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朝堂之上的变化
大奉长安城,皇宫大殿之上。皇帝高坐与龙椅,俯瞰着殿中跪拜的使团众人。
自秦明与使团分开之后过了这十几天,使团终于回到了长安向皇帝复命。
“你们的主使呢?他怎么没回来?”
皇帝凝眉严肃地喝问道。
这个忤逆子,连使团复命都敢不回来,是不是觉得这次立了大功,就又放荡起来了,当真是不知悔改。
“回禀圣上,殿下与我等在鲁山县分开,并未告诉臣等去向。”
一名使团官员颤巍巍地回道。
“太放肆了。”
“是啊,出使之后竟然敢不回朝廷复命,实在是太过分了。”
“就是说啊,肯定是以为自己立了大功,就目无法纪了。”
一众朝臣纷纷议论起来。
秦风听了这些朝臣的议论,冷笑一声,随后上前跪拜道。
“父皇,儿臣以为,皇兄目无法纪,藐视超纲,实该严惩,不过今次看在他为大奉与北凉商定了联盟契约,因而请父皇降恩,准许皇兄功过相抵,不予追究,也不予奖励。”
他这套词说的很有技巧,明明是要把秦明的功劳和赏赐给剥夺了,但却说的好像是在为秦明开脱一般。
一众朝臣纷纷赞扬起来。
秦风忍不住勾起了嘴角。
然而就在此时,他却万没有想到,左丞相张岳华竟然站出来反对他。
张岳华上前躬身对皇帝道。
“陛下,臣以为平王殿下所言不妥。”
“爱卿有何高见?”
皇帝沉声问道。
“郡王殿下此次出使北凉,消弭了一场兵祸,安稳了我大奉边境,功在社稷,利在江山,即便是未回朝复命,也只是一些礼仪上的过错,断然不能与其功劳相当,过错可以小惩,但如此大功更应大大赏,以示我朝赏罚分明。”
秦明藐视朝堂没有复命,确实是过错,但这种过错只是礼仪上的问题,他若是普通朝臣也就罢了,可他本就是皇子,犯下这种错根本没什么太大惩罚。
而促成北凉与大奉结盟,而且还为大奉要来了巨额的银两,这件功劳是要上史书的,怎可能和未复命这种小错相抵。
秦风看着张岳华,心中骇然,莫非这左丞相是秦明的人?
然而更让他想不到的是,右丞相谭海耀竟然随后也站了出来,朗声说道。
“圣上,臣也以为不妥。”
这个见风使舵的东西,秦风瞪着眼看向谭海耀。
谭海耀并没有看他,而是继续说道。
“郡王殿下促成大奉与北凉联盟,此事天下皆知,若我朝以其未复命而功过相抵,岂非是向天下宣告,大奉与北凉的联盟比不上一个小小的朝堂失礼?,如此,恐怕会令北凉失了颜面。”
皇帝点了点头。
这个谭海耀所言的确实有道理。
使臣促成了大奉与北凉的联盟,却因为没有复命就功过相抵,那北凉会怎么想?
北凉送了五成的赋税出来,还不上一个小小的朝堂失礼,这不是打北凉的脸吗?
两位丞相全都反对秦风的说辞,一众朝臣立刻跟着两位丞相议论起来,都为秦明开脱了起来。
秦风恨得咬牙切齿,却已经没办法再说什么了。
“圣上,殿下留了一封奏折让臣下交给圣上。”
皇帝看了眼那个使团官员,心说有奏折怎么不早拿出来。
“呈上来。”
皮顺亲自去取了奏折,送到了皇帝面前。
“爹,儿子这次就先不回来了,反正契约已经签好了,儿子还有重要的事要去做。”
皇帝看着这第一句话,差点没喷出来。
这哪是什么奏折,这就是份寻常百姓的家书啊。
“儿子得去找媳妇了,也这么大了,还没有让你抱上孙子,儿子都觉得过意不去了,这次一定能给爹把儿媳妇领回来,不过,有了儿媳妇这花钱的地方就更多了,这次我也算是立了点小功。爹也意思意思赏我一点吧。”
皇帝看完奏折,闭眼叹了口气。
朝臣们看着皇帝的表情,一个个都有些奇异起来,对着奏折的内容非常好奇。
“北凉的使团什么时候到?银两什么时候送过来?”
皇帝直接换了一个话题,开口问道。
“回圣上,北凉使团一个月之后便到,租用我大奉那五百里土地的银两,会在这一年中分批次的送过来。”
使团官员回了一句,随后详细地向皇帝阐述了一遍联盟之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