽喉,他一时间一句话也说不出话来,只觉得一股酸溜溜的感觉,从鼻子管里直通到脑门,忍不住也扑簌簌地流下泪来。
于是接下来便上演了一幕传颂千古的爱情经典场面,朱元璋一面轻柔地握着秀英的玉腕,一面垂着泪说道:“我朱元璋如将来得其富贵,决不会忘了姑娘的恩德。倘若日后负心,天地不容!”说罢,便噗地跪了下去,秀英忙盈盈地来扶朱元璋,朱元璋哪里肯起身,两下里使劲儿一拉,倒把秀英姑娘弄得立足不稳,一个趔趄,两人一齐坐在地上。
一缕情丝牵住两颗心,四只眼睛你瞧着我,我瞧着你,说不出的情与意尽在不言中。不言中,朱元璋感觉自己周身上下的血液流速加剧,他无法自制地一把将秀英揽进怀里,顿时一股从未体验过的沁心蚀骨的柔情便溢满了他年轻的生命,秀英羞涩得手足无措,一个劲儿地要从朱元璋怀里挣脱出来。朱元璋附在秀英的耳边柔声低语道:“那灼伤的地方到底成什么样了,让我看看,一会儿我去找些药来给你敷上。”
于是秀英便不再作温柔甜蜜的挣扎了,任凭朱元璋伸手轻轻地解开了胸前的钮扣,露出一角粉红的胸兜,那胸兜上已是脓血斑驳,东一点西一块的。朱元璋再把胸兜揭起,见秀英的乳头上,溃烂的地方有手掌大小了。朱元璋立刻便心疼得了不得:“溃烂到了这样的地步,得遭多大的罪受多大的苦呀,你为什么不早说呢?”
秀英这个时候倒感觉不出疼痛来,羞涩难当的她低垂着粉颈,待朱元璋一瞧过,就忙将胸兜盖住乳房,然后慢慢地扣着钮扣儿,那双泪汪汪的秋波,忽闪忽闪地对着朱元璋,想看却又羞于看,不看却又看。
朱元璋再次把她搂进怀里,轻轻耳语道:“我将来一定不会再让你受委屈了,如果有人胆敢委屈你,我一定要他的命,我一定会把你保护得好好的!”朱元璋的爱情誓言在日后的明朝历史上,留下了血腥的一笔,他忠于了对马秀英的爱情,却以成千上百条无辜的生命作的代价,帝王的爱情誓言未免份量太重,未免太过于血淋淋。
两人正在依依相对心如醉情如迷之际,忽听得廊前有脚步声,秀英慌忙三脚两步的往厨下去了。这里朱元璋也忙走了出来,幸而不曾撞到什么人,这才把心放下。
流光如白驹过隙间,转眼又是一年过去了,秀英的溃伤经朱元璋拿药来敷上,已经全好了,只是乳房上永远地留着一个疤痕,将来也算是个纪念,日后成为皇帝的朱元璋果然没有辜负他的发妻马秀英。
3、红尘梦始
其时元王朝的国廷上,正是奸相撒墩当国,整天只知道剥吸民脂。可怜百姓们被苛税重捐弄得走投无路,于是纷纷落草。群雄争竞,占地夺城,这个辉煌一时的超级大帝国,眼看着自己这座大一统的锦绣山河,被瓜分得四分五裂,却就是不肯降低税赋。在元代的税赋中,最重的要算盐税了,元朝在世祖忽必烈的时候,经由理财家安不哥提议出来,国家便将盐捐视作大宗的收入,传到顺帝手里,他手下的那些贪官污吏本来就是上下搜刮,对此就更是不会手软。官吏对贩盐的税赋越是重越是严厉,贩盐的就越是要私运;走私的越多,一经给官厅捕获,处罪也就愈重。朱元璋的舅父郭光卿作为盐贩的首领,自知做这种危险生意是将军难免阵上亡,在他的数千徒子徒孙中,被官厅捉去治罪的已是不少了,可他已然箭在弦上,想回头是不可能的。
果然不久,郭光卿就因为抗税而被官兵杀死,郭子兴为他复仇以后,朱元璋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郭子举帐下的一员得力干将。并且,智勇超人的朱元璋也很快就让郭子兴对他依仗如左膀右臂。
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大,郭子兴索性自称为濠南王,加封朱元璋做大元帅;一面督促着徐达等速破元兵,以便别谋另取;又在濠州城中,替朱元璋建了元帅府,朱元璋的威权便也一天重似一天了。
中秋佳节,月明似镜,郭子兴亲自打发了卫从,到元帅府中请朱元帅到王府庆赏团圆。朱元璋见了请帖,自然不敢怠慢,匆匆地跟了卫从到王府来。
王府后堂丰盛的宴席上,郭子兴、朱元璋两人一杯又一杯地对饮着,看看一轮红日渐渐西沉,光明皎洁的玉兔已从东方上升了。郭子兴便命把筵席移到花园中去,一面赏着月色,一面和朱元璋举杯欢饮。
酒至半阑,郭子兴已有了几分醉意,便笑着问元璋:“这样的好月色,咱们饮酒赏玩,倒也不辜负了它。只是眼前少个美人相伴,似乎让人感觉很有些寂寞呀。”元璋也笑笑,答道:“天下没有十全的事,总是有了这样,缺了那样的。”
郭子兴大笑道:“你想要瞧瞧嫦娥吗?咱们府中多着呢!”说着回头对一个侍女做了个手势,那侍女进去了半晌,尔后只听得环珮叮咚,弓鞋细碎,早盈盈地走出一对美人儿来。彼时人儿未到,香气已先飘进鼻中了。
郭子兴一见,便小题大做故意大嚷道:“嫦娥下凡了,快来替咱们斟酒!”两个美人听了,都微微地一笑,然后分立两边,一个侍奉着郭子兴,那一个则来替朱元璋斟酒,慌得朱元璋忙立刻站起来,一边把身子往外挪,口中一边连连说着“不敢”,引得那美人掩了樱唇,格格地笑个不住。郭子兴微笑着说:“咱们是心腹之交,就和一家人差不多,何必避嫌呢?”朱元璋见他如此说,虽然不再十分拘束,但终究也不敢放肆。
月色慢慢地西斜了,郭子兴竟当着朱元璋的面,搂紧那美人,一会儿亲嘴,一会儿摸乳,当筵温存起来。朱元璋正当壮年,眼看着郭子兴和那美人百般调笑,况且又在酒后,再加上看看立在自己身旁的美人,生得花容玉肤,一双水汪汪的秋波,尤其勾人的魂魄;加上她穿着的那件紫色薄罗衫子,映在月光之下愈发显得飘飘欲仙了。朱元璋坚强的自制力终于有点无力了,他忍不住伸手去捏那美人的纤腕,只觉得腻滑柔软,触之令人心神欲醉。那美人儿见朱元璋捏着她的玉腕只是不放,想要缩回去,便使劲往回里一拉,朱元璋手一松,那美人儿几乎跌倒,她慌忙撑住,却将一把酒壶抛在地上。俗话说猫浪了叫,人浪了笑,那美人借机便浪笑得弯了柳腰。正这时郭子兴便说朱元璋醉了,吩咐侍女们掌起一对纱灯,送朱元璋到东院里去安息,自己则拥着两个美人,踉踉跄跄进内院去了。朱元璋只得随着侍女往东院走去,走得一步三回头,走得实在舍不得。
英雄过不了美人关
东院陈设考究,桌上陈列着古玩书籍,琳琅满目,又清幽又华贵。就是那张炕上,也铺着绣毯锦褥,芬芳触鼻。朱元璋询问那侍女才知道这个东院是内室之一,从前住着一位山右美人。郭子兴贪恋她的艳丽,时常到东院里来住宿。后来那个山右美人被郭子兴的妻子酸溜溜地打发回了山右本乡去,东院从此就一直空着。郭子兴有时想起那个美人来,便独自到东院里来徘徊嗟叹一会。
侍女燃上灯台,把门虚掩了,就退了出去。朱元璋一倒身炕上,那锦褥的温馨柔顺,就让他感觉到强烈的有生以来不曾睡过的舒服,朱元璋自己虽有个元帅府,可里面的陈设不过一般,那在平时朱元璋已感觉万分地满足了,比自己从前的住没处住、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可此时心里边闹腾刚才那位紫衣美人,翻来覆去睡不着中,朱元璋忽然想到自己半生的坎坷辛苦,真是虚度了岁月,似郭子兴这般,才算不白来世上一回。一经想到这儿,平日里的万分满足都已虚化成烟,朱元璋禁不住暗暗发誓,终究有一天自己也要如子兴这般恣意人生,快意肉体,随意享乐,方不负自己曾如此的坎坷辛苦。
胡思乱想着,渐渐有了睡意。正矇眬的时候,鼻孔里忽然钻进一股香味儿,直透入心肺,朱元璋不觉又睁开眼来,却见自己的身边,果然睡着一位软玉温香的美人儿,朱元璋顿时吃了一惊,借着灯光一瞧,正是席上替自己斟酒的那个紫衣美人。朱元璋不由得心花怒放起来,可马上又自责起来:“王爷待俺不薄,他俯中的姬妾私来投怀送抱,俺应当正色拒绝她,那才算得是正人君子,怎么可以含含糊糊如此暖昧呢?况且若被王爷知道,岂不是前程不保前功尽弃了。”可朱元璋刚仰起半个身子,那美人身上的异香一阵阵钻入鼻中,又将朱元璋的心引动了。再细看那美人,杏眼带醉,香唇微启,粉脸上现出隐隐的桃红来,愈益显得冰肌玉骨,妩媚娇艳了。朱元璋越看越爱,一时牵不住意马心猿,便轻轻地伸手抚摩美人的粉颈,那美人一个翻身,脸对着朱元璋,呼呼地睡得香,这样一来别的不说,单是她那微微的呼吸伴着口脂香对面吹来,就是铁石人儿,到了这时,怕也要起凡心,何况朱元璋刚刚还自怜过自己的半生都在坎坷困苦中虚度,暗誓终究有一天也要恣意人生快意肉体随意享乐。朱元璋一只手抚摩着美人的酥胸,一手便轻解她的罗襦。这时那美人却醒了,她睨了朱元璋一眼,身子一动也没动,只是拿了一幅香巾掩着粉脸,娇羞滴滴地听任朱元璋为所欲为。
夜半丽人自荐枕席,接下来上演的不必说自然是双双同入巫山云雨,共圆巫山云梦了。一刻千金,良宵苦短,窗上渐渐现出曙红来,朱元璋这才顾得上问那美人叫什么名儿,为什么来伴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