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第130章给老朱讲讲马哲
第130章给老朱讲讲马哲
晨光微熹,霞光渐渐地晕染整个南京城。今天的风格外凉爽,路上有不少百姓都开始增加厚衣服。
至于那些没有厚衣服穿的人,则是尽可能去寻找掉落在地上的枯枝散叶,将其增加到自己去年的‘新衣’之上。
杨晨吃饱喝足,坐上朱标为他准备好的马车上。
车夫是一位年纪莫约三十岁的青年男子,身材魁梧,脸盘宽大颧骨突出,应该是老朱放出宽松政策之后被诏安的蒙古人。
要是穿上盔甲,指不定会是一名在战场上能以一挡十的猛将。
“杨大人,您坐稳了,马车等会很快。”
对方一开口就不是中原口音,汉话其实也能听得懂,只是有些蹩脚。
掀开帘子,杨晨随意说道:
“没事,慢点吧,我想要看看这气温下降之后,百姓会过得如何。”
车夫很显然是没想到杨晨会这般说话,他也没多问,只是手中抽打马匹的鞭子跟缰绳动作放慢了一些。
“听你口音,应该不是中原汉人吧?
不去当兵,怎么会在皇宫里面当车夫?”
随着马车速度放缓,杨晨原本晕马车的症状也得到缓解,他直接打开帘子,坐在外边。
相比于车厢内的温暖,他更喜欢这种迎风而来的新鲜空气。
“杨大人真是聪明,我的确不是中原汉人,我来自东胜卫,父亲是蒙元人,母亲是汉人,从小就生活在牧场上。
后来陛下将那个地方给攻占下来,命名为东胜卫,我也就跟随我母亲回到她的家乡。
再之后,我母亲就离世了,前些年陛下需要召集勇士前往北方反攻,我为了功名利禄,也就跟着家乡的兄弟一起去了。
结果刚刚上去不到二十天就受伤,现在身上落下病根,不能跟着军营内的兄弟上战场。
如果不是太子挑选我成为东宫车夫,恐怕现在我连吃上一口饭的机会都没有。”
车夫言辞间都是遗憾,身上具备蒙古血统,他对兄弟之间的感情十分看重。
不能跟着自己的兄弟一起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对于他来说,恐怕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杨晨没想到的是,对方身上居然是混血。
来到大明近乎三个月时间,他也调查了不少资料。
老朱一直都致力于让汉人还有蒙古人进行民族大结合。
因为在元朝时期开始,就有不少汉人混入到蒙人高层,随着时间流逝跟政策开放,不少汉人借着元朝势力强大的桥梁开始横跨到当今的欧洲一部分地区。
且也有不少蒙古人与汉人结合,产生第一代混血,依照杨晨判断。
这个车夫的父亲恐怕也是汉蒙混血。
依据就是他脸上虽说有蒙人的面部特征,可却没有纯血蒙人那么粗犷。
至于说东胜卫,大概率应该是后世内蒙古的某个县城。
杨晨特意了解过,只要是外部势力暂时攻占下来的地区,除非是大城市能赋予‘府’的级别,剩下地方基本都是以‘卫’命名。
“你叫什么名字?”
了解车夫来历,杨晨好奇问道,同时将自己的手往衣兜里缩了缩。
“我叫孛儿只斤·巴雅尔。
我父亲以前本来是想要让我叫巴特尔的,巴特尔在蒙人眼里代表勇士的意思,可是我母亲说我以后能在乱世平平安安长大就好,然后我父亲不让我叫巴特尔叫巴雅尔,这名字代表快乐的意思。
大人您叫我巴雅尔就行了,不需要叫我全名。”
看了眼身旁这位孔武大汉,明明第一眼很威武,可每一次提到他母亲,脸上难免就出现一抹温柔。
很显然,他的母亲作为汉人,已经将汉人母亲能做的都做到了极致,甚至很愿意疼爱这个具备蒙人血统的孩子。
“巴雅尔,你以前生活在蒙古人的地盘,觉得在草原上的生活好,还是在中原的生活好?”
马车路过一个拐角,拐角位置一株枯树正被一群人围着。
他们衣衫褴褛,只有一些破布遮掩身体。
每个人都持有砍菜刀,正想着怎么把这一株枯树给劈砍成柴火拿回家烧煤做饭。
巴雅尔很显然没想到杨晨为什么会这么问。
想到对方身份,他仔细想了想说道:
“草原上的生活自由自在,可以骑马放牧射箭,不过那些王孙贵族喜欢欺负我们牧民。
如果不是我父亲以前在战场上立下过功劳,恐怕我的下场会比那些被用来当奴隶的族人还要凄惨。
随着陛下驱赶那些蒙元的贵族离开,我们曾经差点沦为奴隶的族人都有了好生活。
你看我,我能在太子身边当车夫,我的那些安达还有不少在陛下身边当禁卫军,有一些人还能去当陛下的亲军,跟随大将军一起出征打败那些以前欺负我们的贵族蒙人!”
巴雅尔语气似乎对朱元璋有无限崇拜。
在他眼里,朱元璋不是什么摧毁自己国家的敌人,而是将他们曾经地位低的人给扶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