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台湾 - 清穿甜崽胤礽直播间 - 花下千江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00章台湾

送走了仁孝皇后的梓宫后,一大一小的两个人都消沉了段时间,康熙还陪着太皇太后去了一趟遵化的温泉。

直到七月份,康熙召集了内阁议事,主题便是□□。

这世上,少有雪中送炭,多是趁火打劫,说的就是台湾郑氏。

自康熙初年开始,郑氏不服清朝的统治,时常骚扰东南沿海,对于清廷的招安也不以为意,更是与耿精忠扮演猫捉老鼠的游戏,糊弄康熙,而三藩之乱时,郑经登陆进攻福建、广州等地,与耿精忠合谋,泉州、漳州、潮州等地悉数归顺于他。

直到去年,朝廷也一直在尽力招安郑氏,只要郑氏愿意退守台湾,清朝可既往不咎,和平共处,但再次遭到郑氏拒绝,康熙对此隐忍不发,直到现在,三藩即将平定,此事再次提上议程。

李礽对于郑氏坚持“明朝正统”“反清复明”没啥感觉,毕竟人家就是老朱家一手提拔上来的,感恩在心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但是,沿海的老百姓做错了什么?日日提心吊胆,战事一来,全家遭殃,伤的伤,死的死,日子都没法过下去。

不过康熙想打,这仗还不一定能打呢。

“启禀皇上。”户部尚书上前一步,“三藩之战,持续数年,国库空虚,实难维持。”

再打个台湾,户部尚书觉得自己吊死在国库之中都找不到个垫脚的东西。

“那你可有筹措银子的良策?”康熙反问道。

户部尚书果断闭嘴,他要有良策,何至于站出来反对?皇上想上天,他都能站在底下用嘴吹风,祝他一臂之力。

“明珠是什么想法?”康熙坐在上首,心里隐隐有所期待,当初自己想要削藩,从前朝到后宫均持反对的意见,就是明珠力排众议支持了自己,吴三桂一反,明珠差点被流言蜚语戳成筛子。

“奴才认为户部尚书所言属实,台湾之祸事,非一日之累,须得徐徐图之。”明珠拱手说道。

当初,为了削藩之事,他差点人头落地,如今已经不再是富贵险中求的时候,□□也没有三藩之乱紧迫,他亦不愿意做出头鸟。

索额图从大学士的位置退下去后,明珠独大,他只需要维持这种状态,将索额图死死按住即可,又何必在□□上冒进呢?

康熙的眼中失望一闪而过,“你们其他人呢?”

其他人均是沉默不语,明珠说了反对,其他人要是支持,不就是和明珠作对吗?

谁又有这么大的胆子?

满室的安静让康熙的心不断下沉,忽然听到啪一下拍桌子的声音,他看过去,保成正抱着手呼呼,蠢儿子,用力过猛了吧。

“保成有想法?”康熙笑问道。

“为了我们的宏图伟业,台湾一定要收回来。”李礽振振有词地说道,他还要搞海上贸易呢。

按照郑氏和清廷的关系,不□□,来一艘,他们劫一艘,来一队,他们收一队,那还玩个什么呢?

康熙一愣,宏图伟业是什么?保成对自己扑闪扑闪地眨眼睛是什么暗号吗?

默契呢?默契呢?

李礽心里着急,他又不能直接说自己要搞海上贸易,不然一会儿准得跑题,先要就开不开展海上贸易唇枪舌战,大战三百回合。

好在康熙有把儿子的话放在心上,总算想起来一点点线索,他朝着儿子使了个眼色,让其稍安勿躁,道:“保成言之有理,长治久安是大清的宏图伟业,要想海晏河清,必须将周围的危险全部收拾干净。”

“台湾不收,郑氏坐大之后,卷土重来,战火重燃,东南沿海再次陷入混乱之中,百姓的好日子过不上两天,而朝廷再想剪除郑氏的羽翼,恐怕要花大气力。”施琅站出来说道,回京这么久,他一直在等着这一天,好不容易等到皇上主动提起,他怎么能错过呢?

“施大人说得轻巧,自打地动之后,又是水旱灾害,百姓生活艰难,如今又要攻□□,是不是有些冒进了?”户部尚书话题一转,将矛头对准施琅。

“我记得施大人是福建人吧?原先在郑氏手下为将?”说话的是另一个大臣。

施琅和郑氏那点恩怨,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主要是郑成功与施琅意见相左,施琅一气之下,剃了头做和尚,与郑成功交恶。

之后,施琅的亲兵因犯错应被处死,但曾德花钱买通了郑成功的亲随,躲躲藏藏,被施琅发现后逮捕,郑成功想留曾德一命,但施琅却是将人处死。

被传令之人蒙蔽,郑成功认定施琅有反叛之心,下令将施琅极其父兄全部抓起来,施琅逃走后,郑成功下令处死了施琅的父兄。

可以说,施琅和郑氏之间有不共戴天之仇,施琅一声所愿,便是为自己的父兄。

但是,这位大人在此时提及此事,显然是别有用意,约莫是为了表明施琅是想要报私仇,才会极力主推此时攻□□。

施琅不否认有自己的私心,但也并非完全是为了自己,须知,郑氏时时刻刻都打着“反清复明”的幌子,此处招揽人手,就算只是做样子,他们也绝对不会和清廷和平相处。

但凡东南有繁华之地,定然会烧杀掠夺,陷沿岸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哇,那正好啊。”

就在大家都沉默的时候,李礽一嗓子呼出来,“施大人熟知台湾地形和军队布防?”

施琅也不知道太子怎么就问到这个了,拱手回道:“臣对台湾地形十分熟悉,但军队布防未必,臣已经离开该地十余年,不知变化几何,但若是让臣再回福建,可利用旧部关系,探查台湾形势。”

李礽刷地一下子扭头,兴奋道:“汗阿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咱们就是需要施大人这样的人才啊,倘若因为一点银钱之事,就错失良机,恐悔矣。”

听到太子爷为自己说话,施琅眼前一亮,拱手道:“太子爷过奖,若是能为大清□□,臣当万死不辞。”

这一唱一和的,不知道,还以为二人转呢?

李光地看了皇上的脸色一眼,皇上早就对郑氏不满,早在前几年,皇上下旨恢复福建水师体制,又将万正色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

去年,姚启圣击退了郑经,让郑氏放弃厦门、金门,退回台湾,当时,姚启圣就想趁势追击,但被万正色拦住,理由是吴世璠还没有解决,若是东西两线同时开战,恐两方联手呈夹击之势,皇上最终同意了大多数人的看法,□□一事,暂时被搁置。

今年年初,郑经中风而亡,能力最强的儿子郑克臧被郑氏宗室和冯锡范绞死后,傀儡郑克塽被扶持上位,冯锡范成为了忠诚伯,郑聪为辅政公。

郑聪本就听命于冯锡范,大将刘国轩受过冯锡范之父的提拔,加上少主年幼,整个台湾把控在冯锡范的手中,而一个为一己私利而弑主的人能是什么高风亮节之士呢?

如今整个台湾内部如同散沙,皇上的意思便是——趁他病,要他命,借着这个内乱,攻下台湾。

李光地上前一步,拱手道:“启禀皇上,郑经已死,郑克塽年幼,压制不住手下之人的横征暴敛,又无将才,尽失民心、军心,若不趁此时攻下,给得喘息之机,后事难料。”

“李大人也是福建人吧。”明珠笑眯眯地说道,这是和自己唱反调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