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没有蚊子的星球和干净的淡水龙虾
去光子智能的故乡星球做环境探测的一艘明觉号提交了报告,这个星球已经完全不适合人类居住,动植物几乎完全死亡,土壤沙漠化严重,到处充斥着核污染和核辐射,没个几百年是恢复不过来了。虽然这艘明觉号在光子智能的故乡毫无所获,不过,万分庆幸的是,他们本着既然出来了就好好玩一圈的想法,在周围探索了一番,仅仅在其远离蓝星方向五光年的地方,竟然发现了一颗冰雪星球。
新汉国发现的有空气有水的星球当然不只这一颗,其他的因为空气成分、温度、重力、光照、辐射环境等因素,不适宜人类居住,改造起来难度和成本都比较大。
比如金星,太阳系内蓝星的姊妹星,大小跟蓝星差不多,有浓厚的空气,有改造成宜居星球的可能,但以新汉国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投入成本太大、改造周期太长,尚不具有开发价值。
这颗宜居星球,被华科院命名为冰雪星,大小是蓝星的两倍,围绕着一颗蓝巨星运转。
冰雪星黄道夹角为零度,也就是说这颗星球上没有一年四季之分,同一个地区一年都是同一个温度。
它距离主恒星比较远,赤道地区常年保持在20度,越向两极越冷,赤道以外的地区常年被冰雪覆盖,极地最冷温度为零下70度,因此才有了冰雪星的名字。
冰雪星空气、磁场强度与蓝星相差无几,重力是蓝星的1.3倍,没有任何生物,高山、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地貌均有,自转一周为30个小时,公转一周为2.2年,是一颗极有开发价值的星球。
星空门建立,新汉国组织科考队冰雪星环境进行深入分析。
消息传回蓝星,又一次引起轰动。全新、无污染的宜居星球,无本土生物,完全待开发的处女地,这三个因素加起来,引得各路资本蠢蠢欲动。
对于环境这么好的一颗没有开发过的星球,新汉国当即组建了环境保护和开发规划部门,与天女星一起实施最严苛的环境保护措施,绝不把“不走西方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这句话只放在口头上和纸面上。
用一句宣传语就可以看出新汉国对冰雪星的重视程度和保护力度:人类历史上首个无蚊蝇的自然风光星球!
苍蝇嘛,可以清除腐肉,在生态循环中起码有点儿作用。但蚊子这个东西除了吸血、传播疾病,还能干什么?
它是完完全全的一种真+全的害虫。
为什么自然界会进化出这种毫无益处的东西?难道它们才是自然界的统治者,人类仅仅是它们的血奴?细思极恐啊!
经过严格的论证,新汉国向国内开放了冰雪星的农业和旅游业,并且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标准。比如:观光车必须是全电动、带厕所的,旅游公司必须保证不遗留任何垃圾等等。
哪怕标准如此严苛,旅游公司的热情反而更高,纷纷投入人力财力开发新的冰雪旅游路线。
噱头有了啊!都不用自家公司去宣传,谁不想去呼吸一下最新鲜的空气、观赏一下最原始的自然冰雪风光呢?
当前,去的最多的人是小农场主和养殖户,在冰雪星赤道地区的小河边,随便平整一块儿地,磷肥、钾肥、农家肥往土里一埋,别的农作物先不说,种一季大豆绝对没问题,肥了地的同时,这季大豆就能把成本收回来,说不定还有得小赚。
农业开发不仅有标准,还有引导。
比如水产养殖上,普通的鱼类就不要养了,要养就养经济价值高,并且营养价值高的水产。
其中有一种叫做:东北蝲(la)蛄,比小龙虾美味、有营养多了。
这是一种淡水龙虾,肉质鲜美,女人吃了美容,男人吃了补肾。
东北蝲蛄养起来,说简单,确实非常简单;说难,也确实难如登天。
养殖户们找个小湖泊,在水中仅仅放些绿藻、水草和东北蝲蛄幼苗,就能开启东北蝲蛄的养殖。的确非常简单。
难的是:水里绝对不允许、而且也不能加入其他多余的东西!
因为东北蝲蛄对水质要求特别高,但凡有水里一点农药、化学肥料的污染,它们都会翻白眼给养殖户好看!
在蓝星上,如此干净的水体很少了,即便有,也不会被租赁出去搞养殖的——直接卖水就能大挣特挣了,大自然的搬运工嘛,还能落一个保护水源地的美名,大家都懂的。
东北蝲蛄不是那种水越脏长得越好的小龙虾可以比的。
这些年东北蝲蛄在市场上几乎绝迹了。
因此,东北蝲蛄的批发价,小个头的超过了120元每斤,大个儿的超过了400元每斤,均远远超过了小龙虾每斤20元的价格。
而且可以说是有价无市,东北蝲蛄的产量与小龙虾每年300万吨的产量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东北蝲蛄的最适宜水温是16度到22度,冰雪星的赤道地区晚上16度,白天20度,是养东北蝲蛄最好的地方了。
估计再过几年,国人继西瓜自由之后,就可以实现东北蝲蛄自由了!
设想一下,街边烧烤小店,一口东北蝲蛄,一口小啤酒,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淡水龙虾不卫生了,美滋滋。
自然界的西瓜本身没有那么皮薄瓤甜,我们吃到的西瓜是经过我国科学家们筛选、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以吴明珠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经过艰辛努力,才培育出各种甘甜的西瓜,让国人实现了西瓜自由。
反观国外,西瓜的价格要比国内贵多了,而且还不一定好吃。
在西瓜这一领域,国内的8424等品种,从口味到价格全方位吊打国外的品种。
农业优良种子的培育,是真真正正的艰苦工作。袁老的事业,在最难的时候,仅仅有袁老本人、其妻子邓老和一名学生三个人。
但袁老没有放弃,三人奔走于田间地头,一个稻苗一个稻苗地观察,寻找可以用来杂交改良水稻品种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水稻是自花授粉的植物,改良其种子需要找到不同性状的天然雄性远亲稻,需要在稻田里一株一株地观察、辨认,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找到之后,还得一代一代地实验,这其中的时间成本可想而知!
现代浮躁社会只想挣快钱的人,谁能沉下心来,数十年如一日,见不到任何利益去做一件事呢?
向农业科学家们致敬!