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二更】 御史参劾……
刘培的事,崔府中没几个人知道,除了谷福长运和崔管家,也就沈姒身边的素衣和云姑知道,到不用怕有人会泄露出去。
崔季渊来到关着刘培的房里,看向他,“听说你要见我?”
刘培一见到来人,几乎立马确定他就是崔状元无疑,弯腰作揖,恭敬的行一礼,“下官刘培,见过崔状元。”
崔季渊颔首,掀眼睨他,“说吧,此次是为何事,盯着我崔家。”
刘培一默,想起大人交代给他的事,先将身上的印信给崔状元看,“下官是刘垄大人手下的一名验卡巡检官,这次是为驸马公吕铮与边族走私茶叶之事而来。”
边说他边看崔季渊的脸色,将公吕铮这些年在边关做的事一一说来。
听到最后,崔季渊摩挲着手中的茶杯,眼中情绪莫明,这件事牵扯的太大了。
“刘大人不曾向陛下递过折子?”地方的奏折,是能到御案前的。
刘培摇头苦笑,叹息:“大人曾经往上递过一次,但是听说没出当地府城,折子就被扣下了。起初大人不知,还以为是来去路途遥远,这才耽搁,后来还是被训斥,才知折子早已经被扣下,根本没有递出去。”
崔季渊沉默一会儿,看他,“这些事,你可与其他人说过?”
刘培摇头,“下官知道公吕铮在找刘大人派出来的人,一直不敢轻易见官报案,是在西大街听了崔状元您的事,这才敢上门来。”
“嗯”,崔季渊思索,“这事不宜告到大理寺。”
“我有一相识的御史,你若是信得过,便将东西给他看一看。”
听到前面,刘培眼神一黯,还以为他不敢管这事,但听到后面,眼睛立刻亮起,若是真有御史敢谏,那还有何愁?
“下官相信大人!”当初的东西刘大人刻意抄录了一份,就是怕遇到这种情况,他可以把大人抄的那份给御史看。
崔季渊颔首,让他今晚先待在这,等凌晨四下无人时再走。
他说的这个御史不是别人,正是刘御史。
要说刘御史当初为何弹劾崔季渊,确实是看不惯他,认为他是弄权之人,会霍乱朝纲,加上又有有心人从旁拱火,他头脑一热,就不管不顾出了那个头。
后来在金銮殿跪至下朝,陛下事后又为他草率弹劾之事特地赐字,让他清醒了些。
此后没了当初的鲁莽,也算是看清了,只要陛下用的人没犯错,他又何必多操心,去纠结升迁的速度快不快呢,当初他就是太傻,没看清形势。
当然,还有一丝丝的不平衡。
但是后来,他解开误会,与崔季渊也算点头之交。
这次收到崔季渊的信,刘御史还有些诧异,看着信封十足的稀罕,抬起来左右看看,惊奇感十足,这人竟然会给他写信!
但是等看到信里面的内容,他那点看笑话的心思就没了,越往下看眉头皱的越紧,连手都有些微微颤抖,这些人,真是无法无天了!!
茶马之事,那可是控制边族的重要之物啊!他们竟然敢,竟然敢公然从公走私,视法度于无物。
刘御史脸色气得通红,狠拍一下桌案,他恨不得现在就闯进宫去,向陛下告状!
良久,他抑制住心里的愤怒,将手中的信烧了,恢复表情,努力做淡定状,而后随意说了件事作借口,出府去见刘培。
刘培见到御史,心里的希望更大,将事情更详细的说了,“公吕铮每年春秋都会派人走私大批茶叶,有时征民车,有时用官车,从未缴过税银,今春因验卡的士兵拦了一拦,他手下的人甚至打骂杀人,却无人敢管……”
不然,他也不至于悄然进京,拼死也要揭露此事。
刘御史听得更加愤怒,脑中的弹劾折子已经成形,让刘培说的更细致些,这夜,他彻夜未眠,在书房里通宵写了厚厚的弹劾折子。
明日,他要上朝参那公吕铮一本!
……
建元帝扶着龙椅的扶手,看着下方,“诸位爱卿,有事启奏,无事便都退下吧。”
刘御史等其他人说完,捏紧手里的弹劾折子,行到大殿中间,大声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建元帝以为又是差不多的小事,有些漫不经心,“说吧。”
刘御史抬起脑袋,想起刘培说的那些,脸色气得通红,“臣要弹劾驸马公吕铮,纠结朝臣,私贩茶叶,殴打卡兵,偷逃税银……陛下,这些都是重罪啊!”
公吕铮心里一咯噔,脸色瞬间就白了,难道刘垄派的人已经进京了?
建元帝手不自觉握紧,眼神一厉,“你可知,构陷朝臣,是何罪?”
刘御史无惧:“此事千真万确,驸马之罪绝不止于此,望陛下彻查!”
建元帝握紧拳头,他千防万防,重治边关私贩茶叶之人,如今却有人告诉他,皇家之人在明目张胆行此事。
沉声开口:“你可有证人。”
“有”,刘御史昂头,“边关的一名验卡巡检官,现正在京城。”
建元帝背过身,抬头看着金銮殿的殿顶,再转身时,仍是那个气派威严的君王,朝下一指,“来人,去将人给我带上来!”
“是,陛下。”御前侍卫领命,带着手下出宫去找人。
一阵脚步声过后,金銮殿内再次寂静无声,公吕铮能清楚的听到胸腔里砰砰砰的狂跳声,他感觉所有人都在看他,但看过去,又分明没有。
背上沁出一层冷汗,黏着朝服很不舒服,但他不敢动,他怕打破了这寂静,陛下就会派人将他压下大狱。
刘培按照与刘御史约定好的待在客栈里,宫里的侍卫出现在客栈外时,吓得掌柜的掉了手中的算盘,两腿颤颤,外面层层把守的架势,东家不是犯事了吧?
后来听是来找人,连忙踉跄着领人上了二楼。
“你是刘培?”
刘培瞧他身上穿着黄甲,还有出示的令牌,点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